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历经生活磨的成年人皆知“童心”的珍贵,特别是为人父母之后,为了帮孩子存留住生命最初的那种纯真与美好、避免孩子的心灵(思想)过早地被“污染”,大家都在很默契地做着同样一件事情:守护孩子的童心。

或许是出于人们的一种本能的愿望和自负,觉得自己有必要也有能力让孩子“永远像个孩子”,让他们可以单纯快乐地过一辈子。

以至于在孩子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会帮他们屏蔽掉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的绝大多数比较“暗黑”的东西,努力给他们营造一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

似乎所有的父母,不管是哪个年龄、哪个阶层、哪种文化水平,都有这种“觉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似乎成了为人父母的最基本责任。

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很多人的“童心”倒是没守住,保留的只是被人视为“愚蠢”的单纯。

比如你总是那么善良,看谁都是好人;比如你总是那么守规矩,也想当然地把别人看作是跟你一样有操守、有原则的人;比如你总是那么坦诚,总希望别人能跟你以心换心;比如你总是那么重情,觉得别人离了你或者你离了别人就不行……

但现实不允许啊,我们总得成长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世情的“毒打”之下看清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

然而,即便我们当时被“醍醐灌顶”了,短时间内也无力摆脱自己那“难熬”的人生,因为那会带来太多的憋屈和不平衡,更可怕的是有些东西会融入一个人的个性,影响他的一生。

今天分享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人生道理,希望父母们能在适当的时候讲给孩子听。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文 | 陈老实YOLO

编辑 | 神逗奶爸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一、关于规则

一个人,从还未出生就已经身在各种规则之中了,能不能生、在哪儿生、什么时候生,都已经是提前给你“规定”好了的。

成长过程中的规则也多,成年之后的规则就更多了,而且就算你离开这个世界了,也还有规则来约束你,比如只能葬在哪里。

是吧,我们都向往自由,我们都讨厌被约束,但我们也深知这些规则也都是用来保护我们自己的、是符合绝大部分人利益的,规则以及守规则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自明。

可以说,如今的社会,两岁的幼儿都已经在接受各种“规则教育”了,比如这不能碰、那不能摸、这样不好、那样不妥。

我们对孩子要求这些或许出于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比如给自己添麻烦),但更多的绝对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

反正“守规则”是大多数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被约束的孩子们或多或少地都会有怨言甚至顶撞一句为什么,但终归还是会学会守规则。

问题在于,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会接触无数不守规则的人、看到无数不合常理的事,开始的时候,他或许会在心里小小地鄙视一下,但慢慢地当他见得多了,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或许他很幸运,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清了规则的本质,才想明白那个早就该懂得的道理——规则不是用来遵守的,而是用来打破的,人要思考和努力的是如何打破规则。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对于单独的个体来说,各种规则看似非常严谨甚至是严苛的,但在不同的角度,还是漏洞百出的。

比如说我们都在遵守的交通规则,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有时候只要筹齐了一大波人,大家就能大摇大摆地从路口走过。

通常情况下,这是不允许不提倡的,但这样的事天天都有哪里都有,因为有人知道并利用了一项规则——多数情况下,行人都是享有优先通行权的。

打破规则,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如何打破规则考量的也就是如何凑够这样一波人。

这里不是在提倡不遵守规则,对于普通人来说,守规则才是最大的智慧,而且当所有人都讲道理、守规则的时候,规则才真正有用。

但对于一个想要在某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来说,如何在不触动太多人的利益(减少阻力)并且能给一部分人带来利益(得到助力)的情形下打破规则才是需要思考和努力的事情。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二、关于感情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总像是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生活上倒是能够自理,但心理、感情上却总在依赖他人——他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建立在别人爱不爱他、尊不尊重他、成不成全他等等的基础之上。

比如总有人以为,遇到一个甘愿为自己无缘无故付出的人,就是遇到了对的人,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对方的付出、肆无忌惮地展示自己的任性。

可是哪有什么付出是无条件的啊、哪有什么忠诚是永恒的啊!即便是这个世界上最靠谱的感情(亲子关系),也都是相互成全得来的,即便是很多父母对孩子好也不是无条件的。

比如总有人认为谈恋爱就该找一个一心一意并且能够毫无保留、毫无条件地对自己好的人,可现实却是残酷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所有的牺牲都意味着不公平,就会想要某种补偿,然后失衡,大多数的悲剧都已经在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埋下了伏笔。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对很多人来说,他觉得自己爱上了某一个人,实际上不过是爱上了被那个人爱的感觉,是那种他生命中可能有所欠缺的、来自原生家庭的最原始的那种父母对他无条件宠爱的感觉而已。

很多亲生父母尚且不能给孩子如此的爱,何况是那个在我们生命中偶然出现的人?

在那些存量极少在的美满婚姻中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懂得成全对方并且努力让自己成为对方喜欢的模样,相互激励相互影响最后都变成了彼此都喜欢的人。他们绝不会打着爱对方的名义去要求对方满足自己。

不得不说的是,目之所及大多数的父母貌似都只是在努力让孩子感受到爱(家人的或者亲戚朋友的)并且教孩子要爱别人,很少有人在教孩子学会爱自己,那些对孩子自我的否定和不尊重成了这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东西。

当有一天他明白了任何的一种感情都是有条件的,或许已经为时已晚了——他必然是因为失去过什么,才会有此觉悟(能这样反省的人其实还是少数)。

再则,对于父母来说,如果你不否认自己内心里对孩子有要求,就不要说得那么冠冕堂皇,这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觉得这样的感情是存在的,然后在自己的感情道理上屡受波折。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三、关于人心

不说是孩子,很多成年人都会有一种负面情绪化——对父母、爱人、孩子、朋友、伙伴甚至是路人甲的失望之情。

被忽视了、被背叛了、被顶撞了、被出卖了、被无故伤害遭受无妄之灾了等等。

他们的内心是纠结的甚至是痛苦的,人情世故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煎熬,他觉得自己“看清”了别人,却又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去面对他们——你总不至于永远不出门。

为什么呢?无非是两种原因:对方辜负了他(感情)或者伤害了他(利益)。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啊!

人心到底是什么?说到底都是跟“利”字有关!

就算是很多十恶不赦的罪人,也都有自己最在意的人、背后都有受益者,只不过他们侵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人心就是这样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你好,你也别想要成为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好人”,因为在人心里的逻辑很简单——给他带来了利益,你就是好人,反之,你就是他心中的坏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就能得到尊重和重视,别人才会跟你谈感情,反之,你就是在自欺欺人。

数千年来,这个地球孕育了数百亿人,时代一直在变,但人心其实一直都没变过,你所见过的各式各样的人,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可能都有。

所以,没必要在人心方面觉得失望和困惑,这是人之常情。人们对你好或者对你不好,基本上是看你个人——你值不值得被尊重,你有没有核心价值。

你要做的,是不要去抱怨,早点与这个世界和解,然后忠于自己的内心,按角色做事,按本色做人。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结语:什么时候给孩子讲合适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很浅显的道理,稍有阅历的人也都能做到波澜不惊、看破不说破,“难得糊涂”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对“初生牛犊”们来说,他们还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过早地跟他们讲明这些道理多少显得有些“残忍”,而且,这很不利于他们养成积极阳光的心灵。

但是,该懂的道理总归还是要懂的,不然还真有太多“弯路”等着他们。

所以,什么时候跟他们讲明,需要把握分寸。

那么,何时才是给他们讲明白的最佳时机呢?

这个部分年龄,或许,当他遇到类似困惑的时候,就可以适当开导了。

——END——

3个“懂早了不好、懂晚了难熬”的道理,讲给孩子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道理   孩子   人心   童心   难熬   好人   利益   不好   父母   规则   感情   努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