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规划中的旅行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从敦煌到酒泉,主题便是考察玉门关。玉门关在文学上的知名度固不逊于阳关,而作为一座关隘而言,玉门关在汉土西端雄踞两千年,其重要性则远胜后者。但有趣的是,鼎鼎大名的玉门关却是个流浪汉,随着历代国力的盈缩和出塞道路的变化,玉门关在历史上曾数迁其址,这就是需要花好几天时间去考察它的原因。今天将要看到的玉门关,虽然一般称为汉玉门关。不过准确的说,应该叫西汉中后期、东汉以及魏晋之间的玉门关。大约在汉武帝后期或昭宣时,玉门关经历了第一次搬迁,方才来到了现在的这个位置。

好了,远处已是孤城遥望,赶紧下车买票。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汉玉门关远眺

玉门关周围环境显然比阳关好得多,而当年的玉门关环境更远优于今日。因为那时的龙勒水(疏勒河)较现在更为丰沛,在其中游还形成了几处水泽,玉门关正位于几处水泽之间唯一可以穿行的道路上。借助着水泽上游深可行舟的河道,来自东方的各种物资甚至可以经水路顺利转运到玉门关以东不远处的河仓城(即大方盘城,资料图如下)中储存。因此,当时的玉门关,不但扼守着水泽之中的唯一孔道,还由于运输的便利而成为汉王朝经略西域的桥头堡,加之北、西两面长城的遮护,可谓占尽地利,重要性毋庸置疑。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河仓城

说到地利,我们印象中的那些天下雄关,例如山海关、居庸关、虎牢关等等,无不扼守冲要,地势险峻,或横绝山谷,遮断道路;或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但今天看到的阳关、玉门关,包括以后会看到的嘉峪关等等,都是建在一个光秃秃的平地之上,根本无险可守,似乎与常理不合。不过,这正是西北大地的特殊之处,在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上,控制住水源就相当于控制了一切。而这些西部关隘,都毫无例外地控制了一处旅人无法绕过的水源。水源就是最大的地利。

玉门关之所以成为西部最重要的关塞,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玉门关和它附近的长城系统,将数百里内最大的一个水源地严严实实的围了起来。假如如果不在这里补充足够的饮水就贸然出关,唯一的结局就是渴死在沙漠之中。所以,东来西往的旅人们,只能乖乖来到关前,接受检查。

跟虚名在外的阳关相比,玉门关可算名符其实。在下面的这幅早期丝路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有两条路分别经阳关和玉门关出塞,两关看似平分秋色。但事实上,经玉门关出塞的通路并不止一条。下图中出玉门关经楼兰西行的道路,一般称为大碛道或中道,是最早开发的丝路。而这条道路以北,其实还有一条出玉门关经瀚海直抵高昌的道路,即大海道。魏晋时阳关罢废之后,则不仅阳关道、大碛道、大海道均由玉门关出发,甚至又开辟了更偏北的伊南道(矟竿道),四条大路汇于玉门关,可谓盛况空前。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早期丝路

眼前的这座玉门关,当地称为小方盘城,它的建筑规制和大小绝非之前所见那些烽燧可比,反而跟几年前在居延见过的几个障城非常类似。很显然,这是一座都尉府级别的城址。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玉门关——小方盘城

通俗的讲,所谓障城,指的是双重城垣中的内城,粗略类比一下,紫禁城可算作北京城中的一座障城。因此,这座小方盘城的外面应该还有一重城墙,而外城,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玉门关城,这是所有旅游手册上都不会提及的,而且外城也实在不太容易找到。好在作为科研工作者,查文献功夫还是有的,,一番操作之后,得到了下面这张地图。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玉门关附近地形图,李岩云,傅立诚:汉代玉门关址考,敦煌研究,Vol 98(4):68-73


由该图中可见小方盘城的周围环境,甚至还有刚刚朝拜过的D24当谷燧。按图索骥,去寻找玉门关的外城,这就容易得多了。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玉门关外城遗迹

上图左侧的近景处,顶上有少许夯土遗迹的小土包,便是地图中外城东北角的那处高地。而远处断续的几处夯土小包,则是东城墙的残迹。而在这处高地和东墙遗迹之间的小片平地,正是玉门关的东门以及门内的道路!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玉门关东门遗址

怀着些许敬畏,站立在当年玉门关的东门内向东望去。脚下的地面上,是不知何时留下的凌乱蹄印,一条模糊的道路隐隐通向远方那片毫无生机的荒野。当年繁华,竟在何处?

1998年,考古人员曾在小方盘城中发掘出汉简近千枚,其中记录了东门出入情况的汉简就有一百多枚,举例如下。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玉门关汉简

随便挑其中几支简的文字释读。

左数第一简:闰月戊寅入东门即时出

第二简:龙勒柱车二两吴充等二人二月甲辰入东门 

第三简:龙勒柱车二两吴充等二人二月甲辰出东门

可以想象,那时节每一次玉门关东门的出入,都会被小吏一笔一划记录在案,报备到都尉府中。现在,自己就站在这处需要被严格记录的东门上,可当年的旅人,当年的小吏,竟在何处?

怀着复杂的思绪立于两千年前的丝路,回望玉门障城,古道衰草黄沙,汉塞西风残照,念天地之悠悠,心头恍惚,竟不知身在何处......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汉玉门关

默立良久,方迎着夕阳,顺北墙的残迹摸索而去,很快就来到城墙西北角那处较大的土丘上,极目西望。

在传统上,玉门关通常被视为汉地、乃至于文明的边界,即使在疆域囊括了西域的汉唐时也不例外。千百年来,想必有无数的旅人在这里瞻望异域,回首来路吧。

玉门西望,前方是一片面积广大,秋意盎然的芦苇荡,偶有水鸟盘旋期其间,这是古时玉门大泽的孑遗,如今称为洋水海子。海子的北面,依稀可以看到汉长城塞墙的身影。似乎还有一道残墙自北而来,从土丘下穿过,蜿蜒南行。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洋水海子

心中一动,便从土丘爬下,高一脚低一脚地向芦苇荡中走去。地面慢慢变得松软渗水,无法走到前方那些被芦苇覆盖着的小土包近前,但这个距离也足以看清,那是人工建筑的遗迹。

河西走廊骑行记(2):玉关怀古

玉门关长城塞墙遗迹

这便是从玉门关通向阳关的那段汉长城支线了。位于玉门关西侧的这段长城支线,事实上还充当了玉门关的西城墙的角色。西出玉门的关口,就设在这段长城上!

来自东方的旅人们将由此出关,在北侧长城的遮护下一路西行,走入那片充满了未知和死亡的世界。

而对于旅居西域的人们而言,玉门关的西口,或许便是他们深深的乡愁。

站在芦苇丛中,看着这些已近泯然的城墙,一时心绪激荡。最先掠过脑海的,并非那些玉门关外的丰功伟绩,而是一个老人浑浊的目光。

东汉永元12年(公元100年),几乎凭着一己之力为汉王朝拿下了西域的班超,已经在绝域中戍守了30年,年老思乡,遂上疏乞归。两年后,班超终于获准归国,同年逝于洛阳。

班超时期的玉门关正即在此间。当在奏疏上颤巍巍地写下“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字句时,那位古稀老人心中所念,就该是眼前这处关口,和关外的那片波光吧。

而两年后,当生命只剩下了最后几个月的班超,终于在有生之年穿过玉门关西门时,心头又该是怎样的欣喜和苍凉?

伟烈丰功,终需付与苍烟落照。一时叹息不已。

回程已是傍晚,在落日后妖异的紫蓝色暮光中奔回敦煌。明天,将开始骑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玉门关   玉门   阳关   西域   东门   水泽   河西走廊   长城   旅人   遗迹   道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