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不了解古塔的人,也许会觉得它们造型呆板、没有生气。但只要你走近古塔,你就会突然发现,它们是世界上最精美、最有故事的古建筑形式之一,是真正的艺术品,你也就会被他高伟挺拔的身姿,被它恢宏的气势所震撼。

之前,我曾无数次去国颐和园,但大都是从东宫门进入,然后沿着万寿山山脚从东到西,再走西堤六桥,围着昆明湖兜个大圈。这次去,就想玩点新鲜的,从北宫门入园,专门去寻访万寿山后山的那些有人大多不去或少去的建筑。其实,这里同样丰富多彩,甚至还有着不少以前被我们等完全忽略的极为精彩的亮点。比如,一进北门,就是苏州街。

当初,乾隆下江南时,被苏州城热闹繁华的的街肆铺面及物产风俗所深深吸引,便命随行画师详细绘具图式,并将其仿建在京城西北郊的皇家园囿内,作为送给母亲六十寿辰的生日礼物。苏州街沿河而建,街道不长,曲折的街面上,首饰楼、茶馆、酒楼、钱庄、药店、当铺、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印书局等应有尽有,店铺里的店员都是由太监和宫女妆扮,专供帝后游览赏玩。苏州街的建筑甚是奢华,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旗杆耸立。只可惜,这条苏州街在1860年时被英法联军所彻底焚毁。如今的苏州街是1986年所重建,也就因是,所以也就少了许多历史氤氲,规模也小了许多,但仍是令我等眼花缭乱。

过苏州街,沿后山走不远,过寅辉城关,坡上便是花承阁遗址。

身前身后,一片初绽的迎春,满目的一片嫩黄。虽说此时还是春寒料峭,但春风也已拂面而来。

就在这花承阁的小院里,有一座美的令人窒息的琉璃塔,叫多宝琉璃塔。在周围的苍松翠柏掩映中,高高耸立,显得格外雍容华贵,高大挺拔。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北京的佛塔很多,但琉璃塔却极少,据我所知,北京现在尚存三座琉璃塔,除了眼前这座多宝琉璃塔,在香山静宜园里还有座万寿琉璃塔,在玉泉山静明园,有座圣源寺琉璃塔。香山静宜园的万寿琉璃塔气势宏大,金碧辉煌;静明园琉璃塔和颐和园这座琉璃塔比同姊妹,皆是绚美多彩,端庄娴雅,仪态万方。

琉璃,是一种矿物质釉料。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的筒瓦、板瓦、脊鲁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琉璃耐磨、坚硬、美观,是中国最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筑构件材料之一。

琉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起源于北魏。自唐代开始,琉璃烧制的各种饰件开始应用于建筑物的装饰。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直至清代末年,琉璃瓦业逐渐衰落。

花承阁内的多宝琉璃塔,高17.6米,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这座多宝琉璃塔是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汉白玉台基。塔身全用浮雕着佛像的彩色琉璃砖镶砌而成,配以白色的须弥座,平安如意雕花汉白玉石栏,镀金的宝顶,斑斓彩错,极为绚丽。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共分七级。塔身的一、三、五层高大,为楼阁式,而二、四、六、七层的塔身相对紧缩,为密檐式。每层塔檐的颜色各不相同,第一层为金黄色;第二层为绿色;第三层为紫色;第四层为青色;第五层为蓝色;第六层为青色;最顶上一层为金黄色。塔檐的角下,各悬挂一枚铜铎。

塔顶上,四周悬有一圈铜铃,上面是铃铎式刹身,再上面为八脊攒尖七重檐刹顶。塔刹均用铜制成,并在上面鎏金。修长的塔身斑斓错彩,绚丽异常。

多宝塔建在花承阁遗址最高处,造型挺拔秀丽,小巧优美,色彩鲜艳丰富。修长的塔身在绿树丛中显得光彩夺目,成为后山东区风景构图的核心。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颐和园花承阁多宝琉璃塔塔刹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多宝琉璃塔塔身佛龛

令人剜心痛楚的是,如此妙曼绝伦的壮美河山,却也曾数次惨遭侵略者的摧残。

明代之时,北京西郊一带就曾修建了多座皇家园林。1750年,乾隆皇帝为筹备其母六十寿辰,动用448万两白银又在这里修建了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的清漪园。辉煌时,园内有亭台楼阁等建筑3500多间,大小景点院落有20多个。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抢劫的同时,二百余名英法联军也从东宫门闯入清漪园,在园内大肆抢掠。联军官兵如同疯狂的野兽一般,拼命抢夺,能拿走的就拿走,不能拿走的就捣毁,园内珍藏的各类珍宝几乎被一抢而空。

10月18日,英军代表额尔金和司令官格兰特下令,联军官兵可以在圆明园随意抢劫,并焚毁圆明园。英国密克尔骑兵团3500人便进园纵火,圆明园内顿时成为一片火海,大火3日不熄。随后,英法联军又借口清漪园内可能藏有军队,故而又开始炮轰清漪园当日正刮大风,火借风势,这座皇家园林内顿时成为一片火海……除了圆明园和清漪园被焚,与其相连的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也都一同罹难。

由于烈火的燃烧,北京城上空终日浓烟遮云蔽日,直到10月25日在北京城签订卖国的《北京条约》时,城内仍可看见圆明园和清漪园的天空上黑烟弥漫。

在这场浩劫中,圆明园彻底被烧毁,仅剩一片残砖烂瓦。清漪园内的建筑大多也被毁,其中,佛香阁、赅春园、对鸥坊、谵宁堂、须弥灵境建筑群、景福阁、绮望轩、治镜阁等全部坍塌,园中陈设也被洗劫一空。一直到11年后的同治十年(1871年),颐和园内仍是“颓垣断瓦、零乱榛芜,宫树苍苍、水鸣呜咽。”据记载,咸丰五年(1855年)时,园内陈设珍宝家具有37583件,到了同治五年(1866年)再次清点时,仅只剩下4735件,各类珍宝器物遗失十分之九,所剩余者多是携带不便的家具及佛像等。位于昆明湖边的长廊,原有273间,劫后仅剩16间未被烧毁。园内一片疮痍,令人不忍目睹。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颐和园佛香阁原貌

颐和园多宝琉璃塔

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的颐和园长廊,远处高台上的佛香阁被彻底摧毁

颐和园后山所有的建筑也难逃浩劫,苏州街、四大部洲、智慧海等建筑基本被毁;花承阁内也遭浩劫,几乎全被焚毁。幸运的是,唯有这座多宝琉璃塔,由于通体皆为琉璃砖所砌筑,又没有金银等珍宝,故而得以免遭联军兽兵的毒手。我等也才能有幸得以目睹昔日古建筑的芳华辉煌。

如今人们大多都在痛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其实,清漪园当初遭到的劫难难丝毫不比圆明园差多少。只是后来清漪园在1888年得到重建,许多被毁建筑又再度恢复,并更名为颐和园,而圆明园则一直处于荒废状态。

重修后的颐和园,灾难并未结束,1900年时,颐和园又惨遭由英、俄、日、美、法、德、意、奥等国组成的“八国联军”的蹂躏破坏,无数珍宝又一次被列强劫掠一空。

近代史上,我们民族所遭受到的无数次被侵略和被蹂躏,岂能不令我等深感耻辱,又岂能不激发我等的血性贲发和愤发图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颐和园   英法   琉璃   圆明园   香山   联军   园内   珍宝   北京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