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从阳光晴好,温煦安暖的海岛返回京城,已是虎年初雪之后。窗外虽有冬阳漫洒,却还是一片银琼冰雪的世界。料想开在百花之先、斗寒傲霜,素有“京华第一枝”的蜡梅,此时应当开了吧!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常忆秋日植物园赏菊时,就许下的冬日卧佛寺赏蜡梅念想。思慕那“晓风帘自卷,春信占梅先。腊蕊雪中破,清香小院前”的妙景,遂不顾雪后凛寒,急急地直奔卧佛寺而去……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铜铸卧佛像

位于京西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北京植物园里的卧佛寺,原名兜率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元、明、清历代都进行了修建,并多次更名。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称为十方普觉寺。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坐北朝南的十方普觉寺共有四层殿院。前边有琉璃彩坊、放生池,中间有四座佛殿:山门、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十方普觉寺最具特色的就是卧佛殿。卧佛殿内的卧佛为元至治元年(1321)所铸造。佛像全长为5.3米,高1.6米,重达54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铜铸卧佛像。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巨大的铜铸卧佛像呈侧卧状,头部朝西面朝南,和衣静卧,双腿直伸,右手曲臂托头,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双目微合,面容慈祥端庄,神态栩栩如生。

朋友们看看上图中卧佛身上的衣褶,这些纹理清晰,线条流畅,惟妙惟肖的衣褶都是用黄铜铸成的哟!古人们精湛的铸造技术,实在让人佩服叹服!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十方普觉寺因为寺内供奉着这尊铜卧佛,被人们俗称为卧佛寺。而“卧佛”与“offer”谐音,此寺也被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笑称为“offer寺”。

京城蜡梅之冠

穿过琉璃彩坊踱进寺内,迎面是汉白玉栏杆围绕的半月型放生池。沿池一周遍布苍松翠柏,古树下散落着一圈花叶不相见、枝干枯瘦的蜡梅。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走近细瞧,只见苍树虬枝上缀满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树梢枝头也有零零落落,迎雪傲放宛如黄蜡雕刻而成的小小嫩黄花儿。疏绽的寒梅,在寺院红墙的衬托下那般醒目,娇柔美好。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树下是尚未融化的皑皑白雪,树干枝丫间尚有晶莹的积雪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如蜡般透明的花朵上染着晶莹的白雪,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一幅素雅天然的寒梅映雪,更添几分清丽傲骨,真真切切演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最喜满枝花蕾,横斜枝影,在古建红墙上勾勒出一幅幅姿影盈盈。朋友们看看下面的图片,可曾撩你的心思?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许是花开疏落,唯有静立树下,良久才能闻到时淡时浓的幽幽冷香,令人欢喜。已知梅花香入骨,却又不知幽香从何而来,隐蔽难寻。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卧佛寺中有腊梅近百株,分布于寺院各个角落。最是闻名遐迩的,则是天王殿前的一丛古腊梅。

传说,这株蜡梅种植于唐贞观年间,曾经一度枯萎,后又发出新芽,长势十分茂盛,所以又叫做“二度梅”, 它亦被誉为是“京城蜡梅之冠”。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朋友们看看上面图片中秋天拍的这株古蜡梅,数十枝干在方圆不到一米的地方破土而出,攀过围护的绿色栅栏,恣意生长得高达三四米。

如今再来赏它时,只见这千年古树隆冬绽蕾,层层枝丫,花蕾数不胜数。也不知花开时节,会是怎样的一番密不透风,芳香满馥的妖娆。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没有遇见满树蜡梅花开、芬芳吐艳,虽有点小小的遗憾,但赏到了红墙绿瓦与金黄色的蜡梅花构成的精美画卷,亦是收获满满。

虎年早春踏雪寻梅

大雪之后,冰雪冷峭,疏影寒风,冷得人浸骨地疼。蓦然醒悟,原来真是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最佳赏花地:卧佛寺

门票:植物园门票5元,半价票2.5元;卧佛寺门票5元,半价票2.5元;

交通:公交西郊线植物园下。北京植物园南门进入,沿着中轴线一直前行便是卧佛寺

更多精彩内容请朋友们移步到稍后发布的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寒梅   虎年   佛殿   踏雪寻梅   京城   枝丫   枝干   腊梅   植物园   早春   梅花   门票   卧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