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旅行第三天。敦煌以东120km,瓜州县。

做了一夜烈日炎炎,口如焦釜的噩梦,这自然是前一天被暴晒的后果,但最终却居然从这酷热的噩梦中被冻醒过来。哆哆嗦嗦走到窗口一看,外面竟是雷雨交加。一时竟有些恍惚。

刚刚捋清了梦境和现实的差距,又想到了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雨停之前无法出门,那今天的行程怎么办?昨天被耽误的行程该怎么弥补?

就着早餐仔细考虑了一番,决定去包一辆车,而且得是一辆能够运载自行车的车,这样就可以直接坐车前往县城西北30 km,原计划在昨天考察的地点,随后再坐车去往县城东南30km,今天预计中的骑行起点。不过这样的车并不好找。两小时以后,几乎把县城转了个遍才找到一辆皮卡,驱车北上。

从瓜州北上的G30高速,同样也是沿着一段古老的丝路修建的。之前在汉玉门关的那篇文章中曾说过,汉玉门关是魏晋以前丝路上的重镇。而魏晋之后,由于环境改变,水源断绝,从玉门关经罗布泊前往西域的楼兰道、大海道都已不再适合大队人马的通行,甚至这些路线上的楼兰、精绝等绿洲国家都已陆续消失。于是人们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下图中从瓜州经星星峡通往哈密的北线,由于这条道路要穿过一片称为莫贺延碛的恐怖沙漠,因此称为莫贺延碛道。这条道路自南北朝后期兴起,至今也是入疆要道。今天通往新疆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也都从这里经过。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丝路新道示意图

虽然有莫贺延碛挡路,但这条路线由于行程较短,很快便成为了来往商旅的首选,而远在敦煌以东的汉玉门关显然无法控制这条新兴的干道了。于是,玉门关大致在隋代东迁至敦煌以东的瓜州附近,即唐玉门关——那才是在唐诗中被反复吟诵的玉门关。

一路北行。微雨之中,汽车奔行在现代化的千年古道之上,星星峡已在咫尺,传说中的西域就在不远处。可惜,那不是此行的目标。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现代的莫贺延道

30km之后,便来到一处叫做白虎关的地方,历史上这是内地通往新疆的最后一道关口,历代均设有关隘。演义小说中,唐朝大将薛仁贵曾兵困白虎关,并最终被其子薛丁山误伤而死,说的就是这个地方了。当然这个纯属演义,虽然当地还有薛仁贵墓的存在。这里发生过的最大事件应当是1937年,疲敝不堪的西路军在这里与马家军进行了最后一战,西路军最终溃散,残部或为俘虏,或散入新疆。因此白虎关也成为了红军西征的最终失败之地。

简单参观了已经废弃的西路军纪念馆,而在公路对面的远处,一座夯土的古堡早已吸引了目光。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白墩子

唐玉门关与莫贺延碛之间,有且仅有五处水源,这五处水源理所当然地成为控制道路的要点,因此这些水源处都设置了烽火台,称为“关外五烽”。远处这个当地称为白墩子的古堡,正是当年的关外第一烽。

步行十来分钟,来到烽燧附近,前方是一小片蒹葭苍苍的湿地,围绕在烽燧的西、南两侧。在一处水塘边稍作徜徉,忽然想起一事,连忙掏出手机,调出一本书来查阅不迭。

说起玄奘,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西游记》,那是小说家言,且不论。其次则该是《大唐西域记》,玄奘给唐廷写的内参,主要内容是沿途的地理、人文等情报。但对于了解玄奘本人而言,由玄奘的弟子慧立所撰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就很有价值了。

据《三藏法师传》的记载,唐贞观三年(629),玄奘来到了眼前这个地方,并经历了惊险的一幕:

(玄奘)经(玉门关)八十余里见第一烽。恐候者见,乃隐伏沙沟,至夜方发。到烽西见水,下饮,盥手讫,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飒来,几中于膝,须臾更一箭来。知为他见,乃大言曰。我是僧从京师来。汝莫射我。即牵马向烽。烽上人亦开门而出。相见知是僧。

我们知道,玄奘当年是偷渡出国的,从玉门关出来之后,他来到了第一烽外,趁夜在烽下取水,但仍然被守军发现,险些死于箭下。好在被抓到城中后,守关的校尉王祥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不但没有追究他的疑似叛国行为,还为他指点了前进道路和一些注意事项。

这个偷渡客被边防军抓获的故事,虽然有惊无险,但算是玄奘西行路上的第一难。不过自己忽觉震撼的,并不是这个故事本身,而是1400年后,这里的环境竟然一如往昔,令人有一种重返历史现场的感觉。

白墩子自唐代以来,几经修葺沿用至民国,这个事先是知道的,而城西这边当年玄奘取水的水源竟然也还在,这就大出意料了。站在水边,想象着玄奘被40米外烽燧中射来的飞矢差点儿射中膝盖,吓得大声呼喊的情形,不禁神游。

由水洼上行,近观白墩子烽燧。虽有护网相隔不便触碰,但仍可看出,烽燧外层的围墙固然非常晚近,但内层主体则宛然唐构。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白墩子烽燧

登车折回,经瓜州县城继续南下,在接近昨天飙车的高速公路时转入小路,穿过一个村落后和大片的棉田之后,一处规模庞大的古城赫然横陈于原野之中。那便是昨天骑车时曾远远眺望过,并为之赞叹良久的六工古城。

六工,便是刚才穿过的那个村子,这种带有编号的村名是清末安置新疆移民的遗迹,附近免不了还有四工、五工之类的地名。而村外的这处古城,则是当年汉长城上的枢纽之地——昆仑塞。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棉田中的六工城

和白墩子一样,这座大城也被护栏围了起来,只能大致远观。这座城始建于汉代,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不辍,直到清末回乱中被彻底摧毁后才弃之不用。这种缝缝补补又一年的古城,在西北一带实属寻常,但比较特别的是,两千年的使用,居然并没有改变其初建时的格局。事实上,透过最外层加高加厚的夯土层,所有城墙的内层也都还是典型的汉代夯筑风格。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六工古城,昆仑塞遗址

从卫星图上可以看到,六工古城由大小两座城组成,而大城的北、西、南三面上一些凸起的马面墩台之类当为后世添筑,因为马面的大规模普及还要到千年后的宋朝,汉代的边荒小城还轮不到这待遇。但东面的这种折角状城墙就非常典型了,通过折角的方式增大接敌面,正是马面发明之前的一种常见筑城方式。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六工城卫星图

据文献报导,这处城址东北角的小城,正是汉代河西长城防线上宜禾都尉所居的昆仑障,而这座大城,则是稍后的曹魏时期修筑的宜禾县城。下面这张线图能看得更清楚些。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六工城复原图

站在城前举目四顾,尤可见古城西北方向上寥寥几处长城烽燧的身影,那当是西汉河西长城的遗迹了。但南面龙勒山上居然也似乎有一处烽燧,想来是东汉时为了防止羌人北联匈奴而设置的预警设施。

戈壁滩上随意捡拾几件汉魏绳纹碎瓦作为纪念后,离开六工城,继续乘车向南翻过龙勒山,转而向东。这将是今天乘车考察的最后一站:锁阳城。下图中画出了今天乘车考察的三个地点,这便可以理解为什么要坐车了,以瓜州县为出发点的话,这三个地方南辕北辙,完全不顺路啊。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龙勒山并不高大,是一座风化严重的碎石山,铁锈色的破碎山体寸草不生,颇有几分置身火星的感觉。刚下山不久,路边上就突然冒出来一座大城,看建筑方式,像是北朝或者唐代遗迹,一时竟以为已经到达了目的地锁阳城。但从地图上看,明明却还有几十公里要走。这座城可不在计划里面,也不知道其来历。不过旁边有个村子叫做常乐村,心里倒也有了几分猜想,于是下车仔细观瞧。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常乐遗址

果然,根据文保碑的显示,这正是唐常乐县城遗址。唐常乐县的前身为汉代的广至县,武德年间改置常乐县。这座县城位于唐瓜州城(锁阳城)以西30余公里,虽扼守要地,但却是一座规模很小的城市。从卫星图上看,周长大约不足1km。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常乐城卫星图

不过这座小城也曾有过高光时刻,唐玄宗开元15年(727年),吐蕃大军攻陷河西,占领瓜州。兵威之下,凉州唐军一时竟不敢与之交战。但常乐县令贾师顺却在气势汹汹的吐蕃军攻击下坚守此城多日,终使吐蕃退兵而去。

凭吊一番之后,前往本次乘车考察路线的最后一站:锁阳城。

锁阳城是现代的称呼,因为古城周围的戈壁中盛产珍贵药材锁阳而得名。而在玄奘的时代,锁阳城是整个敦煌地区最大的城市——瓜州。

回到那张我标记了今天三处考察地点的卫星图,可以看到,现代瓜州县城所在的位置,正是方圆数百里内最大的一片绿洲,而锁阳城附近的锁阳城镇一带则只有一些几可忽略不计的小绿洲。但汉唐时这一带的环境情况却大有不同,今天的瓜州县城那时还是一片干涸,而锁阳城才是最大的绿洲。从卫星图上以锁阳城为中心观察一下周围的地势,便可以发现,锁阳城遗址周围的戈壁滩上,遍布着大量古河道的遗迹,这都是从南侧祁连山中流出的冰川融水,锁阳城可说是位于多条河流共同冲击而成的冲积扇上。可以想象,当这些河流水量充沛之时,将在这里支撑起一座多么盛大的城市。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锁阳城附近地貌

而除了水源的因素之外,作为依唐玉门关而建的瓜洲城,正如汉玉门关附近的敦煌一样,成为当时中原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口岸,在隋唐时期,其风头远远盖过了曾煊赫多年的敦煌城。

如今的锁阳城,已经成为一个景点,是需要买票进入的,而且作为重点文保单位,必须由导游全程指引。不过这天天气不佳,当到达城边时已经开始下雨了,因此景区内空无一人。为了避免尴尬,便邀请了司机一起入城参观。加上导游,整个偌大的城内,仅此三人而已。

作为州一级的城市,瓜洲城的规制远非今天看到的其它城池可比,其城墙边长大约500米,高达10米左右,瓮城、马面一应俱全,洵然大城也。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登上城墙遥望,可见城内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这也是唐代城市的典型设计。显然,与六工古城一样,这座建于盛唐时期的古城虽然一直沿用到明初,但大体还是唐时的风貌。而城池周围的荒滩之上,密密麻麻的历代水渠遗迹历历在目,犹可想见当年阡陌纵横,瓜果飘香的盛景。可惜,人力终难以胜天.......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锁阳城内景观

瓜洲城东墙外,有一处庞大的寺院遗址,最显眼的是一座覆钵式佛塔的遗迹。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塔尔寺遗迹

虽然从建筑形式看,这座佛塔的建筑年代最早不会超过西夏,不过这处寺院可是由来已久。这座称为塔尔寺的寺院,始建于唐代,曾是河西地区最大的佛寺之一,到元代还香火鼎盛。而在玄奘西出玉门之前,就曾在此处盘桓良久,并数次讲经说法,深受信众拥戴。不过玄奘也正是在这里看到了通缉自己这个走私犯的榜文,这才不得不带着自己新收的徒弟兼向导石磐陀(孙悟空的原型之一)匆匆偷越玉门关而去。

在瓜州故城中盘桓良久,此时已是午后,雨稍停而风未住。出门结清车费,打发走了司机,胡乱擦了擦落满了泥点的自行车,施施然一路北上,进入今天的第二个节目:寻找玉门关。

这段路途不过40多公里,风物倒与今日各处黄沙遍地的情况略有不同,途中多有小片的树林、草原,几处村落也颇有些人烟。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锁阳城外残余的小绿洲

但骑行十余公里,进入一条乡道之后,景致大异其趣。一条道边遍植胡杨的公路笔直北去,路上绝无行人车马,天地空阔,正是骑车的好地方。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再前行数里,路边不再有树木遮挡,这才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颇为魔幻的环境之中。此时忽云开雾散,显出公路左侧一片平坦开阔的草原,在道路近处,初秋时节的红柳丛竟是如火如荼。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红柳草原

而举目西望,青黄相间的草原尽头,一线远山正默默矗立。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一句熟悉的唐诗忽然跳出脑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瓜洲城以北,疏勒河之南,左连高山,右控大漠,这正是唐玉门关的地势。看来,那座唐诗中的雄关,就在这片草原中的某处了。可惜,唐玉门关的确切位置学界尚无定论,但总不超出图中红色圈出的这片区域。认同者较多的说法是,唐玉门关已被淹没在红圈上部双塔水库之中。无论如何,自己甚至无法钻进这片有护栏阻隔的牧场,遑论去仔细探查古迹了。只能在这壮阔的风景中频频西顾,以为凭吊。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说到风景,从上图中还可以看到,自锁阳城遗址北上的这条路,始终位于一个庞大的冲积扇边缘,这是由该图右下方那片绿色水面所在的昌马河冲刷而成的,该冲积扇如今自然已经是一片荒漠了。因此一路行来,道路左侧固然是赏心悦目的草原风光,但道路右侧却是令人生畏的戈壁滩。有趣的是,此时细雨初停,道路左侧天高云淡,草长鹰飞,而右侧的戈壁滩上却正是狂风肆虐,黄沙如墙,遮天蔽日,倒似一条道路分割了阴阳两界一般。

在这奇异的景致中一路前行20多公里后,随着一个左转弯,道路右侧的忽然冒出几处纯净的小湖,水色天光,令人沉醉。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突兀的小湖

整整一天下来,满眼都是黄色的戈壁沙漠和荒山,即便是刚刚经过的草原,也大多枯黄一片。就在这整日的干枯之后,突然乱入了几片湖泊,颇觉得震撼而荒诞。湖泊的出现,意味着水源丰沛的疏勒河当在不远处。那么,今日的行程也该接近终点了。

一个小时之后,到达布隆吉镇,布隆吉为蒙古语,意为河流转弯的地方。这个河流,自然指疏勒河。在镇上找了个最大的招待所住下,住宿标准从昨天瓜州县城230元的三星级酒店,改成了30块钱的小黑屋,晚饭则仍然是一成不变的牛肉面。

今日跑了一大圈,水平位移其实也就70km。且待明日吧。


后记

今天乘车考察的路线,白墩子-六工破城-常乐城-锁阳城,正与“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大致重合。这项由EMBA精英们参加的沙漠越野马拉松由于环境艰苦且档次较高而颇有名声,也是本文副标题的来源。不过本人既没上过商学院,也不是精英,自然是无缘这种比赛。不过观摩一下路线还是可以的。

河西走廊骑行记(4):玄奘之路

玄奘之路马拉松路线图

这场比赛的起点在锁阳城外的塔尔寺,终点在白墩子,这两处无疑都是玄奘经行之处。但路线规划者显然没有做足功课。关于玄奘偷渡玉门关的事情,《三藏法师传》中记载如下:

与少胡夜发。三更许到河遥见玉关。去关上流十里许。两岸可阔丈余。傍有梧桐树丛。胡乃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

如文中所述,玄奘在夜里从塔尔寺出发,半夜就到达了玉门关(红圈处)上游十里左右的河边。而玄奘之路比赛的路线呢,轻装而行的跑者要经过一次野营,在开赛后第二天才通过一处并不存在的瓠芦河,耗时10小时左右。总不成这些曾为了比赛而苦练马拉松的跑者们,配速比驮着行李的玄奘还要慢上好几倍吧。此外,就算这条河确实是玄奘偷渡的瓠芦河,这过河之处距离任何一处唐玉门关的可能位置都超过了40km(约70唐里)。

地图上简单画一下就知道,玄奘当晚必然是从塔尔寺直接北上偷越玉门关的,大致路线基本应当跟我最后的这段骑车路线重合,潜行二十多公里,从玉门关与龙勒山之间某处渡过瓠芦河,也就是今天的疏勒河。而绝不会舍近求远,并冒着被捕的危险,以超过10km/h的高速穿过当年瓜州绿洲上的一系列城镇。

算是个小小的考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玉门关   塔尔寺   敦煌   烽燧   锁阳   墩子   河西走廊   遗迹   水源   古城   道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