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如今,如果有人说董明珠是中国企业家中,成就最高、个性最鲜明的女掌门人,很多人都会表示赞同。不过这个问题要放到2018年之前,就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因为还有一个女企业家,在她尚未退休前,在各大财经杂志关于女性企业家的评选中,董明珠常常只能屈居第二。这个人便是“华为女皇”孙亚芳。

在孙亚芳默默执掌华为的近20年时间里,她与任正非的配合堪称“珠联璧合”,将华为从一家营收不到10亿的本土创新公司,发展成了如今营收近万亿的跨国科技巨头。

不过,在孙亚芳管理华为的20年时间里,却有过3次离职,这是为何呢?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一、“女皇”前传

1987年,在失业、离婚双重打击下的任正非变卖家产,为了生存创立华为这个品牌,主营业务是做境外交换机在国内的代理商。当时中国的交换机市场,完全被要技术有技术,要资本有资本的7个国家外资厂商霸占着,因为每个国家的电信公司都有不同的编码准则,因此,那时的中国交换机市场也被称为“7国8制”。

任正非曾这样描述在强敌林立的环境中,华为的生存状况:靠着倒卖香港HAX交换机起家的华为,就像是舔舐残羹冷炙的老鼠,但却拥有狼一般敏锐的嗅觉。

1992年,这时的华为身处“深圳速度”的浪潮中,任正非也下定了不但要做代理,更要做自主研发的决心。不过,决心研发就意味着耗时、烧钱。一帮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没日没夜地研发程控交换机,没有房子住,就拿床垫到厂房打地铺。在华为内刊《华为人》里曾有这么一段故事,说一个快递员累了,就躺在华为铺在地上的纸壳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旁边躺着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不过,相比身体上的煎熬,工资停发、上游供应商的账款拖欠让当时的华为几近散伙。此时,孙亚芳来到了华为。

孙亚芳1955年出生在贵州,和任正非是同乡 ,198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的她在新乡国营无线电厂担任一名技术员。仅仅3年后,孙亚芳就成为了北京技术研究所的工程师。1992年,在华为陷入研发攻坚最困难的时候,孙亚芳正式加盟华为。在华为内部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孙亚芳曾两次拯救华为。而第一次,就发生在1992年。

当时因为华为账上资金已经见底,任正非甚至公开说,谁能给公司拉来1000万,可以带薪休假一年。此时,孙亚芳动用个人关系,为华为拉来了2000万。不过在这笔资金的使用上,任正非和孙亚芳发生了矛盾。

二、实权登顶

在华为的内部文件中,抄报的一栏只有两个人以“总”相称,其他高管都是直呼其名。这两个“总”一个是任正非,另一个便是孙亚芳,而孙亚芳不是创始人,为何会被尊称为“孙总”?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1992年,华为的账上多了“救命”的2000万,任正非还决心把这笔钱还给上游供应商,但孙亚芳却反驳道:供应商的钱再怎么拖欠,有钱了大家还可以合作。但员工一旦散了,华为就没了。最终,任正非选择支持孙亚芳,将这2000万优先补偿了员工的工资。看到“回头钱”的一线技术人员如久旱逢甘霖,研发项目一个个得到突破。1993年,华为第一款用EDA设计的ASIC芯片横空出世,同年,华为JK1000成功发布,并在当年拿到了邮电部的入网证书。

众所周知,华为是一家高科技公司,但是在5G技术横空出世之前,却少有人知道华为崛起靠的是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严密的市场营销体系,排到第三位的才是国产通信技术的创新。而孙亚芳,全程参与了华为从to B业务到to C业务的转型。可以说华为有多大的市场,孙亚芳就有多大的功劳。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比如2000年与思科打专利诉讼、2004年狙击港湾网络的崛起、2007年与中兴大打“价格战”,在华为这一系列著名“战役”中,孙亚芳攻守得当。不仅如此,孙亚芳在华为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公司文化的转变上。

从华为创立之初的“土狼文化”,到后来的“竹笋文化”,再到如今的“以奋斗者为本”,华为文化从刚到柔的背后,也是“华为女皇”孙亚芳个人风格的渗透。

早在1998年,为肯定孙亚芳对华为做出的贡献,以及自己能更专心投入内部管理,任正非力荐孙亚芳成为华为董事长,自己则退居为华为总裁。并自此,开启了孙亚芳掌舵华为的20年,直到2018年。

不过,在此期间,孙亚芳却曾三次向任正非请辞。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三、三次离职

不同于余承东、李一男、郑宝用等华为元老功臣,了解孙亚芳的人对她的印象无一不是端庄大方、举止优雅、性情中人。因此,孙亚芳有很多女性管理者特有的感性和坚韧。在与任正非携手管理华为的20年时间里,孙亚芳曾为华为的发展提出3次离职,每一次都能体现出孙亚芳对华为的重要性。

孙亚芳的第一次辞职,目的是明确华为的人事管理制度。孙亚芳曾在一篇名为《小胜靠智,大胜在德》的文章中提到,如果一个人是通过“拍马屁”、“搞裙带关系”上位的,那么在这家公司的其他人都将迷失奋斗的方向。

1995年,随着华为营收首次突破10亿元,华为的元老功臣们在内搞论资排辈,在外依旧“土狼式”营销作风,这让任正非对“小作坊式”起家的华为的未来倍感焦虑。为了尽早让华为实现现代化企业转变,平时看似柔弱的孙亚芳率先带领华为市场部26个办事处主任提交了2份报告。一份辞职报告,一份述职报告,最终谁去谁留,由公司定夺。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后来这场“辞职再上岗”运动扩散到整个华为公司,实现了公司内部领导层的大换血。自此,华为也有了明确的选人、用人、育人的人事管理制度。事后任正非也感慨,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孙亚芳。

孙亚芳的第二次辞职,涉及了华为“接班人”的问题。2010年11月,忍无可忍的任正非公开声明:“让儿子代替掉孙亚芳,是谣言,是无稽之谈,华为只会任人唯贤。”原来,那段时间里,业界普遍谣传66岁的任正非正在考虑接班人问题,并造谣任正非收购了孙亚芳10亿的股份,逼孙亚芳“退休”。

面对这种舆论的蓄意攻击,任正非选择亲自下场辟谣,并维护了孙亚芳在华为的地位。同时,差点“被辞职”的孙亚芳也没有让任正非失望,华为2013年营收总额达2390亿元,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了34.4%。

也是在这一年,孙亚芳的个人声誉达到了巅峰,2014年,孙亚芳荣登福布斯中国女性企业家排行榜第一名,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屈居第二。在华为内部,“左非右芳”的格局无人能够撼动。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人们常说,事不过三,2018年,在华为公布5G技术的那年,没有谣言的渲染,孙亚芳庄重地递交了辞呈,虽然任正非试图挽留,但孙亚芳决意让贤,由“老将”梁华接替孙亚芳出任华为新董事长。这一次,已年过60的孙亚芳是真的离开了华为。

四、总结

从1992年到1998年,任职市场部、人事部负责人,从1998年到2018年,任职华为董事长,在为华为奉献了26年人生中,孙亚芳不但帮助华为实现了现代化企业的变革,更帮助华为培养了如余承东、徐直军、郭华等能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华为的“狠角色”,任正非见了要叫“孙总”,为何曾3次递交辞呈

孙亚芳陪伴任正非的26年,也见证了华为从一个2万元起家的小企业,在深圳这块神奇土地,抓住时代的红利,发展成如今万亿营收的跨国巨头。可以说,孙亚芳的出现是任正非的幸运,更是华为的幸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华为   市场部   辞呈   年时   女皇   交换机   中国   董事长   角色   文化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