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房贷每月21000元,按揭偿还30年。”


那名在字节跳动健身房猝死的员工,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28岁的年纪离开人世,也万万没想到他留下的房贷,会压得妻子只能回老家生活。


借钱一时爽,还贷火葬场。


虽然负债不应当被妖魔化,很多人认为房贷、车贷是对资金的合理利用,对花呗和信用卡等信贷产品也都有一条金钱观底线,但很少人能意识到这条线正在时刻面临考验。


超前消费、行业缩减、投资失败、遭遇诈骗、家人生病……无数不测,随时等着将谁的人生拉入失控。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网传字节猝死员工妻子的聊天记录


根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18到29岁的年轻人中,有86.6%都在使用信贷产品。


这个数据听起来有点夸张,如果扣除掉那些使用花呗、信用卡等信贷产品,但按时还清的人数,年轻人群体中实质性负债的比例是44.5%。


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年轻人,处在债务失控状态,或是债务失控的边缘。


正是这些人催生了“负债者联盟”——一个加入就为了退出的豆瓣小组。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背上债务,都欢迎加入本组打卡还债,慢慢把存款从负数变为正数吧,让我们一起努力,早日退组!”


这个负债者的互助群组,在某个月内,所有新增发帖人的欠债总额就超过了1亿元。


2020年双十一前夜,「负债者联盟」冲进了微博热搜,引发年轻人负债问题的激烈讨论。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负债者的数量并不会随着热度的消退而减少。如今,5万多人聚集在此,像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一样抓着无数“前辈”的经验总结,试图将失控的人生扳回正轨。



#1

负 债 者



“贷款即将全面逾期,煎熬ing……”


发帖人洛幕在事业单位上班,月薪9000,却背着189万负债。


这笔债,包括7家银行的135万贷款、20万网贷和9家银行的34万信用卡贷款。每个月的利息很快就要超过他的工资了,只要随便哪一家降额,就会全面暴雷。


2017年,P2P暴雷潮拉开序幕。直到2018年的端午节,暴雷的P2P机构从13家增加到264家,所涉金额达到千亿级,其中就有洛幕投进去的560万。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他几乎将家里所有积蓄,都投进了这场集资骗局里,甚至还为此借了几十万的外债。情急之下,他开始做副业“回血”,被人带着连续踩了微商、虚拟币的坑,紧接着又碰到了疫情,手头的资产卖无可卖。


洛幕很焦虑,但帖子下的评论很淡定。


热评第一写着:“吃好喝好睡好玩好,不用担心什么,反正你也没办法补救。”


在现实中,像洛幕这样无钱可还,甚至可能连生存都保证不了的,除了各方协商,申请延期,做好被起诉的准备,能做的并不多。


而且在组里,189万这个数额还不算特别大的。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哈哈是「负债者联盟」里的“研究者”,在群组上了热搜后,他统计过新入组成员的发帖情况。


在2020年10月30日到11月30日期间,有588人发布本人欠债贴,所欠金额加起来总共有1亿7724万。


其中最低的可能是两个学生,分别欠债430元和500元,最高的是老公家庭原因负债600万。


“超前消费和游戏”,是新入组成员最主要的欠债原因,其次是“创业、破产、投资失败”,因“炒股、期货、原油等”导致的负债累累则被归为了第三大类。



#2

“受 害 者”



小鱼儿就是超前消费的受害者,最开始的网贷从简单的几百块开始,滚到了现在的27万。


四五年前,小鱼儿刚谈恋爱,要出去玩、要逛街、要买东西,她开始借网贷。一开始还能平衡好,但随着结婚、买房,她开始以贷养贷,债务最多的时候达到了4万块。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后来随着工作走上正规,赚的钱多了,她也开始膨胀了,夫妻俩几乎不在家吃饭,哪有网红餐馆就去哪吃,到了2019年,她统计了一下自己欠下的网贷有6万8,但即使是这个数字也还没成为她的压力。


可是紧接着,疫情来了。工作受到影响,房贷压在头上,可小鱼儿花钱依旧大手大脚,直到去年6月,她的欠款就翻了一倍,又过了短短半年时间,就达到了27万这个她怎么也还不上的数字了。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图片来源于时代数据君


以贷养贷是超前消费的绝佳搭档,不同于信用卡还有额度审核,这几年各路网贷、小额贷盛行。


在网贷的广告里,佝偻狼狈的农民工借钱升舱,40岁的包工头爸爸借钱为女儿办生日会,但是这些通过借钱营造出美好的幻象,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组里的一条评论抱怨网贷平台:“这两年消费主义盛行,尤其是今年(2020年)疫情,看出来这各大平台恨不得明抢一样让你去花钱。”


一旦接受了这样的“好意”,又还不上款只能逾期后,各大平台又“恨不得明抢一样”让你还钱。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很多组员都遇到过暴力催收或是非法催收问题。


有的人会在帖子中使用大量的缩写,xyk(信用卡)、wd(网贷)、cs(催收)……不知道是为了躲避网站审核,还是为了躲避这些生活中的伏地魔。


“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催债电话,每天阻止我偷懒的也不是闹钟,还是催债电话。”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飞飞遇到过一次诡异的催收,明明没有下单,却有快递小哥上门取件,打开房门后,催收方通过快递小哥的手机,向她传递了最后通牒——因为飞飞拉黑了催收电话,催收方用她的地址提交了寄件订单。


这件事让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地址不知道什么时候泄露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敢给陌生人开过门。


她将那段日子形容为“在悬崖边上睡觉,翻个身都能掉下去。”



#3

新 手 与 老 手



为了在庞大债务和暴力催收下挣扎求生,50498人在组里补习法律条文、金融知识,分享《管辖权异议申请书》模板,交流协商技巧,互相提醒花呗合约里那些不会被注意到的条款。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但是他们的敌人不止“催收狗”,还有那些闻着味赶过来的“渔夫”。


在上过一次热搜后,组里多出了一些“钓鱼贴”。


“还好有个APP,不然每月都无法全额还清信用卡。”


像这样的帖子,发布者一般都是一些专门骗负债者的骗子,表面上帮助你还债,实际上能让你的负债实现从1万到10万的飞跃。


于是组里除了算账技巧、还债经验,还多出了一些“止骗帖”。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在「负债者联盟」的组员里,绝大部分人早已成年,但在消费方式和金融方面,他们仍然像一群手无寸铁的小学生,持金过闹市。


提前消费的浪潮,天花乱坠的网贷广告,排队等着借你钱的社交、生活、购物app……


有时只是一个点错,就能像蝴蝶效应一样,导致生活彻底失控。


很多人早就从家里独立出来,却依然会在逾期的时候不知如何是好,依然拿不准什么时候应该向家人坦白,于是他们只能做回一个“学生”,在小组里学习、倾诉、寻求帮助。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过个两三年,他们也许还没能还清债务,但一定会变成一个把“催债狗”骂到闭麦的老手。


小确幸就是组里的“老手”。


她的一系列帖子: 《爆通讯录反制法》《催收话术大全以及应答》《说说心理问题》都被管理员加精,评论里都是新人在求助。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一些经典帖子


她没有详细讲述过她的故事,只提到过自己早就过了“无比恐惧还不上,挖新坑填旧坑”的阶段。


组里还有一些像小确幸一样的人,他们熟知什么样的催收可以投诉,什么样的套路是骗局,什么样的情况能维护自己的权益,熟练得让人心疼。


就像组名来源的那部漫威电影,这些“老手”是一群“负”仇者,拿起一切能找到的武器,向诱惑他们的消费主义和网贷复仇,向暴力催收复仇,也向过去的自己复仇。



#4

上 岸 者



在「负债者联盟」里,大家将成功还清债务称为“上岸”


所有人的目标都是还钱上岸,重新掌握自己的生活。


尽管欠钱的总额能超过一个亿,但在这样一个聚集地里几乎没有老赖,或者说老赖也不会进这个组,大部分负债人都是暂时没有能力偿还和处理。


很多上岸者在退组之前,都会给大家留下一点“遗产”,有时是非常详细的经验贴,有时是一句过来人的忠告。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兰坠露在前两天成功上岸,她在最后一篇帖子里写道:


“再见了各位,我能给大家的启示就是远离渣男,打死都不借钱给男人,不给别人做担保。


女人倒霉,一般都是从心疼男人开始!好好提升自己,搞好事业多存钱,不婚不育芳龄永继,从此封心锁爱,只爱自己!”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另一位上岸者山渐青开始还债已经整整五年了,还有5万多的债务,即将在今年8月彻底还清:


“其实损失的远远不止这点钱,中间损失的利息,我简单的估计了下,如果这五年没有掉入这个坑里,我现在最起码有接近四十万的存款……此生不再借一分钱。”


在他的留言区,有人留下这样一条充满希望的评论:


“我现在一条心打两份工赚钱努力上岸,晚上也不失眠了,睡的也香了,也不脱发了。”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随着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财富变成账户上的数字,明星逃税动辄上亿,现代人的金钱观逐渐悬浮。


但赚钱会让一个人的金钱观发生变化,欠钱和还钱同样也会。


在「负债者联盟」里,能看到绝望的一面:因为“金钱观判断失误”,掉进一个深坑,想要一了百了。


也能看到希望的一面:面对巨大压力,依然保持正能量、不逃避,积极规划自己,积极还债,积极活着。


一个月内负债总额1.7亿,那些欠钱的年轻人还有救吗?


当你退出小组,回到现实,就会发现:


四天前,一个网友说,今天股票亏了8万,然后发了12个垂头丧气的表情包;


三天前,邓伦偷逃税被追缴并罚款1.06亿元;


两天前,「负债者联盟」新增了129个新成员。


也许比起割裂且悬浮的现实,在这个由“失败者”组成的小组里,反而更能看到世界的真实。



参考资料:

中国年轻人真实负债情况,到底怎样

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




本文创作团队

作者 | 崇衫

策划 | 崇衫

编辑 | 崇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烦请联系



你有没有因为什么原因,跨过了那条“借钱底线”?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故事或金钱观,

让我们用故事品味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小哥   年轻人   老手   疫情   超前   债务   信用卡   总额   金钱观   帖子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