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安集海大峡谷“四感”的摄影浅淡

安集海不是海,是地名、是新疆古代丝绸之路西段小驿站。而安集海大峡谷属地质奇观名称。安集海河发源于天山山脉,通过长年山水冲刷在通古特附近冲出天山峡谷,在天山北坡下形成规模宏大的冲积扇型向北伸展的河谷,人们通常称为安集海大峡谷,当地人称红山峡谷,因那里相当规模的土沙石有耀眼的天然红色。此地也是开采经营半个世纪红海煤矿地段的一部分。至今这里除煤矿生产运输外,早已向外界封闭成为未来旅游开发的规划区。

我们一行十人两辆越野车,一辆改装房车,小心移动在路滑险要的悬崖峭壁人工开辟的土石路上,盘旋向谷底挺进,首次成功驶入谷底。当日在谷底地面起飞航拍器,三个多小时凌空环绕摄影过程中,美不胜收的机位,着实让我们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得到震撼、洗礼,流连忘返。这里的峡谷河床河水三流交汇处的气韵,上下呼应的气场,整体与局部异彩纷呈的气色,构成独有漫长的风景,与我所常见的峡谷截然不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可谓神奇,它是一处从未开发开放的自然峡谷,谨慎靠近峡谷顶部的边缘往悬崖下瞭望,河床谷滩,斑斓闪跃、瑰丽多姿。从天山向北涓涓流淌着碧绿清澈的河水,沿着河水的走向眺望,谷底呈现出纵横交错的迷人图案、线条、曲径通幽的纹脉,如同锦绣江山的历史画卷,恰是这谷底独有的品味与神奇,衬托出整个大峡谷灵动的血脉神经。更为神奇的是大峡谷最为精致的风景的一段区域竟是矿区运煤的交通大动脉。峡谷的悬崖峭壁人工开掘的台阶式沙石路宛如五线谱,五颜六色的运煤车在白色尘烟的簇拥下川流不息,似乎奏响了有旋律的音符,自然之美与工业风景之美两者交汇的神奇之笔,雕铸成与众多峡谷无法比肩的别样风情。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可谓险峻,如此绝美之境为什么规划期要封闭?笔者认为政府出于安全考虑。其实当我判定安全站位于峡谷顶部,当我的视觉从脚下移到谷壁几乎是垂直的悬崖时,陡然间我有强烈的高空眩晕感,不寒而栗,背脊发凉之心理反应接踵而来,我紧随退却了几大步。看来在上面站位用相机拍峡谷全景是拍不全的,也是极其危险的,脚下的泥土沙石明显松软,很容易塌陷下沉。而悬崖从上至谷底有300至400米深度。两岸峭壁同样是松软的泥土沙石结构,同时夹杂奇形怪状多色系的巨石。这里尽收眼底的顶、崖、峰、坡、路、河床、谷底处处彰显诗情画意的元素,同时也时时蕴藏着泥石流、塌方、坠石、下沉、断崖的险境。看来拍好险境之妙语,也是摄影创作的切入点,险峻是审美情趣中不可或缺的感悟与艺术表达的要素。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可谓多彩,它是中国峡谷范例中颇有个性、富有丰富色彩的峡谷。特别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两岸峭壁泥沙奇石和谷底水系滩谷,被千古风霜雨雪肆意切割山体所形成雕塑般的肌理,近看酷似中国画“皴法”勾勒而成的山水画,远望宛如从天山北坡飘洒的绚丽彩带,激荡心扉、豪情满怀。置于如此童话般的世界,不论什么变化多端的气象色彩、色相、色调、色温,自然会被演化为艺术家聚焦所要表达的寓言与情感。细细品味这里的情与景,色彩总是充满煽情的魔力。这感情色彩、气氛色彩、质感色彩、朦胧色彩以及对比的冷暖色彩,正在以毫无遮羞的温度拥抱大地,吸引来者把内心的大地转换为心里的色彩。大地将成为摄影人的调色盘,尽情表达你感恩大地的博爱情怀;大地的色彩与温度是提升你审美、人生境界的天梯……此时此刻,我们庆幸自己都带来了表达心灵的航拍器,不然这峡谷没有多维的高度,很难产生更真实、更高物化、诗化的峡谷作品。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可谓蜿蜒,安集海大峡谷由于长年河水不稳定地推进和多变的扩边展沿,左右两岸伸展沟壑最宽达千米,最窄宽度仅有2至3米的通行水道。谷底的宽度随地形阻力大小和水流量大小而变化,谷底水流形成奇异的辫状条纹,蜿蜒曲折,水势气韵“任性”流淌,让曲径通幽的特色峡谷有形有险、有声有色,有千年的记忆,万年的留痕。这曲线丰富峡谷地质地貌、水系肌理为摄影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平台,不论是把谷地风景与大山融为一体的创作思考,还是单独运用画意、抽象、超现实创作手法拍谷底专题,都会产生诸多原创作品。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安集海大峡谷创作体验所感受到的神奇、险峻、多彩、蜿蜒这八字特征内涵,使我找到了属于拍摄此地峡谷的内在精神内涵与心象的感悟。也正是按峡谷四大基本特征所引深思考的命题,来寻找风景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才勉强粗框架完成了我在创作实践中提出影像创作应构成的“陌生感、新鲜感、写意感、回味感”的总结性梳理。近些年来,尤其这次赴疆创作深深感受到,拍好看的风景、拍别人没见到的风景,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但拍别人想收藏的风景、拍别人感到震撼而感怀的风景、拍具有唯一性、原创性、突破性的风景,即使尽力刻意去拍也是很难的创作课题。笔者认为拍经典之作需要诸多要素的构成,题材不同、需求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这确实有个性与共性问题。笔者针对风景摄影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普遍应该关注的“四感”话题。这“四感”是有机组合的影像要素,缺某一项都可能不具备好的影像完整性。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陌生感可概括为摄影题材内容的陌生(即使题材内容相似,但切入点陌生);画面视角、视觉感受陌生;表达样式陌生;拍摄对象化的陌生。陌生感会提升读者好奇求知的欲望,会吸引读者审美体验感悟的眼球。陌生感的营造,不仅需要作者有原始积累的比较性创作经验与水平,还要增强自己丰富而海量的图片阅历与鉴别力。

新鲜感可概括为主题思想的新鲜;作品内容动人亮点的新鲜;艺术个性、风格表达的新鲜。新鲜感的生成,不仅需要作者对摄影创作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理性认知与自我反省、反对趋同,还要不断增强超越自我、超越经典的信念和创造、创新思维的能力。

写意感可概括为创作意境、表达言志的写意;影像元素符号构成的写意;抒发情感细节的写意。写意感的呈现,不仅需要作者对标签化、形式化、庸俗化的影像有其深刻的理论评价,还要具备扎实的文学理论、美学修养、文化涵养和排他性的专业创作水准。

回味感可概括为创作题材所表达的深刻意义的回味;作品所折射出对时代热点话题的回味;动情动心的影像所抒发的人生哲理与人文精神的回味。回味感的影像力量,不仅需要作者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有借景抒情寄语的艺术表达能力,还要有思想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而启迪人生的想象力。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笔者认为,这“四感”是风景摄影创作与鉴赏最基本的要件,当然不排斥其它门类摄影的借鉴。应把“四感”贯穿于摄影观察、发现、构思、拍照、后期制作、精选、编辑、传播的全过程。这“四感”具有相互间的关联性、逻辑性、渗透性、交融性。多者关系相得益彰,构成具有排他性的创新作品。我运用“四感”的思想、观念、方法实践于安集海大峡谷的摄影创作,回放自己的峡谷照片,感受到既有符合“四感”要素的取像,又有许多内容和影像尚未达到“四感”的内涵与阅读的感受。发自内心说,我的“四感”用于陌生多彩的峡谷所产生的效应,算是借客观对象之力。很少有人见到的风景,即使是随意纪实拍照,也容易在视觉上产生陌生感,包括地势险要,也容易让读者产生新鲜感。特别是星星点点运煤车在碗硟险路攀岩,格外增加了自然风景与工业风景巧妙地汇合,不论记录手法,还是画意手法,均容易产生诗情画意的写意感和回味感。因此在创作中我特别考虑到照片可能会产生两种视觉感受。一种是不常见的风景,或为独特的风景,用了传统思维、老观念的观看与表达样式,穿新鞋走老路,拍出大家常看的样式。另一种可能是把此地常见的风景片断和观察呈现方式,用创新的思维,不同寻常的视角,拍出另类不一样的新气象、新感觉、新境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这组照片,在创作现场我试图用航拍器来解决我心中的疑虑。拍后整理时感到航拍器的多视角、多转向、多维度的比较式、类型式拍照,确实提升了我的影像品质、品味,改变了我拍片的惯性样式。但这组照片还算不上具有完整性的专题影像,有的照片虽不是相同影像照片,但内容、视角、形式表达却重叠。从创作视角看尚有缺陷,单一的航拍照片组合,明显看出我没有走进大峡谷,缺少典型顽石、典型生态、典型矿区、典型人文景观特写、中景和细节的描述。宏观风景有余,不是微观影像不足,而是没有近距离影像。从客观上讲,去峡谷来回往返需一整天时间,包含了仅剩下3至4小时的拍照时间,因原计划逗留时间太短,加上山路过陡过窄,怕影响运输车穿行,未敢冒险在下坡途中停车拍照,错过许多难得的地拍机位,同时也错过近距离拍司机、拍赶羊农民的特写镜头,特别是工人与农民互相礼让道路的情感场面也未能如愿上镜。另外几乎所有照片均站在谷底遥控拍照,缺少扩大区域转换机位的思考,更缺少用相机补拍近距离岩石、水系、大地肌理的壮美之势与灵动之气,广角近距离水景应在组照中有一席之地。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刘志超:大美新疆——安集海大峡谷之歌

笔者特意为读者提供些我个人在峡谷创作的缺失与教训,目的是如有去安集海大峡谷拍照时,可注意补项、参考和借鉴,经验与理论固然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以为戒的错位和教训。建议如果前往此地创作,起码需要两整天的时间创作。

图文作者:刘志超,辽宁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新华社中国新闻图片特邀摄影师、辽宁《影像评论》创始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大峡谷   天山   新疆   谷底   写意   峡谷   影像   陌生   色彩   风景   照片   刘志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