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帝王陵

北纬30 到34

诞生了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四大古文明。

在这条著名的人类文明带的东西两端,埃及和中国都存在着一个帝王谷,

埋葬着众多的古代帝王和先贤。

埋藏着数千年前人类文明兴衰的基因密码。

说起帝王谷,人们首先想到位于埃及南部尼罗河西岸,这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

在这片峡谷的峭壁上埋葬着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64位法老。

这些法老从公元前16世纪开始统治着埃及长达500年。

死后的他们没有选择进入金字塔,而是在这片峡谷中为自己修建灵魂的居所。

如今埃及帝王谷和埃及金字塔一样,成为全世界最著名的人类文化遗产地。

与埃及遥遥相对的东方、中国的腹地,也有一片被称为“东方帝王谷”的神秘土地。

这里安眠着公元888年以前、众多的中国古代帝王。

它北依黄土高原、南靠大秦岭,中间是大片新月状的渭河冲积平原,史称关中。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由涓涓细流一路汇聚、蜿蜒向东。

穿越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和重重的秦岭山脉,进入东方帝王谷,滋润着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

最终在陕西省潼关县汇入黄河。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东方帝王谷

这是一条见证中华文明由萌芽发展到璀璨的河流。

在它的流域诞生了中国古代周、秦、汉、唐四个最耀眼的朝代。

它们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统治中国长达近2000年。

这还是一条与中国古代帝王们同眠共枕的河流。

在它的流域范围分布着上万座皇帝诸侯和王公将相的陵冢。

西周诸侯墓、秦公帝王陵、西汉帝陵以及唐代帝陵星罗棋布。

仅有名有姓的帝王陵墓就多达72座,宏伟的陵园、高大的封土展现着古代帝王们至高无上的皇权。

而在它们的地下则深埋着无数财富,印证着历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博物馆。

在中国的汉字中,生者的“家”与死者的“冢”极为相似。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点在上即为生者的“家” 而点在下即为死者的“冢”,其它一切未变。

这或许可以说明古人对待“生前”和“死后”的一种态度。

“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古代灵魂不灭的观念下的一种埋葬理念。

生前所拥有的在地下在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的陵园,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生前的都城的形态来设计的。

在陵园里面有大量的地面建筑,还埋葬着很多的陪葬物以及一些陪葬墓。

作为两大文明系统下帝王最终的归宿地,东方帝王谷72座帝王陵与埃及帝王谷64座法老墓。

同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者,今天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更加接近祖先的灵魂深处。

去探索发现那数千年前深埋于地下的未知世界。

周原。

周人的发祥地、西周王朝的故都,其地理位置处于陕西省宝鸡市的歧山县与扶风县。

周原被誉为青铜器之乡,自汉代以来,这里就开始出土青铜器。

并屡有重大发现,著名的利簋、何尊、墙盘等皆为国之重器。

然而!虽然周原考古成果显著,但是与周天子有关的出土文物却少之又少。

除了在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过与周王室有关的甲骨外。

其它则一无所获,至于周天子的王陵身在何处,至今仍然扑朔迷离。

据记载!西周王陵采取“不树不封”的丧葬方式。

即既不栽树也没有封土,因此直到现在考古工作者,还在苦苦寻觅,这些在关中平原,

依靠先进的农耕文明而崛起的周人领袖们。

最终又不露痕迹地融入了这片黄土,神秘般消失在历史的尘雾中。

不封不树,是春秋之前黄河流域的王陵和诸侯王墓和老百姓墓的一种普遍的形式。

也就是地面上是没有封士的。

文献的记载也是如此说的。

但是在东方帝王谷有三座陵墓被认为是周陵,

包括周太王陵、陵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

它们的地面上都有高大的封土。

这些陵墓前面立的石刻呢!

都是清代立的,但随着近年的考古的进展。

我们认为这些陵墓都不是西周的王陵,它们是战国晚期的,或者是西汉晚期的王陵。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是国家制度的创新者,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政治组织中的分封制、社会组织中的宗法制、经济组织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礼乐制。

影响了中国近三千年,在国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周人通过血缘关系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

上至周天子、中至诸侯卿大夫、下至土和庶民,各有其等级尊卑秩序,各安天命。

他们死后墓地也按血缘关系,分为公墓和邦墓两大区域。

先秦的墓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邦墓,一种是公墓。

邦墓是指居住在都城的人,死后的埋葬的地方。

公墓是国君以及他的家族所埋葬的地方。

公墓以血缘为基础,它的规模墓葬的大小,随葬的器物的多少,都反映了西周在“礼”的制度下的等级差异。

从目前已发掘的周代诸侯墓来看,亚字形、中字形的墓葬形制,依然承袭了商代王陵。

而受到宗法礼乐制的影响。

此时墓葬、殖葬的奴隶数量趋于减少,而随葬以鼎篮为主的青铜礼器及玉器逐渐增多。

并形成了列鼎制度。彰显出周代礼仪之邦的文明形态。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

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都纳入“礼”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

“礼”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而“乐”营造社会和谐。

周人打造了一个具有超强稳定性的社会结构。

创纪录地使西周和东周延续了八百年。

如果说东方帝王谷内哪一座帝陵最引人瞩目。

相信答案一定会高度一致,那就是位于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秦始皇陵

这座在关中平原,屹立了千年的封土堆。

埋葬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他的陵寝方圆56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北京故宫。

前后修建39年,役用工匠72万人修建时间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还要长8年。

如此浩大的工程如同秦始皇本人一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秦始皇陵寝

1974年3月秦始皇兵马俑穿越千年的时空,出现在考古学家和史学家们的面前。

这些陶俑规模之巨大、场面之威武、艺术水平之高超震惊世界。

它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但这却仅仅是秦始皇陵中的一个陪葬坑而已。

经过四十余年的考古调查与研究,目前已经判明秦始皇陵区遗址。

以覆斗形封土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数百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基址。

600多座各类陪葬坑、陪葬墓及修陵人墓地发掘出土了:兵马俑、铜车马、

青铜水禽、百戏俑、文官俑。各类瓦当等珍贵文物5万余件。

秦始皇帝陵园是中国古代第一座设制完善体系完备的独立的帝王陵园。

他把生前所拥有的一切都带到了地下,在陵园里面埋葬了大量的跟个人生活有关系的一些文物。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与此同时还把一套武备齐全体系完整的中央政府的机构。以陪葬坑的形式带到地下。

秦始皇帝陵园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和地下王国。

相比于商周社会的集中公墓制,秦始皇陵园将独立陵园制推向成熟形态。

一位皇帝死后拥有一座独立的巨大陵园,这体现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及君主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他取消了周王朝的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废除六国边界,将全国划为36郡。

通过中央直接派驻官僚统率民众,这种政治体系的成熟令今天的学者也感叹不已。

中华帝国虽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帝国,但却是最典型最成熟的帝国。

由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官僚制度组成的中央集权制。

这是当时对广袤国土进行治理最高效的一种模式。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峄山石刻

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镌刻的峄山石刻。

秦始皇一生多次巡游天下、七次刻石纪功。

这些石刻上的文字主要是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

除了大家所公认的统一可以结束纷争、流血和战乱。

还令人瞩目地提到拆毁阻塞交通的城防险阻、疏泼黄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内容。

这引起学者们对中国统一更深层次的思考。

其实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原因,是对于黄河水的分配。

那时韩、赵、魏、跟秦国之所以不停地打仗纷争多年。

就是因为争夺黄河水以发展自己的农业,所以在历史进程中。

统一有利于生产力的调配,生产资源的调配。

就是这个峄山石刻说的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

中央集权制的秦帝国出现于东方地平线。

代表着当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统一。

完成这一历史伟业的秦始皇意识到自己的荣耀。

当他率领群臣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国家制度时,他显然是充满理想和抱负。

比中华文明早的有埃及文明,那都是农业民族创造的。

但是后来都消亡了,为什么消亡了呢?

它没有找到一种最适合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农业民族的这样一种制度。

农业民族有什么问题呢?

农业民族它就要:

第一要兴修水利。第二要抗御天灾。第三要抵抗外敌。

尤其是农业民族被游牧民族掠夺,它就必须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

因此中央集权的帝国制的建立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而秦始皇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他成为这个历史必然的代言人和执行人。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为江河湖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是整个秦帝国版图的地下重现。

在“事死如事生”丧葬理念的影响下,秦始皇希望死后,依然可以如生前一般。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统治着他的地下世界。

西安城内这座规模很小的墓冢,就是秦始皇的继任者。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秦二世胡亥的陵墓

秦二世胡亥的陵墓,胡亥即位仅三年,秦帝国便在他手中轰然倒塌。

然而虽然秦帝国,只维持了短短15年。

但秦始皇却将大一统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后世帝王的统治中,影响中国长达2000多年。

在秦始皇陵以西约60公里的咸阳原排列着一群金字塔般的陵墓。

它们由西向东沿着渭河一字排列绵延数百里。

气势磅磷雄伟壮观许多人把它们称做中国金字塔。

它们就是西汉王朝的9座帝陵。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

这句在中国流传已久的俗语,说的就是埋葬在咸阳原上的这些西汉帝陵。

西汉王朝11个皇帝的陵墓,除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和汉宣帝刘询的杜陵位于渭河以南外。

其余9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最西端是汉武大帝刘彻的茂陵。

最东端则是开国之祖刘邦的长陵和汉景帝刘启的阳陵。

西汉是我国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期。

由于秦帝国仅维持了15年,因而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的完善和巩固。

基本上都完成于西汉,这其中包括丧葬礼仪制度。

据史料记载!西汉帝陵的形制都比较规整。

一般占地105亩,墓冢修筑于陵园中心高12丈,地下墓室深13丈呈方形。

死者身着金缕玉衣,纳于贵重的梓木棺中,四周堆垒层层的上好柏木,即所谓“黄肠题凑”。

今天西汉帝陵中,考古发掘最全面也最深入的是汉景帝的阳陵。

汉景帝名刘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指的就是汉景帝。

与其父汉文帝统治的时期,汉阳陵前后修建28年,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周边陪葬坑达二百多座。

目前考古人员仅发掘15座陪葬坑,就出土了大量的彩绘陶俑、动物俑各类生活用具等文物三万余件。

在这些出土的文物中汉代陶俑是最让人过目难忘的,是它们的身形只有真人三分之一大小,

裸体没有胳膊,但最初它们都穿着丝绸的小衣服,装着木制的胳膊。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这些陶俑嘴角上扬,眼睛细眯,全部面带微笑。

这与秦始皇兵马俑肃穆冷酷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些陪葬坑里面所出土的最富有特色的文物就是微笑陶俑。

以及和它同出的包括猪 马 牛 羊 鸡 狗六畜。

这些动物俑,体现了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无为而治。

到了“文景”的时候,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这种状况要比秦末,要比汉初刘邦开始执政的时候,社会状况要好得多了。

微笑陶俑的背后是汉帝国“文景之治的成功。

汉朝统治者经过近七十年的努力,最终由汉武帝将帝国的雄威传播到全世界。

凿空西域、击退匈奴、大汉声威、远播四方这是后世对汉武帝功绩的评价。

公元前二世纪,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这实际上是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第二次大入侵的开端。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汉武帝陵

汉武帝凭借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整军备武、扩建骑兵、提拔卫青和霍去病等青年将领。

深入漠北草原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取得辉煌胜利。

并因此打通了通往中亚西亚的道路,从此东西方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实现了相互交流与融合。

中国的先进技术,丝绸作物栽培法等传到了西域,而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也进入了中国内地。

从而促进了汉朝的经济繁荣,汉朝的统治疆域空前扩大,大一统的汉帝国为了长治久安。

汉武帝对外开边奖励军功,对内建太学兴儒术,他在政治上继承并完善了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

在思想上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创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统,从而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思想理论基石,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中华帝国三大特点:中央集权、官员代理、伦理治国。

秦始皇只建立了两点:一个是中央集权、第二是官员代理,官员代理皇权。

伦理治国这一条要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才建立起来。

这秦始皇创建了帝国制度以后呢

秦始皇没有解决一个统治思想的问题,

他仍然用法家思想来搞这个建国以后的事情,所以处理的国政就比较乱。

所以从汉武帝以后,他提出来了“独尊儒术”的这么一个思想。

就是说他把法治跟德治两个相提并论。

以法治为主同时还有德治,由于法治德治并行,所以这个帝国制度,连绵了两千多年。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汉武帝石像

雄汉!

是后世对那个英雄时代的称呼。

卫青、霍去病、董仲舒、司马迁、张骞 、司马相如,一个个杰出人物震烁古今。

今天!

当我们在空中俯瞰东方帝王谷时,西汉帝陵的金字塔群,依然那么雄壮。

公元前一世纪,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

中华和罗马隔着丝绸之路的纽带,各自成长为超级帝国。

然而数百年之后这两大文明,几乎同时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洗劫三天三夜。

西罗马帝国从此走向衰亡,在西罗马灭亡之际。

中华文明也面临生死考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马背民族蜂拥关中。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铁蹄之下长安城残垣断壁,人口十不存二。

这是中国农耕文明政权,第一次被马背民族摧毁。

在魏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大分裂大战乱中,尽管人亡政息、江山易手。

但中华文明却始终不灭,甚至浴火重生。

奇迹般演化出隋唐的黄金时代。

公元581年,杨坚登基称帝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重新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使满目疮痰的中华大地迅速恢复生机。

隋文帝的泰陵,位于咸阳城西75公里。

如今园内地面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一座高27米的封土堆。

隋文帝之于唐太宗就如秦始皇之于汉武帝。

前者创立的基础帮助后者登上巅峰。

唐太宗的昭陵建在陕西省礼泉县九暖山上。

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唐太宗的昭陵

陪葬墓最多的一座,陵园内几乎长眠着唐帝国所有开国功臣。

唐太宗李世民,名字取意“济世安民”。

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

登基后,他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虚心纳谏、厉行节约、轻徭薄赋。

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他对外开疆拓土,设立安西四镇,引万邦来朝。

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唐代加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内,一共有21位皇帝20座帝陵。

除了末代两帝唐昭宗和唐哀帝的陵寝外,其余十八座都在东方帝王谷。

和西汉“封土为陵”的形式有所不同的是,在唐代的十八座帝陵里面。

有十四座是因山为陵,即选择一个山峰,将墓道修在半山腰。

然后把墓室修建在大山的深处,然后绕着山修建地面的陵园和陵园的地面建筑。

它的墓道都向南,在墓道的两侧,有精美的石刻艺术品。

在陵园的外围,培葬着大量的一些高等级的贵族。

有学者指出,西汉十一陵,皆在唐帝陵群扇面的下半幅。

唐十八陵,皆高居扇面的上半幅。

突显出死者想在极乐世界,也要盖过其它王朝的统治者。

足见大唐国势雄伟壮丽的博大气概。

在唐代帝陵群的最西端,就是东方帝王谷内独一无二的。

埋葬着两位皇帝的合葬陵,它就是乾陵。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乾陵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陵寝。

位于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梁山共有三峰,北峰最高,乾陵的墓室就在北峰之上。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两峰之间,宽阔的神道透露出了当年的霸气。

神道的两边现存有石狮、翼马等石雕,代表了盛唐时期的艺术水准。

巍巍无字碑屹立千年,中国惟一一位女皇帝的千秋功过,尽留于后人评说。

61尊蕃臣像,让人回想起大唐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场景。

那是中华民族协和万邦,迎接八方来客的盛世景象。

据史书记载,乾陵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

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完全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

乾陵是唐代帝陵中惟一一座没有被盗掘的陵墓。

历史上唐代帝陵曾数次被盗,但惟有乾陵幸免于难。

从乾陵周边发掘的太子墓和公主墓出土的精美文物来看。

考古学家们猜测乾陵地宫内一定宝藏无数极尽奢华。

有人推断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很有可能珍藏在地宫之内。

桥陵 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唐玄宗李隆基之父。

桥陵修建于“开元盛世”,尤其体现出盛唐气象。

宽阔的神道两旁,劲健魁伟的石雕群仍昂然吃立,桥陵玄宫位于丰山正峰。

前瞻广阔的关中沃野,后枕雄伟的层峦叠嶂,见证千百年来的日出日落。

在这些陵墓的不远处,就是唐长安城的遗址,这座壮观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它的面积是明清时北京城的1.4倍,是古代罗马城的7倍。

朱雀大街宽达150米,大明宫被誉为“千宫之宫”,堪称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圣殿。

盛唐创造出无数艺术瑰宝,绘画书法乐舞等,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银器,唐三彩,秘色瓷无不体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准。

2300多位有名有姓的诗人创作的唐诗,更是后人无法逾越的巅峰。

长安城是中华文明包容与开放的最好注脚。

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东传,长安均为第一站。

而佛教更是以长安为中心,汇聚玄奘等著名高僧在这里进行经典翻译,弘扬教义、创立宗派。

盛唐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辉煌的成就。

使它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东方帝王陵:世界上最大地下博物馆,展现着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皇权

靖陵

这是唐末代皇帝僖宗的靖陵。

也是历史留在东方帝王谷的最后一座帝陵。

经过二百多年的极尽繁华,大唐盛宴终于曲终人散,政治中心从此东迁。

中华文明在关中平原度过它的青春期。

渭河两岸一座座帝王陵寝,见证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辉煌历程。

诉说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精彩华章。

今天我们走进东方帝王谷拂去历史的烟尘,回望我们来时的足印。

为了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豪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渭河   关中   帝王   王朝   埃及   皇权   帝国   陵墓   西汉   陵园   至高无上   中国   博物馆   地下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