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煤炭诅咒的山西,又行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分地区)榜单中,山西以119316.2亿吨的原煤产量,再次蝉联榜首,虽然未能突破12亿吨的关口,但相较去年108023.8亿吨的原煤产量,同比上涨了10.5%,上涨幅度要远远高于“直接竞争对手”内蒙古!展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被"资源诅咒"的山西,又行了!

被煤炭诅咒的山西,又行了

世界煤炭看中国,中国煤炭看山西!关于山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煤,煤炭几乎已经成了山西的代名词。其实,晋商时期,山西曾是中国最富有的省份,是全国的金融中心。

后来,山西之所以与煤炭画上等号,源起于一份报告。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与日俱增,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1979年9月19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向中央呈报了一个名为《关于把山西建成全国煤炭能源基地的报告》。1980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尽快把山西建成强大的能源基地》的社论,分析了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和发展能源工业的有利条件,指出尽快把山西建成强大的能源基地。此后,国务院技术研究中心就山西煤炭开发问题进行了专题论证。1982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

自此,山西煤炭产业风光无限,诅咒也随之而来,其实所谓的“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的理论,指资源型产业的繁荣会抑制其他产业的发展。山西煤炭行业的特许经营和暴利特征对当地其他行业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尤其是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最终消费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营商环境的急剧恶化,煤炭已然绑架了山西经济,当煤炭经济下行,山西经济则逾加凸显乏力!

被煤炭诅咒的山西,又行了

2009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超越山西,首次站上霸主之位,而内蒙古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2004年率先实施的煤炭资源整合。也就是说,山西在2010年砍掉2000个小煤矿时,内蒙古已提前其五年完成了矿业秩序整顿。

后知后觉的山西煤炭开启了长达近十年的漫漫“重整”之路。

“十三五”期间,山西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57亿吨,2021年全国第五大产煤省份贵州的煤炭年产量也仅仅1.3亿吨。2020年,山西煤炭行业历时6个月进行战略重组,省属煤炭企业从过去的“七足鼎立”,战略性重组至1家能源集团、1家煤企,通过“双航母”领航开启新格局。

近几年来,山西努力去煤化,努力地摘掉严重依赖煤炭资源的帽子。大力发展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山西“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频频提及“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转型关键词。

2020年,经历了涉煤腐败“倒查20年”后,内蒙古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也导致当年内蒙古煤炭产量同比减少了8500万吨,加上山西部分条件相对优越的重组煤矿复产,山西反超内蒙古,再度成为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省份。

2021年,山西再次蝉联,王者回归,已然今非昔比!

被煤炭诅咒的山西,又行了

其实,山西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优势,特别是煤炭储备,短期内彻底告别煤不现实,对山西经济的影响也可能是釜底抽薪,山西的转型难以放弃煤炭,那就要重点考虑怎样用好煤炭、如何吃干榨净的问题。

一是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加快煤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步伐,扩大地下存储、洗选规模,加大精细煤化工研发生产,就地转化加工,而不是仅仅开矿挖煤,卖原材料!

二是把煤炭产业发展上升为能源战略高度,从体制机制、科技研发、产业融合、产品创新、消费供给、金融贸易等环节,把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战略引领优势!加快由“煤炭大省”向“能源创新高地”转变。

被煤炭诅咒的山西,又行了

碳达峰大背景下,山西煤因为煤质好、易开采、距离主要经济区近,或许足够保证国内能源转型,成为了我们国内目前最好用的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山西   煤炭   国务院   原煤   内蒙古   产量   能源   产业   经济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