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集卡”吗?如果沉迷其中了,怎么办?

注:本文最初发表在《光明日报》2022年3月15日第七版上,标题为《我怎样处理儿子集卡》,发表时有删改。现将未删改的文章发表,做一个记录。


你家孩子“集卡”吗?如果沉迷其中了,怎么办?


大约两三年前,我带儿子去小区旁的文具店,买完文具之后,他要求我给他买几盒卡牌,最初我以为卡牌就是扑克牌,对他说他家里扑克牌为什么还要买呢。他告诉我卡牌不是扑克牌,而是小朋友当中比较流行的一种卡片。于是花了几十块钱,买了三四包卡。


回到家里,我让他打开给我看看。看了一眼之后我对他说:“这不就是扑克牌上画了漫画人物吗?有什么好玩的。而且,一盒十几张,十来块钱,平均下来每张一块多,一块多买一张硬纸卡,明显不值得吗?”不过,儿子的反应和我明显不同,他觉得很有趣,翻来覆去地摆弄那几些卡牌,嘴巴里还念念有词。


后来,他时常给我说起关于同学集卡的事情,各种集卡的专有名词,什么雷鸣版、星云版,什么SR、HR之类。他偶尔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两盒。通常他讲关于卡牌的话题时,我都是嗯嗯啊啊地应付过去,左耳听右耳冒,完全没当回事,因为我对这个完全不感兴趣。不过,到了五年级过生日,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居然还想要来一盒卡牌就行,要那种“黑钻”,九十九一盒。已经两三年了,还这么心心念念。看来我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卡牌到底有什么魔力了。


于是,认真向儿子请教,请他说说这卡牌的魔力在哪里,为什么小朋友会这么痴迷。他一听我关心起他喜欢的事情,就非常开心,于是竹筒倒豆般说起来,在短时间内就给我普及了很多关于卡牌的知识。


原来,这些卡牌主要是以动漫为主,比如奥特曼、斗罗大陆、叶罗丽等。男生女生收集卡牌的类型不大相同。卡牌价格不同,便宜的十几块一包,贵的几十甚至几百,随着卡片稀有程度而水涨船高。但在打开装卡牌的盒子之前,并不知道盒子里有哪些稀有的卡牌,类似于抽盲盒。卡牌的材质也不同,普通的就是硬纸的,印上动漫人物,高级一点儿的还有镭射卡、浮雕卡等等。卡牌的内容也不同,普通的就是单个的动漫人物,而高级一点儿的还有系列剧情等。


我问他班里大约有多少同学在玩,他说绝大部分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有同学乐此不疲,不但让家长买,还用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来买。同学之间要比较,看谁拥有更多的稀有卡牌,拥有更多稀有卡牌的同学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而且,同学之间还互相交换卡牌,互通有无,卡牌成为小朋友社交的最重要媒介之一,如果没有集卡,可能就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就被排除在特定的圈子之外。


在让儿子给我普及了相关知识之后,我又问了问其他一些认识的小朋友,并且上网查了查资料。原来,儿童集卡已经成为小学生群体中最风行的活动之一。不过,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的是花太多的钱在这个上面,家长觉得非常不值得;有的是孩子过于沉迷其中,影响了学习,等等,由此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


先说花钱多,觉得性价比不值得的问题。网络资料表明,有一些专营卡牌的公司年营业额达十几亿甚至更多,这还是单独一家的体量,如果全国合起来行业产值一定非常惊人。而卡牌本身的成本有多少呢?据卡牌制作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平均每张不过一角钱而已,然后到小学生手里,平均每张至少一元以上,稀有的卡单张卖,甚至要几十乃至几百,也就是说利润至少是十倍起步,最高能达到百倍甚至更多。


如此看来,确实相当暴利。这种暴利在成人看来甚至就是在“抢钱”。不过,集卡的小学生可不这么看,一些卡牌在他们眼里就是珍宝。这类似成人买包包,或者各种手串等,其成本价也远低于卖价,在不喜欢的人看来一文不值,但喜欢的人则宝贝得不得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游戏玩法,二三十年前拍洋画,或者买小浣熊方便面集卡等,本质上与现在这个集卡也并无不同。


当然,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如果孩子沉迷于其中,不但花大量的金钱购买,同时也影响了学习就不好了。那如果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最基本的原则还是要“疏”而不要“堵”。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要理解孩子集卡的理由,虽然会有一些攀比,炫耀的心理,但实际上也是社交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可以让孩子有某种归属感。而且,一旦放宽学习的定义,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这种集卡活动,也并非一无是处。有些动漫从内容上来说充满正能量,可以让儿童从中感受什么是正义、勇气、坚持等等。集卡会对这些品格的养成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一定意义上来说,这种卡牌,作为一种玩具,也是当代儿童的天使之一。


在孩子集卡这件事情上,不能只看到负面作用,也要学会借力打力,发挥其正面作用。


比如,让孩子讲一讲卡牌中的情节,除了复述动漫中已有情节之外,还可以通过想象创造新的情节并写下来,这样就既锻炼了口语表达,也锻炼了书面表达。卡牌中通常会标注人物的战力值,最初了解战力值的大小,对比个体的胜负关系,然后可以随机组合,看看这些组合从战力值上计算,在胜负关系上会有怎样的可能,这就锻炼了孩子对数字的感知和运算能力。引导孩子手绘卡牌中的人物图案,或者用泥塑的方式把二维的图画变成三维的雕塑,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引导孩子了解卡牌成本价与卖出价的比值关系,探讨投资卡牌是否值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做到合理花费,培养孩子的财商。引导他们从集卡开始,转移到集邮、集币等活动中来,这可以诱导他们加强对历史地理等方面学科知识的学习。总之,如果成人能多琢磨一下,那么,儿童集卡就可以转化为绝妙的学习资源,因为借助了孩子的热爱,所以学起来一定既快乐又高效。


有的孩子沉迷其中,更大可能并不是卡牌的吸引力,而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紧张,成就感的缺失,找不到归属感等。这时候,就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卡牌上,而是要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在和儿子讨论完卡牌的相关问题之后,我告诉他,《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过这样一句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每一种东西深入研究起来都可能有它的趣味,但为了人生的更长远的目标,就要有所选择。如果只有两种活动可以选择,一种是玩卡牌,另外一种是读书,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他告诉我,还是要选择读书,因为读书能更扩展,更深入,而卡牌却不能。儿子的选择,让我这个爸爸放下了悬着的心。

你家孩子“集卡”吗?如果沉迷其中了,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战力   孩子   扑克牌   稀有   媒介   小朋友   成人   儿子   同学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