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搅动制造业“一江春水”

“小巨人”搅动制造业“一江春水”“小巨人”搅动制造业“一江春水”
当前,“专精特新、智改数转”已成为江苏经济尤其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利器。2022年2月26日,

苏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文勤对话新晋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帆软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宝、帆软软件简道云制造行业总监沈涛,开聊“小巨人”赋能“小巨人”企业的心法和干法。

做客嘉宾:

帆软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 薛宝

帆软软件简道云制造行业总监 沈涛

问:当前,大部分企业会选择通过资本赋能企业更好发展,而帆软却始终坚持不上市,同时,帆软的招聘非常严格,锁定985、211院校。请薛总介绍一下这两方面的想法?

薛宝:首先,从创立帆软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没想过要上市。我们深受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一些发言的影响,这是不上市的原因之一。其次,我的母亲一直教育我,一个人如果快速暴富,那一定是有问题的、一定是不稳的,这对我影响巨大。这么多年,我只希望慢慢地把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一步一个脚印。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我内心就有了不想上市的初心,并一直坚守着。2016年时,我们制定了收入比例,我个人收入是研发组长、销售组长的2~3倍,随着公司营收越来越高,我每年的收入已经花不完,每年拿工资时,我心里就打鼓,会去想自己值不值得拿这么多钱。

以上是感性角度,但一个企业如果都从感性角度去做事,那是活不下去的。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组织效率的竞争,普通公司其实也是可以大过上市企业的。华为为什么能打败那么多的企业,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华为的组织效率比其他公司的组织效率高。帆软去年销售额大概是国内同行业第二名规模的5~7倍,但同时,帆软的人效比第二名高50%。

帆软能这么有信心去招聘985、211毕生生的原因第一是,创业公司要留住人才,就要让员工看到现在做的事,坚信在未来3~5年能够有好的发展。第二,诚信,这也是最重要的,企业画饼,画多大都可以,但当饼一点点成型的时候,企业就一定要兑现当初的承诺,绝不可以失言。

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是最富有理想的,只要合同明确,说明业绩如果达成,将会有对应的回报,这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有巨大吸引力。

问:请沈总介绍一下简道云是什么样的平台?主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哪些服务?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简道云有怎样的思考和布局?

沈涛:“零代码”是现在的一个风口,我们的梦想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开发者,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想法去设计信息化系统,这就是简道云的基本概念。

国家目前已培育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简道云现在服务的客户已接近400家。过去,一些企业经营者觉得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是风险投资,现在,简道云提供了“零代码”的方式,让企业家可以慢慢去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化道路。

企业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试成了,就成了,试错了,企业也没有什么损失,通过不断地试错然后去修正,再去调整企业发展的步伐,形成正向循环,不知不觉就把企业的信息化做起来了。

问:薛总,在创立企业的过程中,你是按照“专精特新”的路径去设计企业发展的?还是说企业发展的一些举措刚好符合了“专精特新”的认定标准?

薛宝:一个企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需要这么做。企业要想长久地活下去,活得更好,必然是需要创新的,软件行业迭代迅速,一个软件如果一年不创新,基本上一半的功能就废了,三年不创新,就变成一堆垃圾了。帆软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拿到“专精特新”的认证其实是顺其自然。因为帆软不是以利润为目标的企业,帆软的目标是健康长久地活着。

问:沈总,你觉得帆软“专精特新”的特征体现在哪些地方?

沈涛:创新是“专精特新”的核心,简道云其实就是个创新产品,简道云内部想要做一些新功能、新产品的时候,第一目标是结合客户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再去做迭代、更新,最后再把功能做出来。我们可能同时在五个方向、十个方向探索,总有一两个方向是做成功了,给客户带来了价值,这其实就是创新。

问: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很多都有一些典型特征,比如企业家本人雄心勃勃、深耕细分领域、坚决不上市等,你们觉得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具有哪些特征?

沈涛:我观察到的主要有两个点,一个对外,一个对内。

对外,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领导人对于创新有很高的警觉性和意识性。他们的警觉性主要来自于供应链,因为制造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供应链的上游企业,这些企业的领导人有超强的敏锐性,可以快速地发现下游市场需要什么。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的创新,再去不断地降低创新成本,把产品做成市场上强劲的产品。等市场上大部分企业发现这方面价值时,他们已经是细分领域数一数二的。

对内,这些企业很重视改善的结果,很多企业领导人都开始年轻化了,他们更重视看数据,有数据才做决策,没数据就不会轻易做决策。只有在试验区真正体现到成本下降、效率确实提高,才会愿意将改善政策大规模铺开。

如果机器一旦和人一样会思考、会创新,那地球是不需要人类的,所以说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没有创新能力的,它只有基于数学的统计能力。从创新角度来说,创新一定是人干的,创新的效率一定是要人到现场的,不仅仅是制造业,连软件行业,我们都需要经常去现场和客户进行深度交流,聊具体需求、聊具体感受,数据能为企业做的是宏观辅助,优化领导人决策,创新则是“专精特新”的灵魂。

问:不同的企业,对创新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是不一样的。您对创新有哪些思考?

薛宝:问题是最重要的,想法并不重要。我觉得所有的创新都要基于问题,问题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企业出差其实就是在寻找问题,需求就是客户待解决的问题,只要知道了问题,就可以研究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找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创新的起点就在于要找到问题、发现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进行甄别,看看哪些问题能够形成一种可以推广的、可以商业化的解决方案。发现问题是企业家们很重要的一个技能。

问:帆软作为软件领域的龙头企业,到底有哪些别人学不会的?

薛宝:第一,闭嘴。当我跑车间发现一个问题,我会选择闭嘴,只是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然后我就会去观察,看这个问题会存在多久?谁会去把它解决?如果一个月都没人解决,那就证明公司组织有问题。这时,我依然不会去解决问题,我选择去解决组织问题。优秀的组织应该是没有故事的,好的管理者会把问题扼杀在萌芽时期。

好的领导最难的是不发言、是闭嘴、是示弱,这样也会让下属做出业绩时更有成就感,这样下属反而更有可能做得更好。

第二,长期的战略耐心。高瓴资本的张磊出了一本书《价值》,强调了坚持长期主义。帆软的长期主义可能是30年、50年,这也是帆软不上市的原因,帆软坚持长期主义,如果上市了,股东每年都来要利润,这是我受不了的事情,并且我不能保证年年都有利润。我们做的事情,可能投资进入后20年都没利润,这是股东都不会同意的事。

问:目前,“智改数转”也是大火的词,并且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从帆软的角度来讲,对制造业的“智改数转”,你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沈涛:很重要的一个点,是实用性,“智改数转”也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的手段,这个目标其实就是实用主义的事情。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将目标拆解成数个小目标,逐步地去推进实施自己“智改数转”,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事情。

问:帆软有句话叫,让数据成为生产力,传统企业如何来产生有价值的数据?如何让数据去发挥生产力?传统企业“智改数转”的原点在哪里?

薛宝:首先,至少要注意人才,一定要有一个懂管理和信息化的人才,这个人的薪酬和普通员工的不太一样,要比市场上的价格稍微高一些,这笔钱千万不能省。

第二,不要想着一蹴而就,不要想毕其功于一役,“智改数转”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每年投入一点,每年解决一两个问题。另外,不要想着一下子解决大问题,要解决的应该都是小问题。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接受央视访谈时说,不要跟我谈大数据,跟我谈小数据。这句话我非常受用,因为他讲清楚了一个重要概念,小数据,就是解决具体问题。

所谓大数据,就是解决宏观问题,这不是企业该干的。企业要树立好数字化转型方案,每年投点钱,解决几个小问题,几年下来,回头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功。

没有数据就没法管理,没有量化,就没有提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义数据,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收集所谓的数据,要先想清楚搜集数据要干什么,不能本末倒置。

信息化一定是基于管理问题,首先要列出组织管理中需要提效的地方,再将其进行量化,再去对应收集所需的数据。软件工具其实只有辅助的作用,最根本的还是管理者的管理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制造业   华为   闭嘴   领导人   角度   目标   组织   发现   数据   企业   江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