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线纪事(3)大三线的风土人情与传说-

大雅清风

在东北人的印象里,大西南是个十分遥远、陌生又神秘的地方。就知道《三国演义》诸葛亮“五月渡泸”,“七擒孟获”,武松单臂擒方腊,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望山跑死马,对面能说话,见面得半年,五朵金花,阿诗玛,嘉陵江,金沙江,大渡河,澜沧江,都江堰,宝瓶口,成都平原,康藏高原,杜甫草堂,川江号子,渣滓洞,歌乐山,碗口粗的大蟒,两人高的大象,山高林密,乌烟瘴气。

60年代的大西南越野公路,还不如现在的村级公路。老一代师傅们驻在雅安邛崃,跑的是从川北到昆明的路线。那是一条荒凉、崎岖、狭窄、危险又神秘的路,一个来回就是半个多月,二十来天,那是你想象不到的寂寞与单调。于是,司机们都愿意带着一两个修理工人一起出车。一来,可以解闷;二来,可以打替班开车;三来,遇到事,有个帮手,不至于孤立无援。久而久之,寂寞的男人便创造了许多趣闻,演出了很多风流韵事。

就说路途的崎岖与遥远吧。开春的时候,有的当地农民赶着小鸭子到成都去,风餐露宿,到了成都,鸭子也长大了。卖了鸭子,坐上火车回家了。

盘旋在大渡河沿岸的公路,是最危险的。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两队汽车相向而来,在大渡河边会车了,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都把车贴在山边,你就是说破天,我也不让路。有能耐,你就压着路的外沿开过去。最后,必定是由自己方面推选出两个个德高望重老司机,一个在前面引导着,一个慢慢地把车开过去。解放车的后轮是双胎,外边的轮胎都要悬空着……等到车全过来了,人们的身上,已经被汗水溻透了。

客运班车更是指望不上。我们的大解放解决了很多旅客的燃眉之急,也无形中抢了国营客运公司的生意。很多从北京来的大学生,都愿意搭乘我们的车。都是北方人,好沟通。我们的司机也愿意带他们,年轻,有知识,尤其是喜欢捎带那些漂亮的女大学生。当然,有些人是有点邪念,不怀好意的。看见那些女人,饥渴的司机们眼珠子都冒出了火,一旦上了路,那手就不老实了。时不时地换挡,一会五档,一会四档,那只手便不断地在搭车女人的胸前划拉来划拉去,女人就推开司机的手说,师傅,球球在这里。球球,就是汽车档排的操纵杆。过了一两天,两个人混熟了,便睡到一起去了。于是,有些人便得意忘形,从而乐极生悲,大西南的山水很险恶,尤其是大渡河,更是险象环生,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很多人便在欢乐中做了溺死鬼。鞍山运输三队的车,掉进大渡河的最多。

但是,也有很多司机与单纯、美丽的当地女人成了情人,相好的,共同度过了有滋有味的几年好时光。有的女人怀孕了,找到了车队,当事人害怕了,躲了起来,别人出面,一本正经地告诉那百里寻夫的痴情女人,他已经回东北了。女人便眼泪汪汪、失望地离开了伤心之地,独自去承受情感的孽债了。

有一次,鞍山汽车三队的一个司机和大家一起出车,别人回来了,他却没回来。大伙急了,那是什么年代?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丢了人还了得!于是,撒出人马沿着公路找去。嗨,车找到了,停在路边,人呢?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岂不急煞人也!他们连夜赶写《寻人启事》,通过地方政府通知各武装部,把《寻人启事》贴满了小县城,贴到了小卖店的墙头上。大概过了二十多天,一个小卖部的店主反映情况说,他发现有几个彝族女人突然频繁地来买饼干。大伙一分析,彝族人不吃饼干啊,肯定有情况。在当地武装部人保组(公安局)的帮助下,小卖店店主做向导,他们钻进了彝家大山,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个可怜的人,已经骨瘦如柴了。咳咳,原来,他被几个彝族女人绑到山里当“新郎”去了,不知道猪八戒进了盘丝洞是不是那样的……

二十四岁的孙宏伟是一个修理工,小光棍子。跟司机出了两次车,跟成都的一个姑娘好上了,从此,车队里找不到他的身影了。有一次,大概是东北来人了,要找他。大家说,不用问,肯定在成都呢。派人去成都,果然,小伙子帮着未来的老泰山做买卖呢。年底,小伙子回到了抚顺,找到了公司劳资科,要求调动工作,去成都。那时候的领导还是很通情达理的,给他涨了一级工资,办了驾驶证,顺利地开出了调转手续。小伙子千恩万谢,屁颠屁屁颠地去四川了。那些年,很多东北的小伙子在那里安了家。

楚立夫,是我们大修厂的汽车直流电工。歌唱的很好,举止言谈和蔼可亲。他曾经在冰河里救了一个彝族孩子。一件小事,他早就忘了。可是,淳朴的彝族汉子可没忘。从那以后,彝族汉子就带着孩子天天在公路上拦车,找不到楚立夫誓不罢休。

皇天不负有心人。那天,楚立夫又和司机出车,回来的路上,真被他找到了。哎呀,彝族汉子那个热情啊,张着大手,喊着,嚷着,比划着,连拉带拽,硬是把他们几个人给弄到竹楼上。

那小竹楼的味道可不敢恭维,楼下就是猪圈,味道直冲上来,真是令人作呕啊。不一会,主人端上菜来。但只见,大粗瓷碗里满满地盛着大块猪肉,热气腾腾,那黑黪黪的猪毛直直地扎撒着,主人的黑指甲浸泡在肉汤里,还不时地在嘴里吸吮一下,脸上露出歉意的笑容。他们知道,彝族汉子是一片赤诚,朴实,单纯,友善,可是,这样的饭菜咋吃下去啊?他们强忍着翻江倒海的胃口,寻找机会,像逃命似地,跳出了竹楼,互相拉扯着,拼命地跑到公路上,在主人着急、不解的喊声里,发动了汽车,飞也似地绝尘而去。

1967年冬天,于继双(我的师兄,早已去世)和一个司机出车。刚拐过一个山嘴,路边的树丛里钻出几个红卫兵来,拦住了去路。司机在车里,没有熄火,于继双下车去交涉。原来,这几个红卫兵要抢车去成都。于继双回到车上与司机说了几句,不一刻,两个人分别从车里跳出来,一个人拿着大活扳子,一个人拿着大螺丝刀,嘴里粗野地叫骂着,朝着几个“飒爽英姿”的“毛主席的红卫兵”扑过去,搂头盖脸就开打!妈呀,几个毛孩子哪里见过这样玩命的?嘴里喊着,快跑啊,东北大块儿啊!

哈哈,敢情他们把东北人叫做“东北大块儿”啊。


大三线纪事(3)大三线的风土人情与传说


大三线纪事(3)大三线的风土人情与传说


大三线纪事(3)大三线的风土人情与传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9-15

标签:大渡河   红卫兵   彝族   竹楼   大西南   成都   风土人情   汉子   纪事   司机   公路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