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或抑郁,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在关键时刻要记住智慧的转弯

梁启超说:“变则通,通则久。”


其实解决事情的方法很多,不要执着了一条,懂得变通,才能快速找到出路,为自己解决困境。

人逢绝路,学会转弯,是一种的智慧。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让人痛心的事情,武汉一个14岁的男生在学校里被妈妈打了之后,他直接跳楼自杀了。

这个事情,在这里简单地做一下复述:

武汉江夏区一中,有三个初一的孩子在课间打扑克牌,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就把三个孩子的家长叫来学校,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其中一位家长就在那个学校的走廊里,先是扇了耳光,把孩子推到了一个柱子上,然后再用手去捅孩子的头,并训斥了他,结果等这位妈妈离开后,这个孩子在木僵的状态之下,沉默了三分多钟,他突然之间就转身跳楼了。。。

这个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妈妈,实际上,儿子比她高出很多,看起来还蛮有力量,身高的对比,让很多朋友感到更加心痛,因为这个孩子本来可以反抗,或者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但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呢?


通过这个悲剧,让我们心痛的同时,也感悟颇多…


孩子叛逆或抑郁,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在关键时刻要记住智慧的转弯

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和谐的平衡性,不做权威的父母


从这个母亲扇耳光的行为来看,如果一个人以一种方式很自然而然的去做一件事情,那么,你基本上可以推理,这个人已经使用这个方式无数次了。

可能很多人感慨:“为什么很多孩子如此脆弱,挨了一下打,或者挨了一次骂,怎么突然之间就跳楼自杀,或者用其它行为方式伤害自己呢?”

要知道:你看见的只是这一次,而实际上,类似的伤害可能进行了很多次,甚至无数次。

而且,从人性坐标体系这个维度来诠释:

纵轴是自恋维度,它也称为权力维度或者力量维度。

横轴是关系维度,也可以称为情感维度和道德维度。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你要经常处在关系维度之中,你要充满深情地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没有将他的关系维度发展出来。所以,面对孩子,面对事情的时候,她只有一个自恋的维度。

这个自恋维度的基本感觉是:谁高谁低谁强谁弱,而且,自恋维度特别重要的部分是传递羞耻感。

这个羞耻感就是:在高位的人,会自恋得到满足,有一种得意洋洋的感觉,觉得自己很有力量,而处在这个自恋维度低位的人,他觉得我不如你,我不如别人,因此会有一种羞耻的感觉。

学校规定课间不能玩扑克牌,结果这三个孩子玩了扑克牌,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玩扑克牌这事严重吗?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评估,但是如果当你活在自恋维度的时候,你作为父母的权威一旦被忽视,你会为之感到羞耻。

为什么呢?就是本来处在低位的人,他居然挑战你,冒犯你,你会做一件丧失理智的事情,把这个羞耻感再还给孩子。

本来打扑克牌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班主任叫来三个孩子的家长,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人格比较成熟的家长,在关系维度上发展得比较好,那么这样的家长,能够容纳这样的羞耻感。

但是,人格不成熟的家长,就会感觉到自己蒙受了巨大的羞辱,并会将这个羞耻感转嫁在孩子身上。

就像这位妈妈,她如此理直气壮、气势汹汹地去打自己的孩子,其实,她就是在展示母亲权威的感觉。

她用暴力的方式,把这个羞涩感传递给孩子,而且在学校走廊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教训他,丝毫没有考虑在一个私密的空间里,给孩子留下一点点尊严,会让孩子深深地感到一种羞耻。

这时的孩子会觉得:“我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如此之差,如此之糟糕”。

很多人选择自杀或者严重自残时,都是受这样的心理推动。

当然,也许有报复的成分,你狠狠地羞辱我,然后我用自杀这样的方式再把这种恨再传递给你。

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建立良好的维度关系,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叛逆或抑郁,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在关键时刻要记住智慧的转弯

2

自杀干预——有轻生倾向的人,如何将自己的生命从生死边缘拉回来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是你之所以想杀死你自己,是因为你对别人有很强的恨,但这个恨你不能向他去表达,结果你转向了自己。

当然如果可以的话,在一个合适的机会里,让这个想自杀的人,对他真正恨的人去表达他的恨意,那么,这个时候他自杀的冲动就会降得很低。

关于这一点,我想无论我们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警惕。

当孩子犯错时,如果你给孩子传递一种感觉:“你犯了一点点错,就不如去死。”

那么,孩子长年累月生活在这么一种封闭性的环境里,当遇到一个比较大的挫败时,也真的会产生一种感觉:“我非常差劲,我很羞耻,我不如去死”,所以,我们一定要警惕这种信息传递。


依照关于心理创伤的理论,当你面对严重的创伤时,所谓的创伤就是超出了你的自我承受能力,人通常就是三种反应,一种反应是反抗,就是你打我,我反过来打你,另外一种是逃跑,那么还有第三种,就是木僵。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孩子就是处在一种木僵的状态里,妈妈打他的时候,既没有反抗,也丝毫没有逃走的意思,当人处在木僵状态的时候,似乎关闭了自己的思维,也关闭了自己的体验。

关于木僵也有一个另外的经典解释,叫做习得性无助。

当你一再被攻击,被创伤,会深深地获得一种感觉:“反抗是没有用的,逃跑也不行”,最终就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无助中,又为了顾及自己的尊严,你只好把自己的思维,把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体验都给关闭掉,整个人在那儿僵着。


假如你经常处在无助之中,该怎么办呢?

你至少要想到三种应对的办法,然后你才去问自己,怎么去做。

比方说:这个男孩被妈妈打的时候,这孩子似乎只有一种选择,就是木僵。假如他在木僵的状态之下,突然之间脱离这个状态,他会怎么样?常见的方式,就会打自己的妈妈。

当孩子突然之间爆发的时候,他会产生一种死亡的力量,就恨不得把妈妈给杀掉,也就是说,要么处在彻底无助的状态,要么处在严重的攻击破坏性的状态。

如果这个孩子能够反抗他妈妈,那么,也许会被我们目前的社会攻击,会指责他不孝顺,这孩子怎么能够这样对待他的妈妈呢?

但是,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就避免自己去杀死他自己。

所以,当你经常处在一种僵局之中,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可以有第三种选择,又会怎么样?

这个办法能够让自己变得灵活,变得宽容很多。

比方说:对于这个孩子来讲,假如他不能反抗,也不自我伤害,他是不是可以逃跑?如果他一旦可以逃跑,就相当于多了一种选择。

当然,这孩子处在这么一个状态之下,也许是以往的经验告诉他:反抗、逃跑都是不可以的。

那么,这个孩子就会陷入一种非常狭窄的感觉里,似乎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了他和妈妈,所以他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做出选择。

而且,你会发现周围还有很多人,虽然周围很多人可能增加了对他的羞耻感,但是假如他发现周围人的存在,也许可以想到更多的办法。

我们的这种推测,也许因为对这个孩子还不够理解,我们不知道他在那一刻,到底心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最终让他做出了这么糟糕的选择。


孩子叛逆或抑郁,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在关键时刻要记住智慧的转弯

3

关于时间和空间

有人对这个孩子的行为做了评价说: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

而我认为:这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我们不要把这个孩子的这样的行为给美化,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可惜的选择!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空间,就是来给我们做选择的。


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是: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经常会觉得这一刻是永恒的。

比如:对这个孩子来讲,面对妈妈那一刻似乎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个永恒的状态。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历的增加,我们逐渐会发现,其实,有年龄存在,有时间存在,有空间存在,随着你长大,你会逐渐离开你的家庭,你会看见越来越大的一个时空,这个时间和空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很多人小的时候,都会觉得世界上的家庭都是一个样,等有一天去见了别人的家庭,才发现别的家庭原来是这样子的,原来这个世界还可以是这样子?这就是空间。

就是当你只在自己家庭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家庭就是一切,似乎整个世界就只有你的家庭这个样子。

但实际上,当你走出家门,你发现每个家庭是不一样的,然后,还有很多的家庭和你的家庭完全是两码事,还有充满温暖、充满善意的家庭存在。这可能会让一个人有很大的信心!

如果你认为你的家庭就是一切,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对待自己孩子的话,那么你真觉得自己无处可逃,无路可走。


在此,我想对青少年朋友说:

你要知道有时间这个东西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力量会越来越强,会越来越大,而且你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你可以有很大的时空,去选择你想过的生活,去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不要会觉得你的家庭就是一切,那一刻的创伤就是一切。


孩子叛逆或抑郁,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在关键时刻要记住智慧的转弯

4

涉及到这么一个概念,叫做去毒化。

那么在这个世界中,三个孩子在教室里打了牌,他被班主任叫了家长,我想有智慧的家长,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算多大一点事?是不是?

家长可以在表面上去应对一下班主任,然后,等私下再来跟孩子去讲:“这事老师太小题大做了,根本不算什么事,但是,我们活在一个现实世界里,我也不能够随随便便和你的班主任老师对着干,所以有时候我还得要给他应对一下。”这样我们就把这件事的毒性降低了。

如果你平时在跟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都保持这个基本的态度,那么,就意味着你经常在给孩子做去毒化的工作。


孩子就会慢慢会明白:

其实这个世界上,关键的事情就那么几个,寥寥无几,多数的事情都是小事情,都是在成长过程之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我们没必要为这么小的事去生生死死,我们只要抓住关键的大事就可以了。

孩子叛逆或抑郁,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在关键时刻要记住智慧的转弯

5

顺从,未必是真的正确;叛逆,未必就是错误的

太多家长希望收获一个顺从的孩子,一路上孩子不给家长添任何的麻烦,成绩不错,然后也从来不惹事,更不会被老师弄去叫家长什么的,也许很多家长觉得这样子很好。

其实,这意味着什么呢?

那就意味着你收获了一个这样的孩子——这个孩子被一切条条框框给束缚着。

强大的人,他总是要把自己身上的这个绳索给冲断,将约束心灵的规则去打破。

他总是要干一些叛逆的事情,所以,你要这样去理解,如果你的孩子有适当的叛逆,他在干嘛呢?

他在向世界宣布:我活在世界上并不都是来听话,并不是来顺从的,并不是来服从的。我要勇敢的做我自己!!!

我们对孩子的叛逆和犯错,要有正确的理解,要有一定的包容,而不是要求孩子‘所谓的’正确地活着。


什么叫做正确地活着呢?

比方在家里以父母的规则正确的活着,在学校里,以老师和学校制定的规则正确的活着,步入社会,在单位里,他就一直像傀儡一样的活着,他从来都是活在他人的眼光里,他没有去活出他自己。

而孩子在叛逆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表达:我是有力量的,我可以做自己,甚至我可以去挑战你的这些规则。

而在青春期,是一个能量大爆炸且无处安放的时期,甚至孩子谈个恋爱,你都觉得是件很大的事情,让他的能量无处安放。

他干一些叛逆的事情,干一些破坏规则的事情,是可以被理解的。

当孩子只是表达一点小小的叛逆,课间打个牌,作为家长,甚至作为老师,我想是可以包容的。

在这个事件中,我看见很多人的评论,他们说:自己干过--比这个孩子干的事情,严重得多的事,所以,他们都感谢老师的不杀之恩,就是老师没有去叫家长。

有的被叫了家长,而他们的家长处理得比较宽容,他们感谢自己的家长很智慧地处理这样的事情。

我们一生当中,总是要犯很多错误,最终才能找到这一种感觉——“我可以去做自己”。


孩子叛逆或抑郁,我们的思维与认知,在关键时刻要记住智慧的转弯

最后,我想对孩子们说:

“你们要看到一点,无论是老师,还是你们的父母,不要把他们看得太高明,也不要期待他们太正确,他们也会犯些比较严重的错误,有时候,你也可以对他们表达鄙视,你不要急着去宽容,因为很多时候,你去宽容大人会很困难,你有很大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长大,你可以成为更好的人,你要给自己机会,要给那些愚蠢的权威一些空间。总之,人生真的很漫长,这些时间和空间,如果利用好了,你可以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羞耻感   孩子   维度   叛逆   认知   抑郁   思维   家长   事情   状态   智慧   妈妈   老师   感觉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