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杂说-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微信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通讯信息工具。广泛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深受大家的喜爱。 自从有了微信之后,微信就牢牢地绑定了人们的业余时间。很多人在微信中醒来,又在微信中睡去,他们舍不得错过微信里的每一条信息。 我是2015年冬季才换成智能手机的。有了智能手机,首先是安装了微信。微信给了我们很广阔的天地,给不喜欢交际走动的人增添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先加上自己的家人,再加亲戚朋友,敞开心扉,想说啥就说啥。喜欢文字的,喜欢摄影的,一并往微信上发。 我们每一个玩微信的朋友,大概每个人的微信中总有着各种类型的群,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字面上理解微信群,就是一个多人参与的沟通交流平台。正因为是多人参与,而又很难确定群里的人是不是有共同的观点和语言,导致了微信群的复杂性。 我也有十几个微信群,并且自己还创建了一个近500多人的乡亲群,因为都是乡里乡亲,而且大多数都是知根知底的,所以有时候根本不好意思去踢任何一个不守群规的人。 我很少与大家聊天的,因为我一直认为群里的人是不可能真正“人以群分”的。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人也跟我一样,但我空闲的时候喜欢看群里的内容。因为这里不但有各种新消息,更可以通过别人的言论,去看各种人生百态。比如我的微信里就有一个这样的群,其中的两三位网友能搜刮所有社会的热门话题和视频。 每一个群,建群的时候应该都是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沟通交流吧,但最后往往事与原违。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灌输给所有人,而只能去融入纷繁复杂的群体。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就应该自己学会去适应。 其实不管我们在任何一个群,发表任何一个观点和一条信息,都要考虑大家的感受。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提升自己的修养。只有在和谐融合的沟通交流环境下,才能进行那种心与心的碰撞,才能碰发出相识相知的火花。 如今,各个村都建起了微信群,传达上级的会议精神,或是村里有个什么事呀,都是在群里通知的。村里的群一般都是一把手当群主的,轻易不踢出人,因为群里大多都是一个村的人。 另外还有什么同学群、老乡群、文艺群、亲友群、家族群等。 我认为群主品质高,群就高。试想一个品行恶劣的人能带起好群来吗,所以所以不能见群就进,见人就拉。

在微信群你会发现把你意想不到的好友集中到了一起。

信息量最大的是朋友圈和微信大群,形式和内容五花八门,有打广告推销商品的;有晒美图美照食品的;有请你给他(她)投票点赞的;有自己撰文写诗抒发情怀的;有唱歌的,发快手作品的;有转发公众号文章的;有传播正能量内容高雅的;有消极低俗或发牢骚的…… 朋友圈和微信群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因为每个人都有几百甚至上千的微信好友,每人都会被许多个群主拉进各种各样的微信群,每人发一条,甚至几十条信息,足可以让你浏览的头昏脑胀,想找一条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需要好长时间。再细看这些群友,很多既无真名,也无真实头像,你搞不清他(她)姓甚名谁,家在何地。

我感谢群里那些发图片、发视频、发好文章的人,感谢他(她)们的分享和良苦用心。[祈祷][祈祷]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微信群杂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杂说   人以群分   信息量   乡亲   人参   智能手机   村里   朋友圈   喜欢   内容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