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2012年 12月13日 星期四 阴

6点30分列车到达武夷山车站,乘上前来接站的大巴,去下榻的饭店“霞客酒店”吃早餐。早餐是一人一个鸡蛋、一个豆包、一个馒头,大米粥管够。菜是不同风味的几盘咸菜和一点很咸的酱豆腐;豆包和馒头小巧玲珑,三口两口就能吃完。早餐后去游览武夷山的第一个景点“天游峰”。其实武夷山不是山名而是地名。

乘大巴到景区门口,一路上看到的景物都是一晃而过,来不及仔细观察。从景区门口到天游峰乘景区游览车,然后是一段步行,可以边走边欣赏两旁景物。这里有一丛丛的翠竹,高大挺拔,景区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凤尾竹,以前对竹子的分类只知道大竹子小竹子,没想到它们还有这样的分类,比如绑竹筏子的粗竹子竹笋是可以吃的;撑竹筏的竹竿是苦竹,它质地坚硬,竹笋不能吃;而丛生的凤尾竹只是观赏的……

路过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茶洞”两个大字,石头上方是一株茶树,我们以为这就是武夷山闻名世界的“大红袍”茶树,导游告诉我们不是,因这里有古茶树,传说“甲于武夷”故为茶洞。武夷山的“大红袍”其实是用那几株大红袍树上的枝子扦插而成,保存了大红袍百分之九十五的精髓,否则人们就不可能喝到“大红袍”茶了,而那真正的古树大红袍只有中央领导才能喝到。路旁有许多高入云天的树,笔直的干,翠绿的叶子,这是杉树,有一种形状相似但色彩不同的杉树,是水杉,因为它是要落叶的,现在叶子已经变红。还有许多桂树,非常大,有的还有稀疏的白花,依稀闻到花香,这是四季桂,它是四季都可以开花的,不只是8月。这里还有一种桂树叫丹桂,只有八月开,花朵颜色是红黄色的,但她长在悬崖上。

一路上看到许多奇形怪状的山峰,它们的奇异在于都是一块大石头突兀而起,以其形状命名:仙凡真境——接笋峰、丹运翠屏——隐屏峰、双乳峰、官帽峰、笔架峰、玉女峰……这些山峰不显崔嵬,却很奇特,独石成峰,峰顶却植被茂盛,仿佛一个个巨人头上戴着厚厚的帽子。

来到天游峰脚下,看到的是万丈峭壁,直上直下。这里是丹霞地貌,红色的岩石在自然风化中略显黑黄。爬山是要从他的侧面上去,天游峰位于六曲溪北,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为武夷第一胜景。传说这是一只乌龟,因羡慕此处仙女洗澡,不再回归东海,后被玉帝点化成石山。在它的脚下抬头可以清晰看到乌龟的头,爬山的路是沿着它的脊背蜿蜒而上。石级是凿刻而成,旁边有石灰栏杆可扶。共有880个石级,石级不高,抬腿落脚并不费力,如果爬过泰山,这就是小菜一碟,所以很快就爬上去了。当然汗是要出的,山虽不大,在这里也是第一高峰,再加上这里温度较高,又穿着保暖内衣,感觉衣服湿透了。站在山顶回视山下,哇,好美呀!千姿百态的山峰散布在绿色峡谷中,一条绿水在山峰中萦绕不断,云雾在山峰身上缭绕,犹如一条条飘飞的玉带,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真是一幅彩色的山水画卷。

在天游峰山顶,又看到了一丛高大的凤尾竹,虽然这样的景观武夷山到处都有,但在这一块大石头形成的山上生长的如此茁壮,不能不令人惊叹。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山顶的一个小水潭里,竟然还生长着荷花,没有花朵,但叶子亭亭玉立;她旁边的青石板上生长着一大片仙人掌,这种沙漠里的骄子在这里与荷花相伴,真是一大奇观。

天游峰上有一个比较宏伟的楼阁,是宋美龄跳舞旧址,上面挂着三个牌匾“宋美龄跳舞旧址”“遨游霄汉”“天游阁”,据说是为蒋介石来游修建的,后山还有“介石公园”的牌楼,下山的路是专为将介石来时乘轿子上山准备的,路比较平坦宽阔,蒋介石最终没来,因为4·12政变,他忙着打内战,后又被张学良、杨虎城挟持,无暇游山玩水了。我们则顺此路返回山下。从上山到下山,历时两个半钟头,出一身汗,观人间仙境,一大乐事!

回来的路上,观赏了翠屏峰下,朱熹讲学的地方,对这位老夫子没什么好感,就是他的理学把妇女压在最底层几千年,不过毕竟是一带宗师,我就大人不计小人过了,毕竟他的理学也已随着时代的变迁对我们没什么影响了。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景区门口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御茶园,即茶洞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茶洞碑文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攀天游峰的路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俯瞰武夷山水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天游峰顶建筑

本来下午的行程是“九曲溪漂流”但当地导游说今天买不到票了,游览景点要略作调整,下午要游一线天和虎啸岩。跟团就得听导游的,所以尽管上午爬山很累,下午也不得不继续爬山。

一线天是三个洞相连,进洞前导游一再告诫,心脏病、高血压、腰围超过3·5米的不要进去。因为里面有一段路非常狭窄,空气也不好,胖子进去会被卡住,前进不得后退不得。我们都兴致勃勃,想去探险。进入第一个洞,就感觉里面黑乎乎的,这个巨大的窟窿里,只有头顶一线天光投下来,勉强能辨认脚下的石级。台阶逐渐向上、向前,空间越来越狭窄,游人只能排成一队慢慢移动。左右是笔直的峭壁,上面湿漉漉的,似乎有水渗出;脚下的石级很滑,行走都小心翼翼。再往前走,空气里传来异味,据说这里住着白蝙蝠,但我们没看见,不过空气是很污浊。这时前边的人停止不动了,原来在二洞和三洞拐弯的地方真有人被卡住了。抬头看,天只有一线,小水滴从上面掉下来,好像下起了小雨,人们被堵在这狭小的石缝里,不能移动。前面开始有人喊:向后转,过不去了!我们乘势从原路返回,然后从侧面进入第三洞。这所谓的三洞其实就是山底的一个大石穴没什么好看的。在等待团友的时间里我们观赏了四周的景象,对面石山峭壁上是大大小小圆形的小洞,导游说那是神仙住的地方,大神仙住大洞,小神仙住小洞。有几个团友回来了,他们穿越了一线天,说前面和后边没什么区别,只是拐弯的地方险要和狭窄,三五步也就过去了。想到此生也就是来这里一次了,没走完一线天有一丝稍稍的遗憾。

下来就是爬虎啸岩了,虎啸岩为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四壁陡峭,屹然独耸,因山形似虎,大风袭来时松涛声及岩洞里回荡之声如呼啸阵阵,相传有仙人骑虎咆哮其上,故名虎啸岩。通往虎啸岩的又是一路石级,拾级而上的人们大都拄上了拐杖,没带拐杖的人就随手折一节竹竿当第三只腿。

该爬虎啸岩了,这里有两条路,一条险要,也很费劲儿,要从老虎背上爬上去,俗称好汉坡,爬上去的就是好汉;另一条路平坦,可以从侧面走到老虎嘴,俗称懒汉路。大部分团友选择了后一条路,我和我的两位同学还有一对夫妇一行五人选择了爬“好汉坡”。天梯台阶曲折上行,所有的石级都在峭壁上凿刻而成。因为是一直向上,爬几步就要喘喘气,汗水不断,内衣都贴在了身上。爬到半山腰,回身远眺,武夷山水又是一番景象:天游峰披上一层白纱,其他群峰在云雾缭绕中千姿百态,九曲溪的绿水在山脚下萦绕。中间歇了一气,浑身又有了力气,一鼓作气,爬上了山顶,回首身后峭壁,心中有点自豪:终于当了一次好汉!

山顶有一个小小的寺院,叫天成禅院,转过山头,是观景台,这里可以俯瞰山下美景,武夷山水尽收眼底。过了观景台,有一座铁索桥,叫定命桥,有许多有情人在此挂锁定命,把彼此的命运拴在一起。我们在此拍照留念,返回的路上,发现同去的夫妇两又返回来了,原来他们没在定命桥上留合影,怕以后留下遗憾,是返回来请导游给照定命桥的合影的,可见其伉俪情深。

返回的路是虎啸岩的另一面,一架天梯挂在峭壁上,只容一人通行,当然仍是石级,站在上面,有恐高症的人一定会腿软。下了天梯,再下一段山路,就到了两路的汇合点。峭壁上有一个大型的观音石雕,不少人烧香敬拜,略作停留,转过老虎舌,在导游催促下赶往乘车处。大家都在等我们,见了面不少团友竖起大拇指说:真了不起!我也挺自豪的不谦虚:终于当了一次好汉!

浑身汗水很是不爽,真想早点回旅馆休息,但购物是对导游的支持,而且是旅游的必要环节,不能不去。同时因为内衣被汗水浸湿,没多带衣服,就在导游的忽悠下买了一身竹炭内衣,给女儿买了个保护颈椎的小保健品,花出了来旅游区的第一笔钱。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游记)武夷山第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武夷山   大石头   石级   虎啸   峭壁   景区   好汉   山峰   山顶   导游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