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小变化,与小微金融的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小变化,与小微金融的未来

从市场发展来看,小微金融服务进化有两个相对清晰的方向,提升「精细化」运营水平,以及完成从金融服务方到全生命周期经营伙伴的升级。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文

每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会给各行各业画「重点」,指导他们下一年的发展。涉及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政府工作报告甚至会直接划定「KPI」。

普惠金融一直都是「两会」关注的领域。

从2019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着手对部分金融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提出量化目标——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2020年,在疫情带来的特殊市场环境之下,政府工作报告将这一增长目标提高到40%,而后又在2021年回调至30%。

很多人都已经关注到,今年,这个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指标却「缺席」了,转而被「明显增长」四个字代替。换言之,今年监管部门并不准备以单纯的增速来要求他们的小微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而是将重点做出了调整。

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从去年就已经出现。

在度过了疫情的特殊阶段,完成了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小微金融服务的渗透率、覆盖面等方面确实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随着金融业供给侧改革逐步推进,在「敢贷、愿贷」的基础上,实现「能贷、会贷」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小微金融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微金融服务被赋予了更深刻的使命——实现碳中和、共同服务等社会目标,它的内涵与外延也随之不断拓展。

1 数字化发力:「超额」完成目标

不久前,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有关负责人在题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快准暖实》的文章表示:

截至2022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增至4813万户,同比增长45.5%。此外,2021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93%,比2020年全年水平下降22个基点。

整个市场呈现出明确的「增量」、「扩面」、「降价」趋势,市场持续向好。

具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给国有大行连续三年提出30%以上的增速目标,他们也连续三年「超额」完成了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小变化,与小微金融的未来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宽一些,尤其是在小微金融的「长尾」市场上,各类市场参与者都在急速爆发的市场需求下,取得了高速增长。

以最近刚刚披露财报的360数科为例,2021年,360数科开始真正将小微金融业务作为战略「引擎」。数据显示,依托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模式,2021年,360数科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额度302亿元,全部为信用贷款,其中首贷户占比达到七成。

其中,仅2021年四季度,金融机构合作伙伴通过360数科平台向小微企业主提供的授信规模达到93亿元,较上一季度增长16%。360数科首席执行官吴海生也在财报中提到,截止到2021年末,中小企业贷款约占平台贷款余额的13%

此外,小微客户也成为其新增客户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360数科连接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用户数达到1.881亿,为3850万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提供授信服务,同比增长24.6%;为2430万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提供借款服务,同比增长23.4%。

事实上,从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包括监管部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科技公司等在内的各类市场参与者都在推动小微金融服务的发展,尤其是借助科技迭代,通过线上化、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普惠。

此前,网商银行推出的「310」模式,以及360数科通过调度Argus智能风控引擎的个人关系图谱,叠加百万级企业节点来对个体工商户风险进行精准识别,都是基于他们的数字化能力拓展小微金融服务的典型案例。

从结果来看,包括网商银行、360数科等在内的中国公司连续斩获由世界银行集团成员国际金融公司(IFC)与全球中小企业金融论坛(Global SME Finance Forum)发起、G20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支持的「全球中小微企业金融奖」,为小微企业融资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解决范本。

2 「稳就业」目标:小微新趋势

除了数字化之外,新一轮小微金融市场的「爆发」还有许多阶段性特征。

360数科此前对市场进行深度调查的结果显示,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2-5年的企业占总服务总企业的56.1%,占比最高;而在企业规模上,2-5人的微型企业则是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占总体的44.1%。

此外,80%以上的小微用户的店铺公司年均营业额在500万以内,以制造业为主,批发零售、建筑工程等次之。

相比于传统服务模式下的小微客群,这些用户显然更加「下沉」,画像也更加「精细化」。

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对小微金融服务需求最为旺盛的群体——《中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报告(2018)》显示,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周期基本在3年左右,创办3年之后依然可以维持正常经营的企业只占总数的1/3。

小微企业自身素质偏弱影响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而反过来,金融服务的高门槛、持续性差、高成本又缩短了小微企业的「寿命」。尤其是包括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在内的小微企业们,恰恰是疫情冲击之下亟待金融服务精准「滴灌」的群体。

央行行长易纲2018年在《关于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几个视角》的演讲报告中指出,中国小微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比例约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以及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城镇劳动就业贡献。

眼下,随着「稳就业」在此被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位置,并提出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和2021年目标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比去年5.5%左右的要求更高。

作为提供就业的绝对主力,小微企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好的金融服务提供支持。这也是监管部门强调的小微金融服务要在「敢贷、愿贷」的基础上实现「能贷、会贷」的根本原因之一。

从市场发展来看,小微金融服务进化有两个相对清晰的方向,一方面是针对不同行业、地区、企业主的特征推出更加「千人千面」的产品与服务,推动「精细化」运营升级;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完成从金融服务方到全生命周期经营伙伴的升级。

尤其是后者,《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1年二季度报告》也指出,引入数字化经营手段改善了小微金融经营状况,但同时大量有意愿的小微经营者感到时间和精力受限而无法充分投入数字化转型。

针对市场需求,许多市场参与者都在摸索创新。典型如360数科,将提升小线下小店的数字化营销能力作为发力点,通过数字化工具帮助小店完成更好地进行流量获取与运营。

事实证明,在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即便受到疫情冲击,这些小店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而平台基于对小微企业的介入和对企业主的了解,也可以提供更加适配的服务。

3 迈向「碳中和」:市场新机遇

当然,小微金融服务的内涵与外延还在不断拓展。

随着2020年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绿色金融服务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也是前所未有的外部市场机遇。

与此同时,北交所的成立为垂直领域领先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上市提供重要场所。与之相对应的,要持续为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提供助力,也是一个潜力与挑战兼具的赛道。

在这些冉冉升起的细分赛道上,都需要小微金融服务提供支持,也在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的进化与迭代。

例如,为了抓住绿色金融的发展机会, 360数科加大了针对C端用户购买新能源车辆的消费金融扶持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360数科已帮助金融机构发放新能源绿色贷款逾20亿元,服务8.5万新能源车主,且放款数量和服务人数增长态势不减。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360数科便将目光进一步锁定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企业上,包括新能源汽车企业、新能源车配件、电桩生产企业等。基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经验,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链环节的需求和特点,360数科推出定制化绿色专项产品——新源贷。

国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我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要达到11万亿元,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将获重点扶持。最新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54.2万辆,同比增长176.6%。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360数科本身还是整个小微金融都在拥抱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具想象力的未来。

事实上,不只是新能源,包括再生环保、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等各类新兴产业都能够获得「量身定制」的、全生命周期的配套金融服务。当更多资源投向「专精特新」赛道里的中小企业,这不仅是小微金融的机会,更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金融   新能源   疫情   金融机构   中国   中小企业   贷款   目标   未来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