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代川、闫俊刚)

一、装备与部件“双管齐下”,汽车制造核心企业发力

(一)深耕汽车制造行业,两大业务协调发展

长期投身汽车制造技术研发,智能装备与电驱动系统业务齐发力。巨一科技成立于 2005年1月,是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国内领先的智 能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专家,公司为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提供 白车身、动力总成及动力电池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同时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驱动 产品等。

从车身连接线、装测线到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品类拓展紧跟市场风向。公 司成立之初即设立机器人部,2006年进入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领域,开展白车身连 接相关研发工作,承接商用车车桥和主减速器装测生产线。

以前期技术、资源积累为基础,巨一瞄准乘用车爆发式增长的机遇,向乘用车自动 化生产线业务转型,于2008年承接乘用车手动变速箱和发动机装测生产线等产品, 2009年进军电驱动系统领域布局汽车零部件业务,2015年进入轻量化车身连接领域。

2016年起,整线产品率先突破海外市场,国际交付能力稳步提升。2018年,巨一科 技中标英国捷豹路虎项目,展现出与国际同业公司同台赛跑的产品竞争力。2019年、 2020年巨一先后在德、美成立子公司,承接首个国际顶级整线电池项目,境外布局 进一步完善。2021年,日本巨一成立,公司“产学研用”合作继续深化,获得民营 企业知识产权500强第75位。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林巨广、刘蕾夫妇。截至2021年12月,林巨广、刘蕾 分别持有公司4.60%、43.82%的股份。刘蕾系公司核心员工持股平台道同投资的执 行事务合伙人,持有其56.00%的出资额,通过道同投资持有公司4.38%股权,道同 投资为员工持股平台。

刘蕾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曾职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历任巨一有 限机器人技术与装备部部长、市场营销部部长、项目质量部部长等,2020年4月至今, 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

林巨广为公司董事长,历任合工大教师、汽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与科研处副 处长,后担任巨一有限董事、总经理;2012年3月至2020年4月担任巨一有限董事长、 总经理。2020年4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业务子公司完善产品布局,国际化通道逐步打开。公司在动力系统、智能装备领域 分设多家子公司,有力支持两大主营业务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巨一科技先后 设立境外子公司英国巨一、德国巨一、美国巨一,并于2021年5月19日在日本设立子 公司日本巨一,分别负责对应本地市场的开拓及客户服务,一步步打开了海外销售 渠道。

合营企业道一动力专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产品。道一动力为巨一科技与江淮汽 车分别持股50%共同成立的合营公司,专注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主要 为江淮汽车提供产品及服务。道一动力的产品、技术来自巨一科技,自2018年起承 接公司与江淮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业务,公司与其关联交易主要涉及销售装备线、电 机电控及原材料等。

(二)营收规模持续走高,盈利能力较为稳定

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一体化发展,双重驱动力带动收入增长。巨 一科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两大业 务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业务布局,二者占2020年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8%、11%。

1.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产品结构丰富,白车身智能连 接生产线是其中占比最高的细分产品,此外解决方案还包括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 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以及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等。2020年业务营业收 入为13.1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为87.89%。

2.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中的电机、电机控制器及 集成式电驱动系统产品,打开了公司新的战略发展空间。2020年营业收入为1.68亿 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为11.23%。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智能装备解决方案业务盈利能力增强,驱动营收规模走高。公司在汽车行业智能装 备整体解决方案领域研发投入已久,积累了核心技术优势和项目实施经验,客户包 括国内外龙头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厂商。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主要来 自于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和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受益于政策扶持 和积极的市场开拓措施,智能装备业务已经拓展至混合动力汽车变速箱、新能源汽 车动力总成、轻量化车身、动力电池等多个领域, 2017年-2020年期间收入稳步 增长。

电驱动系统历史收入口径有所变化,21年实现快速增长。2019年电驱动系统产品 收入同比下降,主要系2018年起巨一科技与江淮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由合营企业道 一动力承接,设立初期部分电驱动系统产品仍向公司采购,而2019年起逐步减少了 对巨一的产品采购。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销售收入较2019年大幅下降,主要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低迷,电驱动系统 下游应用车型产销量下降、车厂采购计划后延等,2021年实现恢复性大幅增长。

2021年公司订单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利润端有所受原材料供应影响。公司2021年 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元,同比增长41.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39亿元, 同比增长8.37%。根据公司21年业绩快报,2021年智能装备行业行情持续向好,新 能源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快速提升的产能需求,给公司带来29.89亿 元的新增装备订单,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随着公司产品和客户双优化战略的推进, 公司客户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及造车新势力相关业务快速增长;国际化战略 成效初现,国际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21%。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零部件业 务方面,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公司下游客户需求旺盛,公司零部 件业务恢复并快速增长,全年实现8.19万套产品交付(不含合资公司合肥道一动力科 技有限公司交付的3.57万套),同比增加202.27%;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现 产品的不断升级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实现新的客户定点;受上游芯片和大宗原材 料涨价的影响,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零部件业务未能实现盈利。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有非标定制化的特征,受开拓新客户和低毛利率项目影 响略有波动。由于客户需求、技术指标、性能要求等均不相同,单个项目收入金额和 毛利率差异较大,单个合同金额也较大。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方面,2018年业务 毛利率较高,主要由于公司在2018年完成了几个技术难度较高的项目,而2020年毛 利率较低则因开拓新战略客户,存在毛利率较低的项目。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的毛 利率下降系该业务收入规模小、单个项目影响较大,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较多 主要因收入减少,单个产品摊销的固定成本增加。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毛利率波动较大。2019年度新开发客户东风本田、广汽本田 的新车型上市销售,公司适配电机产品量产销售,毛利率曲线快速上扬。2020年受 新冠疫情和下游市场环境变化影响,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毛利率为负, 随着疫情缓解,业务恢复,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毛利率最终恢复至 15.49%。由于不同客户具体产品型号销售占比变动,2021年1-6月电驱动系统业务主要产品电机、电控的销售均价分别下降9.99%、7.37%,而销售成本下调幅度相对 较小,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毛利率较2020年小幅下降0.93%。

费用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盈利能力稳定。2018年公司期间费用占营收比例较高主 要系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19亿元导致当年管理费用占较高。扣除股份 支付影响后,2017年以来公司费用占收入比例呈现下滑趋势。研发费用由职工薪酬、 直接投入等项目构成,主要为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技术先进性,研发投入比例保 持在较高水平。2018年公司销售净利率波动也与管理费变动原因一致,整体企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二、制造业智能化呈趋势,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广阔

(一)同时布局汽车装备与配套,新能源终端需求井喷式增长

巨一科技从事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和制造,新能源车装备已成为公 司装备业务的核心领域。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 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和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在智能制造产 业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和动力电池生产制造行业。截至2021 年11月公司传统汽车生产线在手订单余额12.85亿元,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在手订单余 额23.20亿元。

此外,公司切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配套汽车核心零部件。 两大业务互促互进,成为公司在智能制造装备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齐头并进、丰富产 品结构的重要发力点。

电动化成为汽车行业重要发展方向,减排、低耗成为汽车工业新焦点。随着能耗水 平和动力性成为衡量整车的重要指标,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装备 制造业随之受益,作为新能源汽车“大三电”核心零部件之一的电驱动系统配套情 况受新能源汽车及其“心脏”动力电池行业的加速发展推动,也呈同步发展态势。巨 一科技把握市场机遇,由智能装造业务横向拓展、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核心技术,目前公司产品应用已经覆盖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增程型插电式乘用 车等领域。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驶入快车道,终端需求的井喷增长带来大量的装备与零部件配 套需求。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3万台,月度新能源 汽车销售渗透率达到19.06%,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销量渗透率19.61%。21年全年,新 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约352万辆,渗透率为13.40%,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渗透率15.52%, 同比分别提升8pct与9.34pct。

回溯往年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的情况,年度销量渗透率基本呈现每年同比增加0至 2pct的小幅提升,月度销量渗透率大致呈现从年初至年末环比提升的趋势。在2021 年,自1月开始,新能源车月度销量渗透率便接近往年12月的高点,随后渗透率环比 持续提升,月度销量渗透率的同比增幅基本保持在5-10pct的高水平。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二)受益于汽车制造业升级,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出现新增量

智能装备是一种集机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显 著提高生产精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消费电子 产品制造、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智能制造装备行业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零部件、 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中游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下游终端应用。

汽车智能制造设备业拉开高端智能化技术竞争的大幕。全球“机器换人”大潮不减, 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IFR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 距明显。实现制造高度智能化的前路迢迢。目前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万亿级市场规模 庞大,而汽车制造业作为近现代工业中生产装配线应用最早、生产装配技术最为成 熟的产业,对装备智能化和工艺要求也更高,提高生产效率仍是未来各车厂的关键 竞争点。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支撑智能制造装备市场发展。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除 厂房建设外,主要为生产设备投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制造业总投资 额从2011年的6,02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1,699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9%。 疫情冲击下固定资产投资有所波动,但投资规模依旧保持,这为智能制造装备业提 供了较稳定的市场空间,也反映出行业景气度下行期车企转型方向及在售车型多元 化、产品加速更新换代等趋势。

巨一科技的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 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涉及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零部件测量、 装配及测试、信息采集与管理,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相结合的完整业务体系。公司智能生产线产品 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应用广泛,当前传统汽车业务的收入占比较高,并 在2021年上半年达到了69.44%。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传统汽车生产线在手订单余 额12.85亿元,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在手订单余额23.20亿元,后者已成为公司订单的 主要来源,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产品也已应用于宁德时代等龙头动力电池企业, 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期待在未来发力。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1. 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把各汽车白车身零件如左右侧围、下车体等装配、连接 成稳定白车身结构的全部成型工位的总称。公司汽车白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主要由 智能铆接系统、自动焊接系统、视觉智能检测系统、自动涂胶系统、高速输送设备、 柔性工装夹具/抓具、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控制系统等组成,涉及到焊接、铆接、 涂胶、总拼等多个领域。

汽车制造包括四道主要工序,白车身总拼是焊装车间内最复杂、最重要的工位。据 中汽协数据,2013年-2017年我国整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有49.79%左右用于购 买制造设备,根据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发布的《未来十年我国汽车整车制造装 备探析》,按汽车整车制造的主要工艺分,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包括冲压、焊装、涂 装、总装四大类,各自投入占比一般为20%、25%、35%、20%。

由此可以计算得到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设备投入对应整车制造投资固定投资完成额 占比分别为10.0%/ 12.4%/ 17.4%/ 10.0%。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整车制 造固定投资完成额为2004.51亿元,我们预计2021年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设备市 场需求分别达到199.6/ 249.5/ 349.3/ 199.6亿元,四大工艺整车制造设备的市场总 规模将达到998.0亿元。

巨一科技主要产品包括:(1)侧围、地板、门盖等分总成焊装生产线和车身合装总 拼生产线;(2)轻量化车身生产线。 焊接设备中焊接机器人具有高柔化性的特点,最适应竞争愈演愈烈、车型日渐丰富 的未来汽车市场的需要。目前车身焊接生产线中使用的设备有手工焊接设备、自动 焊接专机和焊接机器人等,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且操作性较强,成为车企保障 汽车生产的连贯性、降低投资成本的关注点之一。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相关数据, 2017年以来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器电子等行业,运行中焊装机器人数量 持续增长。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性能升级呼唤白车身轻量化,受益铝车身连接工艺价值增量。车身轻量化成为汽车 降低油耗和电动汽车增加续航里程的重要途径,在各新型材料中铝合金因其可塑性、 耐腐蚀性、高强度等特点成为了轻量化车身的理想材料。但与钢材相比,铝合金的 导电导热性能好、屈服强度较低,在车身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新型连接技术来代 替传统连接工艺焊接,铝合金车身连接的科学规划和合理运用成为了未来车身质量 控制的关键。

对比钢车身和铝车身的连接工艺用价,铝车身单个连接点的工艺成本是钢车身的4-5 倍。传统钢制车身的焊装价格不超过1000元/台,而铝车身连接方式包括点焊、弧焊 和SPR(自冲铆接)等,仅从焊装方面考察,按白车身为3000个焊接当量计算,白 车身连接装配的工艺价格相对于钢制车身的增量为1200-1800元/台,为汽车装配业 务带来更大市场空间。

2. 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将动力总成产品各个零部件如变速器、发动机、电驱 动系统等按产品工艺流程完成智能装配与测试作业的智能生产线。动力总成智能装 测生产线通常由分装线、总装线与测试线组成,主要包括智能测量设备、伺服压装 设备、伺服拧紧设备、综合性能测试设备、柔性涂胶设备、视觉检测设备、智能搬运 /合装设备、自动化输送系统、整线控制系统等。巨一科技在高端变速器和新能源动 力传动系统装测技术方面优势突出,装测生产线主要应用于汽车变速器、混合动力 变速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等零部件的生产。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从需求端看,下游动力总成产品零部件行业发展为装测生产线打开市场空间。通常 情况下,燃油汽车的动力总成一般指发动机、变速器及相关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的 动力总成一般指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变速器市场方面, 目前国内自动变速器主要依赖进口,与手动变速器相比自动换挡变速器总成产品增 长较快,作为汽车市场配套零部件,需求整体较为稳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零部 件受终端汽车产销的爆发式增长影响,动力总成装测设备行业随之受益。

3. 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按照加工工序对动力电池电芯堆、模组及电池包进行 装配并完成充放电、绝缘耐压等性能检测的智能生产线。公司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 产线覆盖于动力电池电芯、模组及电池包(PACK)的智能装测。

动力电池产量曲线上扬,锂电厂扩产规划不停,拉动锂电设备需求。 在新能源汽车 制造中,动力电池的成本占比在25-40%之间,处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位置。 随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锂电池汽车市场也加速升温,动力电池超越消费电池 成为国内锂电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

根据下游各电池厂公告与高工锂电、电池网、各公司官网等新闻所统计的扩产计划, 我们统计全球在2022/ 2023/ 2024/ 2025/ 2030落地的产能分别为1137/ 1921/ 2686/ 3290/ 3789GWh (我们预期的2030年存量落地产能为目前所有规划产能的总和)。 全球锂电厂产能布局的预备放量进一步为锂电设备制造业创造了长期发展空间。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三)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百亿市场崛起

新能源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之一,其性能决定了爬坡能力、加速能力 以及最高车速等主要性能指标,电驱动系统主要由三大核心设备——驱动电机、电 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组成。 巨一科技提供包含电机、电机控制器、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在内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 产品,是目前行业内可以提供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及其集成正向开发和产品服务 的供应商之一。

驱动电机装机量稳步上升,行业加速扩容。驱动电机是电驱动系统的配套核心部件, 车辆的加速时间、爬坡能力等关键性能与驱动电机关系紧密,电机行业与新能源汽 车行业协同加速增长。 智研咨询于《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驱动电机行业市场份额、装机量及市场规模分析》 中披露了2016-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装机量,根据历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我们得到2016-2020年电机平均单车装机量1.09台,对应的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平均装机量为1.09套。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基于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新能源汽车2022年度策略——新能源汽车 2022 年度策略》中对2022-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测,2022-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 车销量将达到 650.5/845.7/1099.41/1429.2 万 辆 , 新 能 源 商 用 车 销 量 将 达 到 17.3/19.3/22.4/26.4万辆。假设电机及对应电驱动系统的单车装机量保持稳定,我们 预计2022-2025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装机量将达到709.0/921.8/1198.3/ 1557.8万套。

根据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与盖世汽车研究院公布的月度电驱动系统 装机量,我们计算得到2021年电驱动系统平均单车装机量约为1.09套,预测2021年 11月、12月电驱动系统装机量达到46.6、54.3万套, 2021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电驱 动系统总装机量将达到360.0万套,同比增长近189.6%。2021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 为352.1万辆,基于1.09套的单车装机量推算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装机 量为383.7万套。

参考精进电动招股书中产品售价信息,2018-2020年精进的新能源汽车乘用车电驱 动系统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4,356.35元/套、4,685.01元/套和3,538.38元/套,商用车 电驱动系统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17,865.01元/套、14,276.35元/套、14,098.57元/套。 巨一科技招股书中披露2021上半年公司的集成式电驱动系统销售均价为5,315.26元 /套,电机、电控产品销售均价在2,500-3,000元/台,考虑到减速器价格未计入,且新 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市场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处在较快变化中,考虑到巨一科技 为乘用车与商用车电驱动系统产品合并口径的计算平均单价,我们假设市场集成式 电驱动系统平均价格与巨一科技产品价格一致。推算得到2022-2025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集成式电驱动系统市场规模将达到376.9/490.0/637.0/828.0亿元。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三、巨一产品技术国内领先,募投助力新业务布局

(一)把握优质客户资源,与核心客户合作稳定

巨一科技与行业内知名整车厂、零部件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等都建立了良好的长期 合作关系。凭借长期为汽车行业提供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 统产品积累资源,多次获得一汽大众、奇瑞捷豹路虎、蔚来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 车、奇瑞汽车、上汽变速器等客户的优秀供应商奖。

整体客户集中度较高,2018年以来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保持在50%以上。 2018年至2021年1-6月,巨一科技向前五名客户合计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 比例分别为71.71%、54.97%、50.57%和50.89%。其他年份较2018年占比下降主要系第一大客户江淮汽车的业务后由合营公司道一动力专门负责,公司与客户合作关 系的可持续性仍然得到深度保障。

公司两大主营业务的客户集中度表现出较大差异。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业务集中 度与整体表现接近,而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营收占比较小,客户较为单一, 与奇瑞汽车、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等少数优质客户在产品业务上深入绑定,前五大 客户销售额占比保持在95%以上。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二)整线产品行业领先,产学研合作深耕技术

公司能提供个性化的高性能智能制造装备方案,同时覆盖下游汽车零部件制造。巨 一科技注重根据客户产品原理、结构和性能设计方案,能实现高于行业平均柔性性 能水平的高可靠性成套生产线产品的生产。对比同行业主要竞争对手毛利率,公司 两大主要业务基本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上。

智能装备生产线集成应用与细分产品齐发力,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沿。在智能装备 整体解决方案领域,行业普遍关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1)生产节拍(效能):用 于衡量汽车自动化生产中的生产速度,节拍越高对生产线的工艺和技术要求越高; (2)智能柔性水平:指生产线的多产品共线生产、随机产品混合生产的能力,柔性化水平越高、生产线占地面积越小,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产品投产周 期及降低产品成本;(3)换型时间:指智能柔性生产线从一个产品的生产转为另一个 产品的生产所需时间,同条件下换型时间越短,对生产线的工艺和技术要求越高。

考察产品性能可以看到巨一科技智能制造装备的智能柔性水平、换型时间均优于行 业平均水平,生产节拍基本相当,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最前列,在高工机器人发 布的《2020年中国焊接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竞争力排行榜》中公司位列第一。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车身连接与装测生产线核心设备实现技术突破,助力国产替代。公司在国内汽车智 能制造生产线的细分领域如车身连接生产线和动力总成装配生产线方面等代表了领 先水平,在市场上与主要国外企业已可以同台竞争。在白车身焊装领域尤其是轻量 化车身连接方面,公司已获得英国捷豹路虎、特斯拉等轻量化车身智能连接生产线 订单,初步具备了与海外竞争对手竞争并取得订单的能力。

(1)白车身生产线核心装备领域,车身门盖滚边系统包边专机是白车身门盖生产线的 核心装备,长期被国外企业(如蒂森克虏伯)垄断,巨一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完成包 边专机产品开发,目前已经达到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同甚至更高的性能水平。

(2)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领域,公司动力装测整线产品中变速器产品市场表现突出,在国内变速器行业仍保持较高对外依存度的情况下,巨一科技直接服务了CVT 生产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一的外企本田零部件,以及行业内50%的DCT生产企业,包 括大众、格特拉克和麦格纳等。另外,动力总成的在线测量技术和EOL测试技术是 决定汽车动力总成产品下线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智能装测生产线最核心的技术难 点,巨一科技在线测量和EOL测试装备关键性能指标已经达到国外领先企业水平。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布局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电机、电控市场,业务多线展开。电驱动系统的效率由 驱动电机总成、控制器总成、传动总成共同决定,系统较高的峰值效率、高效区间占 比可以使同等条件下新能源汽车行驶相同里程耗电量更少,公司电驱动系统的效率 优于行业内典型产品性能指标。

公司是行业内可以提供电机、控制器、减速器及其集成正向开发和产品服务的供应 商之一,可比营收规模方面,2020年巨一科技新能源电驱业务规模为1.68亿元,与 长期专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业务的企业联合电子等仍存在差距。但与竞争对手相比, 公司充分发挥智能制造设备的技术、资源优势,同时推进电机、电控产品的市场拓 展,作为行业新进者在两大市场的市占率表现优秀。

产品技术开发方面,公司把握高层出身优势,积极与外部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 研合作。巨一科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 程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研究机构都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充分整合 研发资源,开发出基于具体研究项目的合作模式,对研究成果及知识产权进行了科 学的分配安排,加快了公司技术实力的层层突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三)募投项目突破产能不足限制,释放增长潜力

产能扩张受限,IPO募投项目打开主营业务增长空间。根据巨一科技招股书披露,公 司IPO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汽车智能装备、通用工业智能 装备的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等。

根据巨一科技招股书,目前公司通用工业智能装备领域在手订单为6.21亿元,2021 年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业务的滚动订单总额为8.28万套,但受下游应用车型变动和新 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产能扩张遭遇瓶颈。目前公司“三合一”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产能3万套/年,电机、电控产品实际产能均为10万台/年。公司产品主要为新能源汽 车配套,考虑到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放量,公司产能或受限。上述募投项目建设投产 后,各业务产能有望实现扩张,尤其是通用工业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产品产能预计将较现有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业务升级扩产。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项目围绕集 成化、智能化电驱动系统以及扁线电机、油冷电机、碳化硅功率模块等下一代电驱 动系统相关产品进行建设,预期投产后可实现电驱动系统年产能50万台/套的产能, 进一步稳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的业务部署。

汽车智能装备产业化升级建设项目通过新建联合装配调试厂房等生产、配套设施, 同时将引进移动式三坐标测量仪等生产设备,并集成应用车间智能管理系统,将扩 大公司生产能力,提升汽车智能装备技术水平,增强面向国际一流同行的竞争力、 满足高端品牌客户需求,进一步加速推动国际市场开拓。

通用工业智能装备业务亟待扩大厂区面积解除产能不足限制。通用工业智能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将提升公司在通用工业智能领域的服务能力,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形成 通用工业智能装备生产线年产值5亿元,解除产能不足对公司通用工业智能领域业务 发展的限制,是公司在汽车工业之外继续横向拓宽业务的重要布局。

技术中心升级改善研发条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技术中心经过十多年的使用, 设施老化,规模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且现有场地已无扩展空间,技术中心升级改造 项目主要通过建设技术中心,扩大研发场地,购置研发所需设备,引入高层次研发 人才,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本次项目研发方向主要包括智 能机器视觉技术、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新一代信息技术、5G 工业互 联技术、基于碳化硅技术的新一代电机控制器技术等。

汽车制造行业之巨一科技研究报告


四、盈利预测和投资分析

巨一科技主要产品为汽车智能生产装备与电驱动系统零部件,通过主营业务智能装 备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生产线方案,同时切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 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配套汽车核心零部件。

1. 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巨一科技的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包括汽车白车身智 能连接生产线、汽车动力总成智能装测生产线、动力电池智能装测生产线。根据 公司21年业绩快报,2021年智能装备行业行情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整车、动 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快速提升的产能需求,给公司带来29.89亿元的新增装备 订单,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此外,客户与地区市场不断拓展,随着公司产品和客 户双优化战略的推进,公司客户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及造车新势力相关业 务快速增长;国际化战略成效初现,2021年国际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3.21%。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的装备生产线从订单签订到收入确认的周期基 本在1-2年的时间,公司在手订单有望主要在22年至23年形成收入,此外公司募 投项目中通用工业智能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形成通用工业智能装备生 产线年产值5亿元的生产能力。考虑到公司智能装备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产线,未 来有望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增长而增加,我们预计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21 年至23年将实现收入16.99亿元/25.88亿元/34.44亿元,同比增长28%/ 50%/ 30%,毛利率稳定在27%-28%左右。

2. 新能源电驱动系统:新能源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核心系统之一,主要由驱动 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组成。巨一科技提供包含电机、电机控制器、集成式 电驱动系统在内的新能源电驱动系统产品。根据公司21年业绩快报,2021年公 司实现8.19万套产品交付(不含合资公司合肥道一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交付的3.57 万套),同比增加202.27%;公司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实现产品的不断升级以满 足客户需求,同时实现新的客户定点;受上游芯片和大宗原材料涨价的影响,公 司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零部件业务未能实现盈利。而公司募投项目未来将实现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年产能5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我们预计新能源电驱动 系统的市场空间将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增加而提升,公司未来产能释放后业绩有 望快速提升。我们预计新能源电驱动系统21-23年将实现收入4.19亿元/7.13亿元 /10.70亿元,同比增长150.0%/ 70.0%/ 50.0%;毛利率方面,由于21年原材料价 格上涨以及芯片供应紧张,我们预计21年毛利率或仍在低位,在22-23年有所恢 复,21-23年毛利率分别为15.0%/ 17.0%/ 18.0%。

综上,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21.18亿元/32.55亿元/43.70亿元,同比增长 41.7%/ 53.7%/ 34.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9亿元/2.77亿元/3.86亿元,同比增长 8.4%/ 99.4%/ 39.2%。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新能源   车身   生产线   装备   业务   智能   汽车   行业   系统   产品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