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丨杞麓湖的“断代史”

杞麓湖,云南高原九大湖泊之一。它像一轮弯弯的明月,显露出最明朗、最纯净、最幽深的碧蓝。远处,是古城、山水与天空的完美结合,秀山和古城都仿佛是在它的怀抱中生长起来的;近处,芦苇、茭草、蒲草掩映着一条条破旧的小木船,使杞麓湖的神情显得有几分隐秘。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丨杞麓湖的“断代史”

多年以前,杞麓湖的湿地上,白鹭、灰鹭、池鹭出现了,没有任何力量去侵扰它们,它们正在深绿色的水草丛里劳作。它们的身上微微闪发着片片罕见的白光,喙像一把奇异的调羹,眼睛上方有一排弯曲的羽毛,简直就像人的睫毛。它们并不贪食,当肚子填补得差不多时,就拖起长长的黑腿腾空而起,飞过一层一层的芦苇,在绿色的雾霭中跳动。长脚老鹳站在浅水里,俨然传说中的王子,孤独、傲慢、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头上有金色的羽毛,尾巴和腹部都泛着蓝光,翅膀很大,张开的时候像两把黑色的扇子。其它水禽也出现了,如绿头鸭、白腹秧鸡、大彩鹬、水鸽子……它们在人们的眼前翻飞、鸣啭、咕噪、啼叫,它们的姿态、声音似乎混合着各种色彩,晨晖、薄暮、风中、雨里、黑夜。

湖畔的男人们,每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都与湖联系在一起。他们用水车把湖里的水扯起来,灌溉自己的庄稼;他们把湖里的水韭菜、蓑衣草、飘飘叶、海菜棵等水草打捞上来,滋养自己的土地;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湖神赐给的杞麓鲤、云南鲤、龙眼鱼、乌鱼、鲶鱼、大头鱼……他们还知道,这里的湖水很养人,所以很少有人离开这里。他们过着与湖相依为命的生活,几乎一天也离不开如此美丽、善良和慷慨的杞麓湖。湖给了他们强壮的身体、喷香的粮食、美味的菜肴、清纯的空气。那时,他们也很满足,因为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从湖里获得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丨杞麓湖的“断代史”

多年以后,湖畔的人们却要改写杞麓湖的“历史”。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实施一项“伟大的工程”——放干杞麓湖,增产万担谷。人们幻想,把无边无际的湖水放干后,湖面就能变成万顷良田。杞麓湖不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粮仓?一番“人湖大战”之后,湖泊西部出现了大片沼泽地,湖中的杞麓鲤、云南鲤、龙眼鱼、乌鳢、鲶鱼、翘嘴鲤、肉花头、大头鱼等“土著鱼类”成了牺牲品,水鸽子、土鸳鸯、黄鸭、老鹳难觅踪影,茭草、蒲草、芦苇、灯笼草、花格草成片消失。杞麓湖从此变化莫测,混沌、苍白、暮气沉沉,水质不断下降,显而易见的是它衰老了,失去了原来的精神气质。幸运的是,当地政府和人民醒悟了,开始像保护自己的母亲一样保护杞麓湖。凡是不利于杞麓湖生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尽力摈弃,并在湖畔立起了3块“拯湖碑”。这才慢慢恢复了这种蓝色的湖体。

美好的21世纪已走过了7年光景,在这个时候,蓝色的杞麓湖,复活的杞麓湖,能否让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回归?能否让我们保留一种明朗、和谐、愉快的心情?

每天早晨,秀山、古城、杞麓湖从睡梦中醒来,一切如初,温暖、澄明、繁忙,欣欣向荣。是啊,在现代文明以最快的速度把我们的世界和精神已经打磨得平平滑滑的今天,通海人还能在这座山水和谐、文化灿烂的古城里,像水里的鱼儿一样活着,像阳光中的树木一样生长着。现在,他们正在用另一种更虔诚、更坚定的姿态、声音和行动,以杞麓湖为依托,打通连接秀山、古城、杞麓湖的城市道路,并在杞麓湖南岸种植荷花、芦苇等观赏性植物,修建十里长堤湿地公园,让它们与通海古城、秀山风景区连为一体。同时,中共通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等五大机关已陆续退出通海古城核心保护区,把以往被这些机关单位所“占领”的黄金地段归还通海古城,并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120座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民居宅院进行修复,以丰富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新的、更高的目标已出现在当代通海人面前,他们要在近几年内把秀山建设成为国家5A级风景区,把通海建设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汗水撰写一部更加迷人的关于山、城、湖的“断代史”,这不是梦。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通海丨杞麓湖的“断代史”

来源:名城通海

【来源:玉溪市环保局】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通海   秀山   断代史   蒲草   大头鱼   鲶鱼   云南   芦苇   湖畔   古城   历史文化名城   来源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