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清洁工”造福人类,西方凭啥硬扯“中国威胁论”?

“一超独霸”在太空领域绝不是好事,因为“霸主”很容易在太空中为所欲为,只有保持一定的平衡才有助于人类共同开发并和平利用太空。


近来,一颗名为“实践-21号”的中国卫星引发了国际航天界的高度关注。美国空间态势感知公司称,中国“实践-21号”卫星完成了“惊人之举”:靠近一颗失效的北斗导航卫星,将这颗北斗导航卫星拖到了“坟墓”轨道,之后“实践-21号”又回到自己的运行轨道。

在太空垃圾愈发困扰和威胁人类航天事业的今天,“实践-21号”卫星展现的技术本应值得世界期待,但从西方舆论来看,它们却似乎并不愿意这样想。

“实践-21号”开先河


在中国“实践-21号”卫星的这次操作中,失效的北斗导航卫星停留在地球同步轨道,而“坟墓”轨道在正常的地球同步轨道大约300千米之外。“坟墓”轨道用于放置失效的卫星,以降低其和正常卫星碰撞的风险。


“太空清洁工”造福人类,西方凭啥硬扯“中国威胁论”?

“实践-21号”卫星清理太空空间碎片模拟图。图源:GJ


地球同步轨道距离地球表面约36万公里,而且与地球的旋转同步,因此很多通信卫星、导弹预警卫星等航天器在这一轨道运行。但随着卫星的增多,加上卫星之间必须有一定间隔,导致这条轨道越来越拥挤。为了提高这条轨道的利用率,很多接近失效的卫星就会通过自身动力进入“坟墓”轨道,让出位置给新发射的卫星。

但也有出了故障的卫星无法通过自身动力进入“坟墓”轨道,这就会成为地球同步轨道的大件太空垃圾。如果要将其拖离轨道,就需要专门用于清理太空垃圾的卫星帮忙,而“实践-21号”就承担了这一任务。

其实,“实践-21号”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部门早就公布了该卫星的用途。“实践-21号”去年10月24日被送入太空,中国航天部门当时就表示,该卫星主要用于空间碎片(也被称为太空垃圾)减缓技术试验。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卫星任务徽章来看,“实践-21号”应该释放出了一张“大网”,将目标卫星兜住,然后拖放到目标轨道上。虽然国际上对清理太空空间碎片提出了很多方案,已经有一些商业公司打算进行测试,但是还没有任何机构进行实际操作过,“实践-21号”无疑开了先河。


“太空清洁工”造福人类,西方凭啥硬扯“中国威胁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发布的“实践-21号”任务图标。图源:GJ


太空垃圾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影响正常运行卫星的安全,还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造成威胁。

去年11月15日,俄罗斯进行了一次反卫星试验,试验后出现了1500多块可以跟踪到的轨道碎片以及数十万块较小的轨道碎片,这些碎片分布在国际空间站运行轨道周围,导致航天员多次紧急躲避。

去年5月,俄罗斯航天局称,整个2020年,系统记录下国际空间站(ISS)有220次差点与太空垃圾相撞。

去年3月,美国一颗正常运行的卫星突然解体事件也引发高度关注。当时,美国代号为NOAA-17的退役气象卫星在太空解体,过了七八天后,另一颗其他国家的现役卫星因不明原因也在太空解体。考虑到这颗卫星与NOAA-17轨道非常近,有可能是美国卫星解体后的碎片击中了该卫星,导致解体。

根据美国国防部最新公布的信息,目前直径10厘米左右的太空物体数量约为39000个,直径大于1厘米小于10厘米的太空物体大约50万个,加上7000多颗人类发射的卫星,地球近地轨道的太空早已被密密麻麻的太空物体包围,太空环境不断恶化。


遭遇西方歪曲解读


各种太空空间碎片的不断增多也推动了太空垃圾清理技术的发展。

目前,主流的清理技术包括电动系链系统移除技术、交会捕捉移除技术、喷射移除技术、激光主动移除技术、充气阻尼移除技术、太空拖网等。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太空拖网、“鱼叉”、风帆和机械臂等各种工具,将捕获到的太空垃圾拖到其他轨道,或拖回到地球大气层燃烧分解。

对太空垃圾清理技术的一般要求是,成本要低,最好能一次发射处理尽量多的垃圾且不能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废弃的大型航天器在坠入大气层时必须可控等。

从“实践-21号”的任务来看,主要涉及太空交会、太空拖网等技术。“实践-21号”不仅能够精确定位和自由变轨,还自带一套太空碎片清理设备,有能力清理危险的太空垃圾。从工作职责上来说,“实践-21号”卫星可以说是“太空清洁工”,它能清理某些轨道上危险性较大的报废航天器、末级火箭以及航天器遭遇撞击形成或者自然脱落下来的碎片等,可以说是一些重要航天器的“保镖”。

“实践-21号”的太空垃圾清理技术,对人类可持续利用太空显然是一件好事,但西方媒体却将此事用于渲染“中国威胁论”。

西方媒体宣称,这是一个军民两用的技术,既能够用来清理太空垃圾,也可以用来攻击敌方卫星。甚至一些美国媒体开始渲染“中国威胁论”,认为“实践-21号”是中国向美国展示“太空战”的实力,对美国所有的卫星都形成了威胁。

客观来讲,航天技术的技术路径与军事确实密不可分。但只要对西方航天技术稍作考察,便不难明白这是西方媒体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航天技术发展,所以才会将“实践-21号”与“中国威胁论”联系起来,给人一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感。

去年4月,美国军火巨头诺·格公司的“任务延寿飞行器”(MEV-2)在轨服务飞行器成功地与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通信卫星”(IS)10-02在轨卫星实现了对接。这是在轨服务飞行器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首次与一颗现役商业卫星对接,两者未来5年将保持对接状态。这颗商业卫星于2004年发射入轨,目前星上燃料已所剩无几。

通俗地讲,诺·格公司MEV-2飞行器的主要任务是给“国际通信卫星”进行“太空加油”,以延长“国际通信卫星”的使用寿命,是在轨操作应用范畴的一种,而“实践-21号”也属于在轨操作应用范畴。

根据当前在轨操作涉及的应用范畴,将空间任务分为以下3类:轨道机动、在轨服务及轨道清理。诺·格公司MEV-2飞行器属于在轨服务,“实践-21号”属于轨道清理。

在轨服务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军事潜力,能够对各种军用侦察卫星、导航卫星甚至空间机动作战平台进行在轨维护和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军队的信息支援能力和太空控制能力。同时,在轨服务系统在战时可以适时参与空间作战,对敌方航天器实施空间干扰、捕获或损毁,从而保证己方掌握制天权和制信息权,提升空间作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业界普遍认为,在轨服务技术在军事航天领域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己方的空间战略威慑力。

目前,美国的在轨服务技术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各国,已开展和正在计划开展的在轨服务项目主要有“自主交会技术验证卫星”“轨道快车”等,无论在低轨道还是高轨道,都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经验。

换句话说,无论是在低轨道还是在高轨道,美国都具备“修理”别国卫星的能力,只看它愿不愿意,或者敢与不敢。

美军才是最大威胁


虽然美国军方和媒体经常炒作他国的反卫星战力,但美国实际上才是反卫星能力最强的国家。在反导反卫星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支撑下,美国不仅装备了大量具备反卫星能力的反导拦截弹,还大力发展激光、天基反卫星武器等反卫星手段。


“太空清洁工”造福人类,西方凭啥硬扯“中国威胁论”?

美军试验反卫星导弹


目前,美国海军装备的“标准”-3反导拦截弹的反卫星能力已经得到了验证。2008年,在美国海军“燃烧冰霜”行动中,宙斯盾战舰使用“标准”-3反导拦截弹击毁了失控的卫星,证明了反卫星作战能力。即将完成研制的“标准”-3Block2A射高约1500千米,大部分低轨道卫星都在其拦截范围之内。

美国地基中段反导系统(GMD)装备的GBI拦截弹射高可达2000千米。除了用于拦截洲际导弹,也具备一定的反卫星能力。GMD系统共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44枚地基拦截弹(GBI)。美国还计划为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增加20枚GBI导弹。到2023年,美国将拥有64枚该型拦截弹。

除了上述“硬杀伤”反卫星武器,美军也在积极部署“软杀伤”反卫星装备。比如美国太空与导弹系统中心已经装备了改进型CCS Block 10.2反通信系统,该系统从2020年开始投入使用,可以干扰敌方的卫星通信能力。

美国发展反卫星技术既有专门立项的项目,也有反导系统掩盖下的项目,还有军民融合项目,种类齐全,软硬杀伤手段都有。可以说,美军才是太空安全的最大威胁。

美国一方面大力发展反卫星技术,部署反卫星武器;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军方又极力渲染他国发展这种技术,继续维持太空霸主地位的企图昭然若揭。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看,“一超独霸”在太空领域绝不是好事,因为“霸主”很容易在太空中为所欲为,只有保持一定的平衡才有助于人类共同开发并和平利用太空。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春水 杨一帆

编辑 深海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中国   太空   通信卫星   航天器   清洁工   美国   碎片   轨道   垃圾   人类   能力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