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的交际能力,人际关系在里面体现的也淋漓尽致,只不过他们更“天然”一些,让我们这些家长更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大部分家长想的是教会孩子:如果有人欺负你,你要怎么办?很少有家长想过:怎么能让我的孩子不受欺负,或者说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没人敢惹呢?

今天J妈跟大家一起探讨下这个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前几天跟小区的宝妈聊天的时候,我们聊到幼儿园孩子之间的潜规则,他们也会挑“软柿子”捏,专门欺负一些看上去“好欺负”的孩子。

常被欺负的孩子跟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

琳琳4岁了,今年中班,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这是一对双胞胎。

琳琳妈妈一个人带3个孩子特别辛苦,也许是这种繁忙的节奏让妈妈失去了耐心,所以她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特别是3个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

妈妈认为,琳琳是姐姐,凡事应该让着弟弟妹妹。

因此,一旦三个孩子发生矛盾,妈妈不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总是先批评琳琳。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做饭,听见客厅内,两个小的又哭了。妈妈赶紧进屋一看,茶几上洒了一盒牛奶,妈妈火就不打一出来,抬起手就使劲拍琳琳的后背:让你看着弟弟妹妹,怎么才几分钟,又给惹哭了,怎么这么不懂事,以后还能干点啥?

琳琳也委屈的哭了,自己跑进了房间。

妈妈蹲下来,把两个小的抱到沙发上,用抹布开始擦桌子。这个时候,弟弟说话了:妈妈,你再打姐姐,我要喝牛奶,她非得帮我插管子,我一躲牛奶就洒了,我不用她帮忙,她多管闲事。

大家看看,可怜的琳琳有错吗?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凡事遭埋怨的琳琳,慢慢养成了忍气吞声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如果有孩子欺负她,她从来不还口或者还手。

这就是幼儿园孩子们之间的潜规则,他们很聪明,会找一些“看上去好欺负”的孩子去欺负。

那么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受欺负呢?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种娃不手软

第一种就是:忍气吞声的孩子。

像琳琳这种孩子,在家里已经成为了“受气包”,受委屈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在家里就是这个样子的。

等到了幼儿园,有孩子欺负他的时候,第一次,没有反抗,接着就会有第二次和更多次。

因为小霸凌者已经知道这类孩子好欺负,不会回击。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第二种是不善交际的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没朋友,不善交际,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独来独往。这样的孩子也是小霸凌者欺负的对象。

因为,一旦他们挨欺负,是没有伙伴可以帮忙回击的。

J妈记得小时有个小伙伴,父母在外地,自己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幼儿园里的很多孩子都嘲笑他“没爹娘”。那个小孩经常自己一个人,蹲在教室外面的墙下挖土坑,扣石子。

班级里很多孩子玩着玩着感觉无聊了,就过来围住这个小男孩,大家一起喊:没爹娘,送你喂狼。男孩也不抬头,手里一直扣着自己的石头。

这一幕一直留在J妈脑海中,如果这个男孩子能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能够融入大集体,应该没有人会对他进行“语言霸凌”。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第三种是胆小的孩子

胆小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怕”,怕同学欺负,怕老师批评,怕家长说。

有人欺负他们的时候,不敢还手还口,挨了欺负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怕大人说自己“软弱无能”,也怕告诉大人之后,同学对他会报复,变本加厉欺负他。

J妈前几天看到一个消息,一位青岛的三年级小男孩,被同学霸凌了三年,回家不敢说。因为“说了之后,还会再挨打”。

欺负人的孩子们“很聪明”,深谙这些“潜规则”,因为他们知道,这3类“软柿子”很好捏,欺负人之后没有风险,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成败感”。

知道了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后,J妈认为,与其教会孩子如何还击,不如培养孩子“不好惹”的特质,让孩子有天然保护伞,没人敢欺负。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孩子3种“不好惹”的特质

交朋友

有一部儿童行为观察类节目叫《小孩的神秘生活》。记录了在没有大人干预的情况下,孩子在幼儿园的交友,排挤他人的“社交圈”。

在记录片里,有个小男孩叫家润,性格内向不敢跟人说话。在集体活动开始很久后,才怯生生的坐到椅子上去参加,结果被别的小孩因为“坐错了位置”而赶出去,最后委屈的崩溃了。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没有人打骂家润,但是他也是在挨欺负,从专业角度讲,这种霸凌叫做“被排挤”。孩子被动处于被孤立的环境。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让孩子不受排挤,不挨欺负,先要学会交朋友。华盛顿儿童心理学家K.艾琳.艾伦给出了很好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正强化。一定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当他们能够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要鼓励,表扬。

跟大人敞开心扉

家一定要学会耐心倾听孩子。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一定要问问“今天发生了什么”。

不管是孩子受到了批评还是挨欺负,家长记住,一定不能批评孩子。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原因和解决方案,但是一定不能用埋怨责怪的语气去批评孩子。

很多孩子挨欺负后,不回家说,就是因为孩子受到家长的第二次“数落”。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能够识别霸凌的形式

家长都会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许跟小朋友打架。但其实现在,很少有小孩子动手,大部分霸凌的形式是“隐形霸凌”。

有数据表明,非身体形式的霸凌比例高达60%。包括:关系欺凌,物品欺凌,言语欺凌等。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让孩子学会识别隐形霸凌,是培养孩子“不好惹”特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正在挨欺负后,才知道怎么做。如果面对不公平行为,孩子还认为很正常,他们又怎么能够保护自己呢?

“隐形霸凌”很难识别,需要有专业的知识。

J妈给孩子买了一套《学会识别隐形霸凌》的绘本,里面包括《我不喜欢被冤枉》《我不喜欢被辱骂》《我不喜欢被欺负》《我不喜欢被嘲笑》《我不喜欢被推搡》《我不喜欢被排挤》《我不喜欢被乱摸》《我不喜欢被歧视》。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这些“欺负人”的形式,如果不是又专业书籍提醒,咱家一般家长还真想不起来。

书中的场景也是幼儿园发生的,孩子非常熟悉。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比如有个孩子长得又矮又胖,被同学称为“小土豆”,每天被同学这么称呼,孩子都不敢走近教室了,后来在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小男孩勇敢对给他起外号的同学说“不”。

全套书一共8本,包括了霸凌的各种形式,书中有应对方法。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幼儿园孩子的潜规则:欺负3娃不手软,记住3个“不好惹”特质

跟孩子一起读这套书,帮助孩子养成“不好惹”的特质,给孩子一把保护伞。


【幼儿园老师推荐】儿童反霸凌意识启蒙教育绘本 69 购买

每本书最后都有给家长的话,告诉家长专门针对本册内容,如果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不好惹   特质   潜规则   幼儿园   孩子   手软   弟弟   批评   家长   同学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