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基金经理被迫开启“熊市记忆”

编者语:

持续下跌的市场难免让人心生迷茫与无力。本期栏目,我们特邀中泰资管两位基金经理以问答的形式开启他们曾经的“熊市记忆”。


1. 你经历过几轮熊市?分别是?当时怎么应对的?

姜诚:不知道如何准确定义熊市,但不管如何定义,我都经历了2006年以来的所有熊市。

以研究员身份经历熊市时,基本上在看热闹。以基金经理身份经历熊市时,基本套路是熊市前半段泰然处之(因为牛市中逐渐降低了仓位),后半段随着可买的股票越来越多而在左侧越跌越买。

昨天也有同事来问我,这样跌下去会不会回到2015年的股灾?但其实面对当下的情况,我想到的不是2015年的股灾,而是2020年的疫情。

和2020年一样,赶上疫情高发,不同的是这次加上了俄乌冲突;一样都有恐慌作祟,不同的是引起恐慌的理由。

关注不同点的人,更愿意相信“这次不一样”。的确,外资在“一键卖出”式清仓,但内资也有更强的买入冲动。

关注相同点的人,更愿意相信好的一面。两次下跌都始于一个相对低点,而不是泡沫化高点;上一次从3100跌到2600,这一次从3700跌到3100,都是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估值状态,跌到一个更加低甚至低到令人发指的状态。

关注短期趋势的人,更喜欢搜集解释市场下跌的证据,纠结于要不要止损。

关注长期价值的人,更喜欢对市场进行应对而非预测,采用一种越跌越买的被动操作。这也是我在做的事。


田瑀:如果从开始管钱算起,到现在有四次。

第一次是2015年下半年,当时刚开始管产品,不过在大跌以前已经觉得自下而上的选股很难,就是找不到什么便宜的好公司。也因为找不到,所以整体仓位就比较低,最后呈现出的低仓其实是被动的应对结果。

第二次是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虽然市场很冷,但当时我通过自下而上地研究发现,很多优质企业中的长期护城河十分宽阔且价格划算,短期风险并不影响企业价值,所以那一年我确实越跌越买,管理的产品全年都处于极高仓位的运作。当年度的净值确实也有回调,但再回头来看,毫无疑问那是很好的买点。

第三次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我判断疫情并不会影响所持标的的长期企业价值,某些龙头企业反而会因为拥有更强的护城河,且受益于疫情带来的竞争格局改善(劣质企业加速出清)。疫情爆发后的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大盘几乎跌停,我在既定框架下做评估,更低的价格意味着更好的回报,就提高了仓位。

第四次就是当下,俄乌战争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以及国内散发的疫情共振,股市出现了大幅的下挫。我目前的评估是,这样的冲击对于所持有标的的护城河和长期企业价值并无显著影响,市场由于情绪上的极度悲观,反而给出了更加划算的价格,值得提高仓位。


2. 几轮熊市给你的启示是?

姜诚:熊市总会过去,纠结于当下是熊市还是牛市没有意义。

投资中真正重要的问题,不是那些看起来重要实际上却完全搞不清楚、不明觉厉的问题,比如各种宏观政治因素导致的短期涨跌,而是那些为数不多的、我们能搞清楚、又对决策有帮助的判断——比如跌下来之后,多数股票的风险报酬比是提升的。

控制好情绪,以长期价值为锚,应对市场而非预测市场。无招胜有招,不择时胜过择时。


田瑀:悲观情绪最终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宣泄其实难以捉摸。由于情绪化本身会带来不理智的交易行为,避免自己成为情绪裹挟下的小羊,是负面清单上很重要的内容。往往这个时候是逆向而行的恰当时点,不妨对自己和他人都宽容些。

不要试图寻找下跌的拐点,这并不能帮助你获得更好的回报,但却可以充分地折磨你的内心,回归投资的本质,才能做到淡定从容。

当基金经理被迫开启“熊市记忆”

3. 和上一轮熊市相比,你觉得自己有变化吗?

姜诚:心态上没啥不同,变化是知识又多学了点。

田瑀:没什么变化,在既有框架下,应对措施都是有预案的,并没有什么在现有框架下找不到答案的事情发生。


4. 上一轮熊市中最遗憾的地方?

姜诚:没有,回顾当时的加仓,无论是产品的加仓,还是个人加仓,都是值得的。

田瑀:没什么遗憾。看过我们季报的朋友可能会有印象,2020年一季报的仓位超过了9成,那也是后期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


5. 最近你主要在做什么?

姜诚:最近没有特别之处,每天做的事儿都一样,基金经理的工作主要是“例行”的,不是“项目制”的。

田瑀:看招股说明书,研究公司。


6. 怎么确定自己的标的没问题?

姜诚:没办法百分百确定,都要不断质疑。

也就是说,“买完后可以睡大觉”是一种理想状态,只是一个心理测试,现实中还要保持跟踪和进行动态评估。并且,每个出问题的标的出问题的地方也有不同,不存在一个普适的排雷攻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常态。

田瑀:当风险事件冲击来临的时候,就是反复回顾对于公司中长期经营的影响是什么,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是什么?这些工作都是基于之前深度仔细的研究以及充分的情景假设。

其实和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平时的风险冲击更多的是影响个别行业个别公司,熊市可能是影响范围更广的风险来了而已,目前对于组合十分有信心。



熊市难熬,但越是如此,越会清晰地洞察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论此刻您是想买还是卖,我们衷心希望您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所驾驭。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熊市   基金   护城河   疫情   标的   情绪   记忆   风险   价值   经理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