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别人却事得其反?你可以这样试一试-

今天我的同事和我抱怨,她家的孩子不好好学习,说了两句还摔门走了。我问道,你是怎么说的呀?

“嗐"同事叹口气:"隔壁的小子孩又考了第一名,他妈说,孩子回家第1件事就是写作业。你回家就打游戏,不吃饭不睡觉的玩, 长大了肯定没出息, 还不学学人家!” 我皱了皱眉:“孩子大了有自尊,你这么说他起不到作用呀,反而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

“哎,孩子大了,说也说不得,打也打不得,不管,又会无法无天!”看她一脸愁容,我说道:“我有个办法,下次你这么说:你是不是有个同学叫XX ?家长会上,他妈妈抱怨了好久,说他作业都乱写一通,让他妈之这么操心,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幸好你不一样,玩归玩,至少还会把功课好好完成,让我不用那么操心,对不对?”

劝别人却事得其反?你可以这样试一试

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人在督促别人做事的时候,都会恨铁不成钢,用很重的语言去刺激别人,尤其是最亲近的人。常常为了抬别人而贬低自己人,并且口不择言,无所不用其极,希望与此能使对方幡然醒悟,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很多人在被批评的时候,并没有往心里去,但是最亲近的人的一句话可能会触碰到人们底线神经 。连最亲近的人都批评自己,都否定自己,是让人很崩溃的事情。当然也许有的人吃这一套,你越说他,他会越勇敢,但这样毕竟是少数。相信我,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喜欢别人表扬的。怎样才能让一个应该受到惩责的人变成被表扬的人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转移目标就可以了。也就是通过贬低其他人,抬高目标对象的自尊感。

这里有个关键的说法:幸好你不一样。 比如前面提到的要激励小孩做作业,你的说法应该是:有很多不乖的孩子,但是“幸好你不一样”,最后还可以加上一问“对不对”等待对方的确认。这样,受到批评的人不再是目标对象,他也不用承受心理负担。更进一步你又建立了他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捍卫“自尊心”,也不会回答“不对”。同样都是一贬一抬,我们往往都说错了对象。很多孩子,哪怕成年人,其实都是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的,我们要去有意识的培养巩固他们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在和谐的氛围里,积极健康的成长。

关注我,每天获得一点人情世故小知识。

点赞加关注,私信我,领取畅销小说,及畅销心理学读本。包满意ヾ( )ノ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自尊心   操心   亲近   批评   同事   说法   对象   目标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