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懒言乏力,多是脾胃虚寒!这张温脾养心方,可巧妙化解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心律失常的事儿。

在临床中,我发现很多心律失常的朋友,都有脾虚的症状,后来经过调理脾胃,心率也跟着正常了,心慌气短这些症状也随之消失。

心律失常,懒言乏力,多是脾胃虚寒!这张温脾养心方,可巧妙化解

怎么回事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很典型的医案,这样方便大家理解:

有一个患者,姓黄,男,年51岁。他在5年前,因为干活过度劳累,忽然发作了心慌、头晕的症状。经过西医诊断,说是心律不齐,多发性房性早搏。

经过西药调治,一度好转,但是停药之后就复发。

来看病的时候,整个人心慌气短,不敢动弹,只要一动弹立刻就心慌得厉害,而且头晕,浑身不住地出汗,没有力气,饮食欠佳,面色不好,身体也消瘦。

虽然50岁刚出头,但说话声音特别小,如喃喃轻吟之貌,与此同时还手脚发凉,身穿厚衣,大便稀软。

用患者的话来说,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什么都干不了。

心律失常,懒言乏力,多是脾胃虚寒!这张温脾养心方,可巧妙化解

仔细查看,发现脉象沉细而结,舌淡苔薄白。

仔细询问从前患者用过的药,发现像养心汤、炙甘草汤等常用配伍,他都用过。

揣度片刻后,就给这个患者开了一个方子,方见:

黄芪,党参,桂枝,炙甘草,白芍,干姜,丹参,五味子。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6剂之后,患者感觉心慌气短明显减轻了,早搏减少,但是依然乏力、身体怕冷,大便稀软。医家遵原方,加入仙灵脾,桂枝剂量也增加。

此之后,患者躯体感受进一步改善,几乎和常人无异。之后遵上方又稍作变化,增进疗效。

到最后,患者心慌气短现象消失,早搏消失,大便正常,人也不再畏寒肢冷。

心律失常,懒言乏力,多是脾胃虚寒!这张温脾养心方,可巧妙化解

我选的医案,解读给大家,其实都不复杂。复杂的,篇幅所限,我也写不下去。但是这些简单的医案,却可以说明大问题。

比如说这个患者,他就是中气虚寒导致的心率不齐。

所谓中气虚寒,就是脾胃之气虚寒。你看他最初致病就是因为劳累,后来病症又在劳累时加剧,伴随心慌气短、全身乏力、自汗、语音低微现象,这就是中气虚弱。

畏寒怕冷,四肢不温,便溏,可以知道脾阳已伤。舌淡苔白脉沉细,这也是典型的虚寒之征。

更要命的是,患者之前还用了一个炙甘草汤的方子。这方子有大量的阴腻之品,会进一步伤害脾阳。

心律失常,懒言乏力,多是脾胃虚寒!这张温脾养心方,可巧妙化解

这怎么办啊?上方中用的其实就是黄芪建中汤加减,为经方活用。

其中,黄芪、党参、炙甘草温补脾气,干姜、桂枝温阳散寒。

白芍柔肝养血,丹参清心安神,现代医学认为其能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五味子敛心气。这是基本方义。

心律失常,懒言乏力,多是脾胃虚寒!这张温脾养心方,可巧妙化解

这医方,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我写出来,只为您参考。但是这里的基本思想,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牢记:

如果你的心律不齐,比如早搏之类的毛病,有劳累之后加剧的倾向,同时整个人又懒言、乏力、自汗、常觉心慌气短,食欲欠佳,大便软、不规律,这时候务必要考虑是不是脾气亏虚。

之前我和大家说过,心和胃,是人体内的两个脏器。但是从中医角度看,两者关系密切。脾胃属土,心属火。火能生土。心为母脏,脾胃为子脏。脾胃不足,子病犯母,则心一定跟着受影响。

心律失常,懒言乏力,多是脾胃虚寒!这张温脾养心方,可巧妙化解

因为脾乃气血生化之源。中气不足,则心中气血不足,心慌气短心悸早搏之类的毛病一定发作。所以这时候,养心为次,补益脾胃才是根。

为什么我们的老祖宗把脾胃看做后天之本,倡导保护它啊?道理就在这里。

非专业读者,要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加减。如果没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就不应该盲目应用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脾胃   乏力   干姜   白芍   桂枝   心律失常   养心   黄芪   甘草   大便   巧妙   症状   患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