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耳鸣,蝉鸣声、嗡嗡声劳累加重,简单4味药就调好了

耳朵总是嗡嗡响怎么办?

不到40岁的朱先生,耳鸣已经4年有余了,长期饱受耳鸣的困扰和煎熬,出现了精神不振的情况,除此之外,朱先生时常感觉四肢无力,稍作劳累就感觉耳鸣加重,嗡嗡声难以忍受。

一开始他总觉得自己乏力,劳累后耳鸣加重,自认为是肾虚,于是就吃各种黑色的补肾药,效果不尽人意。见其舌象舌淡苔白腻,舌边齿痕重,舌胖大。

看了他的情况之后,给他用了四味药:泽泻、白术、石菖蒲、王不留行,对症好剂量。
效果如何?他服用一周左右,耳鸣声就减轻不少,来复诊时,既高兴地又是激动说,“有效果”。接着调整了剂量,半个月左右,耳鸣情况就好得差不多了。

长期耳鸣,蝉鸣声、嗡嗡声劳累加重,简单4味药就调好了

那么,为什么之前补肾没有效果呢?自然是辨证不对!病机根本不在肾!
那问题出在哪里?脾胃

脾胃不好,会耳鸣?中医认为"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不仅和耳窍有关联,和九窍都有关系,脾主升清,升指上升,所谓升清,是指脾能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心肺,濡养脏腑经脉、官窍、四肢百骸。

若脾虚不能升清,水谷精微失于输化,则气血乏源,令九窍不利,就会出现头昏耳鸣、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小便失禁,神疲乏力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内脏下垂脱肛等一系列虚症状。

当然身体有升就有降,脾胃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脾把清阳升上去,胃把浊阴降下来。而头面部的孔窍是最需要清阳之气濡养,脾胃升降失常,则清阳升不上来,浊阴降不下去,就会痰湿积滞,堵塞官窍,气机不畅,出现问题。

长期耳鸣,蝉鸣声、嗡嗡声劳累加重,简单4味药就调好了

那如何解决身体这种局面,再看看四味药就明白了

首先,泽泻,药性是往下走的,可以利水湿以降浊阴,把痰湿水饮通过下焦的小便排出去。

白术,方剂中健脾祛湿是必不可少的。它的药性是往上走的,可助脾气上升,清阳之气上行头面。

两味药针对身体的痰湿,一上一下可将痰湿排出去,白术固守中焦,既能健脾升脾气,又能除湿;泽泻在下焦,通利小便之道,引水下行,使水气不上逆。

其次,石菖蒲香味浓,开耳窍药性强,可行散耳窍之邪,能把郁闭不通的孔窍打开;

最后,王不留行疏通经络,打开一身经络,通达耳窍经脉,调畅气机。

长期耳鸣,蝉鸣声、嗡嗡声劳累加重,简单4味药就调好了

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等问题,欢迎留言!关注我@上海中医科程医生 了解更多耳病的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王不留行   石菖蒲   泽泻   白术   精微   鸣声   药性   脾胃   经脉   经络   效果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