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AI+5G、蓝牙等助力“天籁听未来”

《中国听力健康报告(2021)》显示,过度的噪音曝露,正让全球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的风险;而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性耳聋问题愈加凸显。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听力障碍,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和帮助?在3月3日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中国聋人协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腾讯公益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天籁听未来行动合作体”,而记者也同时对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编辑于丽玫以及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主任商世东进行了专访。

全球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AI+5G、蓝牙等助力“天籁听未来”

全年龄段都要密切关注听力健康 中青年日常需要警惕噪音

商世东表示,听障人群本身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像肢体残疾那么容易被看到或者感受到,但听力障碍不管是对青年人、婴幼儿还是老年人的影响非常巨大,从一开始的言语交流不便,到工作压力,心理状态都可能出现抑郁,会出现种种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疾病,对听障人士影响非常大。

现在各类帮助听障人士的技术和产品有多种方式可以触达,除了经典的像人工耳蜗、助听器之外,现在还有像天籁实验室和行业内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基于线上的测听小程序,比如十二生肖的听力测试H5,比如线上手机伴侣的方式,以及康复、测听,实时字幕,把讲话人的语音转化成文字,可以让听障用户不仅能够听得清,而且能够看得清,用多种的现代化的手段来帮助听障人群。

于丽玫告诉记者,听力障碍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从全年龄段来讲听力健康都是和人密不可分的。

在整个的生命周期当中关注听力健康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第一个就是出生的干预,比如强调孕期和新生儿的听力筛查,早发现之后现在有非常成体系的合适的方法让听障人开口说话,并且融入社会主流。借助辅具,人工耳膜、助听器等等,再通过言语训练的康复训练,能够把这些出生即是有缺陷的孩子变为没有缺陷,可以正常进入主流社会,能用言语交流。

中青年这块则要规避生活当中的各种风险,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外伤,还有就是噪音,包括公共场所的噪音,或者戴着耳机、出入机场、KTV等,有时候地铁里面的背景噪声能到90分贝左右,在特别嘈杂的环境下噪声分贝数特别高,对内耳膜细胞会损伤,一两次可以恢复,叫暂时性的阈移下降,但如果有一些遗传因素在里面,一个高频的刺激一次就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所以对于中青年人来讲防止噪声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要规避一些外伤。有耳病的要积极治疗,及早解决。

还有老年听障,老年人的听力损失有一个特点,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当中听力就发生损失了,这是一个老年老化的自然现象。尤其是高频,70岁以上高频陡降,65岁以上的人大概就有1/3的听力损失,但是老年人的听力损失和小孩的听力损失是不一样的,他是有完全正常的语言和交流能力之后逐渐的变为听力损失,表现和小孩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在家里面你会发现父母说话的声音怎么逐渐抬高了,经常打岔,再就是接电话的时候要重复,看电视的时候声音开得很大等等,所以老年性的听力障碍需要家庭、社会各个环节关注。

在研发这块,于丽玫告诉记者,自己感觉城乡还是差别比较大,像大城市机场公共设施等关于听障人士使用辅具之后能够获得周围帮助的标识是很清楚的,但是在小城市可能这样的标识就不那么清楚,这一点需要政府部门和研发团队共同发力来改善现状。

全球11亿年轻人面临听力受损风险,AI+5G、蓝牙等助力“天籁听未来”

AI加上5G、蓝牙、无线,可以让人“听”得更清楚

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除了在一些人工耳蜗上面,还可以尝试在哪些方面去解决和听力障碍有关的问题呢?于丽玫告诉记者,现在随着语音转文字技术的民用和普及,像手机语音识别都非常好了,但是这些大多数是多功能产品,老年听障人常常面对这些多功能又无从选择,有的时候方言或者噪声环境下,多人交流,远距离,尤其是戴口罩的情况下,这些信息不能准确和及时,这就需要研发人员进行改进。

商世东则表示,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语音转文字、辅听,利用AI算法进行降噪,其实距离我们所期盼的真正的能让听障用户能有一个满意度比较高的听力体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语音转文字,如果多人讲话并不能够把你想要听到的目标人的说话能够准确提取出来,他会把讲话人、主讲人跟干扰人的声音统统作为一个语音转成文字,最后看到翻译出来的文字就没有办法准确区分哪个是你想听的哪个是你不想听的。

所以现在的AI技术在处理一些比较困难一点的场景以及噪声场景下,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另外AI的技术跟5G、蓝牙技术、无线技术相结合也会有更多的联动和更多的协同效果可以出来,比如跟手机还有云端的技术结合起来,因为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本身设备算力比较有限,毕竟是超低功耗、超低延迟的设备,在这样的设备条件之下,比较复杂的AI算法在设备上是不好弄的。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蓝牙5.0技术,BLE技术的发展,可以让辅听设备跟IOT,各种智能音箱、边缘计算的一些设备,还有云上面的一些算力也可以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对听障用户所处的环境,可以根据使用习惯来进行一个准确的场景识别,从而对听障人士的助听设备能够配置到一个最好的状态,尽可能的在特定场景里面有一个最好的体验。

整个助听设备也可以有众多其他的传感器,比如说各种陀螺仪或者血压监测技术也可以集成在这样的助听器设备上,因为都是一直佩戴在耳朵上面。这样的技术跟助听器本身结合起来,对于老年人的日常工作生活,尤其是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合来讲,随着芯片算力不断提高,AI技术在算法上能够准确更好能够进行语音增强,以及各种边缘运算设备,各种云计算的能力综合起来,这个行业还是有相当大的技术改善体验感的可能性。

“天籁听未来行动合作体”成立后,会肩负起哪些责任?商世东表示,腾讯天籁行动从2020年开始已经运作了两年,在2020年开始就把腾讯会议背后的天籁音频技术对听障行业免费开放,希望这个技术能够帮助到这个行业里面有需要的厂商跟用户。这两年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今后也希望能够号召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帮助听障人群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能够让他们体验更好。例如这次和联通畅听王卡的合作可以让听障用户在日常打电话的过程当中接感受腾讯会议音频AI的技术,帮助他们克服在通话过程当中的一些噪声以及听不清的一些问题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盛媛媛

来源:紫牛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听力   天籁   蓝牙   助听器   腾讯   噪声   助力   中国   老年人   语音   风险   未来   年轻   设备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