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好友七八人,吃个饭、喝点酒、聊聊天、滑场雪,亦快事也

冯仑:好友七八人,吃个饭、喝点酒、聊聊天、滑场雪,亦快事也

北京冬奥会比赛现场(图片来自新华社)



20日晚,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日前,风马牛地产学院的小伙伴们和冯叔聊了聊,请冯叔谈了谈观看冬奥的感受,以及对冰雪运动的一些看法。


01

:很多读者都觉得这次冬奥会很精彩,尤其是开幕式。您觉得开幕式怎么样?


冯叔: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我是通过电视转播看的。当时在西安结束隔离后不久,回到北京已经很晚了。这次冬奥会、残奥会围绕「简约、安全、精彩」的六字要求,给观众们呈现的也是直观的这六字形象。


2008年夏季奥运会开幕前,我去了现场,也参加了开幕式的排练。那会儿的情景,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很燃」。夏天本身就很热,整场开幕式的色彩饱满而绚丽,来的人也非常多,确实很热闹。


冬奥会给我的感觉是很冷静、很成熟、很从容、很淡定,不是激情澎湃,是井然有序,比如「黑科技」的应用,在视觉上带来更好的效果,同时花的钱还不多,更好地体现了「节能低碳」的追求。


另一个感觉是,这次冬奥会我们更加有平常心。如果说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办大喜事的心态,那么2022冬奥会则是平常日子里的快乐。对于成熟的人而言,平常日子里的快乐其实更重要。


毕竟,大喜事一生赶不上几次,但平常过日子中偶尔的快乐,更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



02

:冬奥会所有场馆都实现零碳排放,北京奥运村在未来将转变为人才公寓,张家口冬奥村在未来将主要作为酒店式公寓及康养中心,延庆奥运村将作为酒店对外开放。这给地产行业什么启示?


冯叔:北京冬奥会在地产方面的安排非常务实,特别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即场馆的可持续、运营的可持续,在功能、建筑和服务上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说的「平常日子中的快乐」。打个比方,办喜事穿婚纱,一辈子就穿一次,但平时不能老穿婚纱过日子,得考虑衣裳下次怎么使用,在哪种场合还用得着。


从房地产行业的专业角度来说,国内外大型赛事的运动场馆,经常会采用围绕场馆建立周边居住和特殊功能设施的方式,来提高使用效率。


现在大部分场馆都是政府做的。如果我们的模式、机制等能够再成熟一点,做好提前规划,后续的运营机制可以更加多样性,允许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实际上政府还能节省更多的资金、资源。


从民营企业的视角,会更关注场馆的后续运营。举个例子,五棵松体育馆就是民营的,它把长期的运营和空间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实现了空间的持续利用。


体育场馆的后续运营依然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空间。所以我觉得,未来在类似的场馆建设中,如果更多地引入民营主体、市场机制、专业机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会做得更好,而且政府也可以减少负担,同时社会也获得更大的收益。


03

:北京冬奥会另一大亮点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也将拉动3000亿元冰雪产业。地产企业如何转型抓住这一波红利机会?


冯叔:冰雪运动非常有意思。亚布力兴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大众滑雪为主的滑雪场,我就是在那儿学的滑雪。那时候国内还没有形成滑雪产业,就是个别点上有。


后来我也去过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万科松花湖滑雪场和二龙山滑雪场等,在国外,日本、加拿大等地的滑雪场也去玩过。


冰雪运动的确有其独特魅力。首先景色很干净,空气质量也好。其次,滑雪速度非常快,挑战也大,我滑雪时也曾因摔倒而受过伤。另外,滑雪时三五成群玩累了,泡个汤吃碗面,购物聊聊天也非常酷。


冬天的运动跟夏天不同,更能让人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虽然不会挥汗如雨,但身体在凛冽寒风中感受到运动的温暖,这种从容淡定和幸福感,是非常独特的体验。


十几年来,冰雪产业的发展确实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我周边几乎没有人会说没去过滑雪场,不管会不会滑,大部分人都去过。


冬奥会这种赛事,大型的运动会,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带动大家参与冰雪运动。


至于滑雪场等运动设施,大家倒也不必期待运动会与地产有强烈的联系。度假区、文旅地产、运动地产是房地产行业中特别窄的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盈利的滑雪场都是非常少的。因为它是季节性的,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四五个月,经营的时间很短。


那么,怎么去经营滑雪场的不动产?比如二世谷国际滑雪场,冬天滑雪,在秋天滑草,以此延长服务时间。另外公寓做得多,别墅做得少,把商业做得集中一点。


虽然总会有一些方法,但从全世界滑雪场的不动产经营绩效来看,想要持续有比较好的收益,是非常难的事情。


这从一个指标中,也能看出端倪。国外上市REITs是衡量物业品类经营绩效的指标。以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成熟市场为例,上市的不动产投资信托中没有滑雪机构。有的是什么?商业、公寓、物流仓储和医疗健康等。当然,个别滑雪公寓打包在物业资产包的情况肯定有,但单独的滑雪不动产是不容易上市的。


至于雪道的竞技比赛、雪具交易、行业赛事、观光游览等,那是另外一个行业。从不动产行业的角度来说,滑雪运动没有不动产不行,搞集体活动得在冰雪大厅,居住需要有滑雪别墅或公寓,吃喝玩乐需要在相关的商业配套里,但指望这些东西赚很多钱,我觉得是一个错误判断。


举个例子,加拿大威斯勒度假区是全球闻名的度假胜地,即使全球闻名,周围木屋的价格也时好时坏,虽然总体表现还算不错,离雪场比较近的房子也会涨价,但和市区的豪宅或公寓相比,这是一个非常窄的门类,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具有必然性。


我也知道,一些北京人会去崇礼买套房。前些天见到王石,我还问他,「冬奥场馆附近,万科还规划了住宅小区项目,目前怎么样?」他说,「好像在弄,但是我退休了,没了解那么详细。」


当然,大家也都知道,目前万科在北京及周边有4个滑雪点,分别是延庆石京龙、海淀西山、顺义莲花山和呼和浩特马鬃山城郊型滑雪场。另外,万科十年前在松花湖已经有一个冰雪事业部。


所以,围绕冰雪运动做公寓、住宅和商业的开发,我觉得有万科、万达、融创等房企,再加上当地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差不多就够了。而全国就这么几个滑雪点,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我觉得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可以说,任何一种运动都会带动一点房地产的事,但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些对地产的影响可以忽略。


04

:不少企业家是冰雪运动爱好者。冯叔是否热爱这项运动?企业家为什么热衷于滑雪?


冯叔:刚刚有提到,我大概是国内企业家群体中,最早的那一拨滑雪学习者。一开始在亚布力学滑雪,近几年没怎么滑了,其中一个原因是受伤,有一次在吉林滑雪时摔了一下,以至于现在还有骨裂缝,不能做剧烈运动,再撞一下可不得了。


我也知道很多企业家真的很痴迷滑雪。王梓木(华泰保险董事长)、张磊(高瓴资本)、孙冕(新周刊社长)和王石都喜欢滑雪。王石滑得比我好,他已经在尝试单板,而且也受过一些伤。


我觉得在喜欢滑雪这件事情上,企业家跟年轻人有三点是相通的:


第一,没滑过的人有好奇心,这跟我们小时候穷,坐着板凳在冰上出溜可不一样。企业家和年轻人一样有好奇心,所以愿意去尝试。


第二,滑雪是具有挑战的事,不会滑的时候会觉得速度特别快,要学刹车、拐弯、加速和减速,在这个过程中要跟滑板较劲。


有一次,我跟胡葆森、王石滑雪。那天老胡非要学单板,我就一顿操作猛摔跤,王石说摔100次才能学会,没摔够根本学不会。年轻人不停摔可以,但50多岁了不停摔,得有毅力才行,得有点挑战精神。


不论是创业者还是企业家,都是挺爱较劲的人,所以对这项挑战运动都挺有感觉。


第三,滑雪还是一项挺纯粹的社交活动。很少会出现一个人背着滑雪板去滑雪的情形,都是一伙一伙儿去。七八年前,一到冬季,大家就一帮人都去了,不管是去国内的滑雪场,还是去欧洲,都是一伙人去。


所以滑雪时,虽然有人在初级道,有人在高级道;有人是单板,有人是双板,但是,大家是一个群体,有交流。聊聊天,互相切磋一下,之后吃个饭、喝点小酒、说说话,我觉得特别舒服。


这三点,大概是大家都比较喜欢滑雪运动的原因。反例是高尔夫,两个人也能玩。滑雪一去至少七八个人,有时候家属也跟着一起去,那就是一大帮人。好奇心、挑战性和纯粹的社交,都是滑雪运动的魅力所在。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风马牛地产学院

主编 王滔 编审 陈润江 顾问 王淑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冬奥会   滑雪场   不动产   场馆   开幕式   北京   冰雪   企业家   公寓   好友   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