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回忆”——一位阿塞拜疆记者的北京冬奥记忆

“温暖的回忆”——一位阿塞拜疆记者的北京冬奥记忆

穆拉德·法尔扎利耶夫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受访者供图)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郑冬睿 高帆 刘书辰)“尽管北京冬奥会已经落幕,但温暖的回忆将永远伴随着我。”参加了北京冬奥会现场报道的阿塞拜疆记者穆拉德·法尔扎利耶夫说。

现年58岁的法尔扎利耶夫是阿塞拜疆《奥林匹克世界报》主编。他关于北京冬奥会的温暖回忆,源于他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的一段难忘经历。

当时,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0摄氏度。“那天,我在雪地里走了很久,鞋袜全部打湿,当我觉察到的时候,腿部已经出现失温症状。”他说。危急时刻,是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队及时救治了他。

“温暖的回忆”——一位阿塞拜疆记者的北京冬奥记忆

志愿者林芷馨(中)协助法尔扎利耶夫(左)与医务人员交流。(受访者供图)

“当时我们看到他的情况比较紧急,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如果不及时救治,甚至可能造成截肢等严重后果。”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队云顶滑雪公园AB区运动员医疗站二组组长步玮回忆说。

“当我到达医疗站时,医务人员立即对我展开救治,一位志愿者用俄语帮助我们交流,他们还找来吹风机,帮我把鞋袜吹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已经回到阿塞拜疆的法尔扎利耶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借此机会我要再次向他们表示感谢!”

法尔扎利耶夫口中的那位志愿者名叫林芷馨,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大三学生,北京冬奥会期间在云顶滑雪公园提供语言服务。她回忆说,治疗结束后,法尔扎利耶夫特意为帮助他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拍摄合影作为留念,并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一再地说:“谢谢!谢谢!”

“温暖的回忆”——一位阿塞拜疆记者的北京冬奥记忆

法尔扎利耶夫为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拍摄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法尔扎利耶夫从事专业体育报道已有20多年,此前曾参与报道过5届夏季奥运会和2届冬季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是他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之后,第三次来华报道奥林匹克赛事。

回忆起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法尔扎利耶夫称赞说,这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盛会。“北京作为‘双奥之城’被载入史册,‘鸟巢’成为历史上首座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体育场。”

“组委会的工作棒极了,无论在赛场还是媒体中心都为记者们创造了绝佳的办公条件。服务人员尤其是志愿者们热情周到地为我们提供了帮助。”他说。

在华期间,法尔扎利耶夫乘坐高铁往来于北京和张家口之间,前往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各类赛事现场观赛。他感叹,很多北京冬奥会场馆看起来就像“雪上奇迹”和“童话世界”。

回顾自己在中国的三次“奥运之旅”,法尔扎利耶夫说:“出色的赛事组织水平证明了中国对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

离开中国时,法尔扎利耶夫收获满满——他为家人和朋友带去了本届冬奥会的吉祥物等纪念品。他说,他还将继续向阿塞拜疆读者讲述北京冬奥会的精彩故事。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再次前往中国,因为那里有热情、好客、友善的人民,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法尔扎利耶夫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阿塞拜疆   拉德   北京   张家口   俄语   奥林匹克   受访者   冬奥会   中国   志愿者   温暖   记忆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