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的园林,落成一首诗,有的寺庙,化为一片净土,而寺庙园林一相逢,便胜却好景无数。

在很多人的心里,中国园林是祖先们造的梦。它们有的留在凡俗世间,成了一处桃源,有的建在山林深处,成了一片净土。

在中国园林里,有一个分支。这里有小桥流水潺潺,也有参天古树,更有禅房、钟声。这些便是“寺庙园林”,既有园林之诗,也有寺庙之禅。寺庙园林一相逢,便胜却好景无数。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相比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往往藏在各处名山胜地。在深山,在秘境,好似没有边界,所谓“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

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寺庙园林。因为身心囿于城市的人,总是向往广阔湖山的。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哪怕没去过寺庙园林,也会猜这里比一般园林的景色更美。因为寻一处清静,是让人最心安的景。

可渐渐地,去往寺庙的游客络绎不绝,香火鼎盛。人们冲着寺庙声名远扬,却忘了自己原是想寻得一份清净。

听有个杭州人说过:“外地人常去灵隐寺,而本地人常去永福寺。”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很多人爬完飞来峰就离开了,却不知在灵隐寺附近,有一座跟它历史同样悠久的永福寺,甚至还是“钱塘第一福地”。

经过热闹的灵隐寺,再往前走,车辆、游客渐渐稀少。

走到这里的人,都说永福寺比灵隐寺清净。一个游人如织,另一个清幽寂静,好像永福寺才是更“隐”的寺庙。

两旁山谷葱翠、流水淙淙,桥边的小沙弥石像,长着青苔点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身在山林,便觉世间安宁,万物可爱。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而这里的清净,远不止于此。

它不似平日所见的寺庙,往往依“中轴线”而建,没有规整庄严,只有顺其自然,建在山中,果真“山即是寺,寺即是山。”

一条自上而下的山泉,串起每间佛殿,它们错落在山间,像一个个小院子。林中的石阶、古木和绿荫连成一片。路边还有一大片茶园,如果喜欢,也可以小坐一下,喝喝茶。要是来得早,还能赶上吃一碗斋饭……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走走停停,随处有安宁,皆是好风景。终于到了山顶,的确有些疲惫。有人说,走过寺间长长的山路,让人劳累,但到达高处后,竟有一种近乎“修行圆满”的心神愉悦。

果不然,在寺院最高处,竟看见了西湖的全貌。原来,沿途所见的山林野趣、所得的心中安宁,便是“永福”之路。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既看见园林前的寺庙二字,想必没有寺庙且坐落闹市的园林,便称不上寺庙园林。

可没想到“狮子林”也是寺庙园林,而且还是苏州水乡中,唯一的禅意园林。

最初,这里堆着许多宋朝遗留的太湖石,而且形状很像狮子。在佛教中,狮子是神兽,佛说法”也叫“狮子吼”。所以元朝的天如禅师,将它命名为狮子林。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这里既无佛殿,也无佛像,而这恰恰是禅宗寺院的本色。很多人相信:心无外佛,即心是佛。就算不用整日念经,佛也在心中。对我们来说,石山便是这里的“佛”。

一方狮子林,就这样笼上了一层佛光和禅意。时光流转,渐渐地,林中众石好似有了灵性,园中的山石,不是石,甚至“成人成佛”。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路过荷花池的时候,看见一座石峰独立水中,名字取为“一苇渡江”,真好似达摩,气定神闲,岿然不动。而花园区的正厅名叫“揖峰指柏轩”,就是向石头作揖拜礼。

在山石的洞穴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一边穿梭,一边感慨自然的玄妙。就像走在迷宫里,有时徘徊,有时探寻,直到走出洞口的一刹那,才觉得豁然开朗。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多年后,狮子林又成了贝氏家族的私家园林。想必建筑大师贝聿铭,儿时也在狮子林里游玩,不知不觉又得到许多灵感,还在其中参到了建筑上的“禅”。

就像他在回忆时说的:“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

狮子林里,处处有佛性,有灵气,有生命。草木有灵,山石有灵,惟愿到过此处的我们,也能找到生活的灵感,找到自然潇洒之心。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大佛、宝殿、僧侣、香火……这些要等我们踏入寺庙才能感受,可远方的大钟,却能让我们虽未靠近寺庙,心却已到达。

然而,有一座寺的钟声,是可以飘荡千年的。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渔火、禅寺夜钟,唤醒了夜泊枫桥的人,唤醒了我们的禅心。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我们的烦恼,不比千年前落榜的书生张继要少。可来到大雄宝殿旁边的钟楼,一听见钟声,心中烦恼便少了一半。

宝殿旁边有许多对联,其中一联写:千余年佛殿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语,阎浮夜半海潮音。

佛家认为,人一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就是佛音,听钟声,菩提增,烦恼消。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来到铜钟旁,敲三下,不管福禄寿,还是世间牵挂,都可以放宽心。

钟声悠扬,从耳膜到心底。孤独、愁苦、不甘……仿佛都被钟杵敲散,钟声成了禅音。这一刻,就好似接近顿悟的境界。

再走到大雄宝殿后面的寒拾殿,钟声渐远。这里供着寒山、拾得二人神像。相传,唐代高僧寒山、拾得曾住此,故唐人称之为寒山寺。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就算对寒山、拾得不够了解,但对他们的对话总有耳闻。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钟声,消解了一半愁,寒山拾得对话,消解了另一半愁。是是非非,皆若浮云。大多世人不会遁入空门,但只要记起寒山寺的那次钟声,便获得了平凡生活里的一次顿悟!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有人说,“寺庙园林”是中国文化最理想的一种景观。

我们身在其中,就像在无边无际的山野;也是在园林,看见禅趣;还像在寺庙,听见禅音。穿过门洞,透过窗景,背后就是“别有洞天”。这恰如“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境。

佛家言:“顿悟成佛。”可是,悟也讲究缘法,顿悟更是机缘,可人人都能有一颗禅心。

倘若有机会,去一次寺庙园林吧!去寻一座深山的寺,去穿一片石林,去听一段钟声……也许那里,就是最接近顿悟的地方。

有一种园林叫寺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灵隐寺   寺庙   寒山   永福   姑苏   佛家   园林   佛殿   拾得   钟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