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来敲门

教育来敲门

近些年,常会听到许多人谈论他们的孩子,谈论孩子的成长问题。尤其是已经开始成年的孩子的问题,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一批进入并已经超过中年的人群中很普遍的一个生活主题了。

几天前在一个微信群里就有这样的讨论。群里的许多人都曾经或至今还在国外生活,二三十年前出国留学或工作,在国外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到现在人至中年,子女也长大成人了,但是问题就在这时开始出现了。

他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丢了。是的,丢了,不见了。怎么说?什么叫孩子丢了,孩子失踪了吗?也许我这样说大家就懂了,孩子的肉体在,但是他们的心丢了。这是当年留学海外的游子们如今生活中的一个普遍问题,他们把孩子生在海外,之后也长在海外。这曾经是一件令国人羡慕的事情,西方国家的优渥生活是那时出国的青年人的向往,他们留学,学成之后不少人留在了国外,后代也生长在那里,他们以为那是给孩子最好的选择。但是结局却与初心完全不同。他们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孩子的根在哪里?

在这一点上,我有足够的骄傲。因为我的儿子有一颗中国心。

必须要感谢的是我的家庭、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深厚的教育基础,告诉我:我是一个中国人,我们拥有几千年文化传统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我是从这种历史中孵化出的一颗微小的种子。这个理念是从幼年时通过他们点滴的言传身教加持在我的血液中的。所以当出国学习许多年之后,我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那时在海外的中国人基本上都让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当地受教育。这似乎是一种惯性做法,其实想想情有可原。家已经都安在国外了,自己的孩子自然要跟着自己的呀,于是在当地上学不是很自然吗?但是我不这样想。我先生也来自北京,我们是在美国认识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的看法相当一致,中国人的孩子必须、也当然是中国人,他不能成为一个不懂中文的人。身边的朋友说,不会啊,你们只要在家里跟他讲中文,他将来一定是懂中文的啊。我对他们说,我说的懂中文不仅指他能听能讲,他还必须能读能写。而这一点在国外根本达不到。他们又开始说我是个残忍的母亲,你的孩子还小,如果你让他回国去受教育,而你却不陪伴在他身边,你做母亲的责任呢?而我想的是,与其让儿子将来满口英文,拥有全部西方人的思维,彻底脱离了中国人的根本,不如让他暂时离开我回到祖国去,因为将来的他必须是一个拥有中国人理念、可以用中文挥洒自如走遍世界的人。这个想法在儿子未出生前就已经决定了。因此当儿子出生后的第十一个月,我把儿子送回了北京,回到了我父母那个温暖如春、满室书香的家里。

爸爸妈妈完全理解我的想法,他们满怀欣喜接受了这个眼里闪着好奇之光的未满一岁的外孙。他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么小的孩子送到他们身边生活,哪怕不久我就要回到美国去。我对老公说,把儿子送到我家去,就是一个目的:要让他成为一个通晓中国文化、拥有中国式思维的有用的人。

这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事了。我的儿子在国内生活了将近十七年,他在北京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上了中学。这中间我几乎年年都回来陪伴他,和他谈论他的学习和学校,认识他的朋友和同学,我如愿地看到他完完全全地成了一个“小北京”。美国的许多朋友不解地问我,你儿子的英文怎么办啊?我笑了,必须承认,英文是这世界上最容易学习的一种语言。这种拼音结构的文字易读易学。相对而言,中文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一种语言了。如果错过了最初十年的学习阶段,我儿子的中文怎么办?谁负责啊?

我真的感谢自己的这种先见之明。还记得儿子在北京读完了高二以后,17岁那年,他带着满满一箱中文名著小说回到了美国。回家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哇,十七年以后我回来了!”

儿子在美国学校读了高中最后一年,之后读大学。他的英文在最初的蹩脚和生涩之后,很快适应了节奏,融入了当地的学习和生活。这证实了我的认知,英文真的比中文容易得多。

我曾经和那个为人熟知的北美崔哥聊过这个问题。他悲叹他的两个一直生长在美国的儿子后来“丢了”。因为他夫妻的生活思维和儿子完全不合拍,话不投机半句多。我骄傲地告诉他,我的儿子不是那样的,他是个懂得孝顺的孩子。

我老公生日那天,儿子交给爸爸一个小盒子,让爸爸在他上班后再打开来看。儿子走了之后,我老公惊喜地发现在我家车房外停了一辆深灰色的新型野马牌跑车。这是儿子上班后不久送给爸爸的礼物。被震动了的不只是我老公,还有老公的朋友们。很难想象他们的儿子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的思维更加美国化,他们在读完大学后就离开家庭了,最多会在圣诞节时给父母送手套或者领带之类的礼物。而我呢,如今常年在北京,不久前收到了儿子和他的同是北京人的妻子送给我的一套韩国名牌化妆品。而每一次的假期,他和妻子的第一选择都是——回中国。

我满意的是,儿子具有完全的中国式思维和人生价值观,以后的人生,他走到哪里,脑子里的第一个概念都是: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知道,我的儿子永远不会“丢”。(吴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英文   美国   北京   中文   思维   儿子   爸爸   老公   中国人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