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太阳系当中有着无数的天体,它们组成了璀璨的星空。曾经因为人类的探索技术有限,所以只能探测距离我们较近的行星“兄弟”。随着航天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探索范围拓展到了更远的地方,这里的天体与我们心中的天体形象相差甚远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宇宙中的天体


70亿公里外的探测器,传回了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小行星的惊人图像,科学家表示:“从未见过如此星体”。究竟是什么模样的天体让科学家如此震惊?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又有多远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神奇的MU69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吧。

造型奇特的星体

在正式了解这颗造型奇特的小行星之前,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拍摄照片的摄影师。这位“摄影师”是来自美国的“新视野号”,也可以称为新地平线号探测器,它于2006年1月开始服役,迄今为止已经工作了16年了,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摄影师。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不平凡的“新视野号”


新视野号的主要任务是探访冥王星及其卫星,在探测结束之后再前往柯伊伯带去探测那里的小行星群。直到2020年的7月8日,新视野号已经飞行了约70亿公里,飞行至距离地球66亿公里外的位置时,它造访了人类迄今为止探访的最遥远小行星“天涯海角”,也可以称为MU69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新视野号将探测冥王星


值得一提的是,传回的图像显示,MU69明显“不走寻常路”,因为长相非常的奇葩,与过去人类见到的宇宙天体都不一样。从图片上可以看出,MU69长得不太立体,看上去非常的扁,更重要的是它像是由“两个天体”共同组成的,像是一个雪人。当然不少中国网友认为这个奇葩的小行星,长得更像“葫芦”,还调侃说不定是宇宙当中孕育的“葫芦娃”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不走寻常路MU69


MU69最早被人类发现是在1997年的6月3日,由我国的天文学家朱进在河北省的兴隆观测基地发现。到了2002年时,国际小行星中心才正式给这颗行星编号为9668。而到了2008年时,国家天文台经过申请被批准后,给这颗小行星起了个浪漫的中国名字叫做“天涯海角星”。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兴隆观测基地


确实,从它与地球之间遥远的距离来看,天涯海角这四个字很符合它的位置特征。MU69的表面是淡红色的,从照片来看,组成它的两个部分大小不一,并且都算不上是“球体”,因为非常的扁平,像是来自二维空间一样。科学家们称如此形态的星体是从未被发现过的,它的这两个部分为不对称的叶状结构,至于为什么会长成这种样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小天体MU69的高清影像


相关数据使科学家推测:

该形状结构应该是在一个 “温和”的动力学环境下形成的,例如可能是由相互绕转的双小行星以非常缓慢的速度相互靠近接触形成的,但不清楚什么样的机制能够将其角动量耗散掉。

MU69的总长度约为31公里,最宽的部位大概19公里。初步观测它并没有自己的卫星,并且其表面的淡红色和柯伊伯带内的天体非常类似。许多科学家认为它可能属于“相接双星”,毕竟MU69的两个构成部分颜色几乎一模一样。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人类想象中的MU69


“这是一颗完美的‘相接双星’。”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行星天文学家 Michele Bannister 说,“在成千上万的经典小天体中,这是一个华丽的选择。”


至于为什么MU69呈现出了淡红色,而不是雪白的颜色,新视野号的科学家表示是阳光照射其表面冰面之后的成果。并且指出,虽然不是雪白的,但不可否认的是MU69的表面一定有着厚厚的冰层,这些冰层的明暗程度不一,导致反射的光线也不一样,最终改变了它的颜色。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MU69的表面有着厚厚的冰层


此外,因为MU69所处的柯伊伯带当中异常的寒冷,所以就意味着自太阳系形成以来,它一直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状态,因此对人类研究太阳系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新视野号传送回来的图像来看,这颗小行星的表面撞击坑还是比较少的,可见其受“干扰”程度比较低。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新视野号拍摄MU69的飞行路径


小行星表面环境的演化

人类之所以不远万里,也要让探测器去造访这颗小行星,是因为这里的小行星对于我们追溯太阳系起源,甚至是地球的起源都能提供丰富的信息。想象一下,在40多亿年以来,柯伊伯带内的小行星们基本没有变化,厚厚的冰层封住了它们的“容颜”,使得其看起来一如当年。因此,人类如果可以得到更加详细的数据,就能窥见40多亿年以前的太阳系到底发现了什么,这难道不令人激动吗?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柯伊伯带的真实照片


不过,科学家指出,小行星的表面环境还是会发生变化的,具体要看形成的时间,而这种表面环境的改造机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瞬时改造,另外一种则是长期改造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小行星表面形貌想象图


首先是瞬时改造,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撞击事件,第二则是潮汐效应。上文中介绍MU69的基本情况时有提到,它表面的撞击坑还是比较少的,立体相机的观测结果显示最明显的撞击坑直径大小约为7公里,深度则小于两公里。所以从这一情况来看,MU69受撞击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潮汐效应


潮汐效应则指的是当小行星路过较大的行星时,会受到其强大的引力,从而改变自己的表面环境,甚至说光学特性都会有所改变。从MU69所处的柯伊伯带来看,附近鲜少有大质量行星路过,所以潮汐效应对它的影响应该也不太大。

其次就是长期改造机制了,我们常说“美人难敌岁月”,小行星也是如此,其诞生的时间越久,受到长期改造机制的影响就会越大。在这一机制当中包括YORP效应、太空风化、热疲劳和静电悬浮三个方面。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小行星和地球


太空风化为例,因为像MU69这类小行星一般是没有大气层的,这就意味着其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层”。所以不论是太空之中的带电粒子流轰击还是小陨石的撞击,都会改变其表面特征。

可见,小行星的表面环境还是会有细微变化的。不过相较于大质量行星而言,小行星的状态明显更加原始,因此能够提供给人类更加古老和真实的数据,这也是我们一定要去探索小行星的原因。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小行星发现太空风化成因的铁晶须


太阳系内的其他小天体

其实除了新视野号造访的MU69以外,人类在这些年也尝试过研究其他太阳系内的小天体。不论是使用望远镜进行观测,还是直接使用探测器前往,总之到最后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上文之中,大家对MU69最深的印象应该是源于它奇特的造型,毕竟天体在我们心中大部分都是球形的,哪怕有些球形不太规则,也不会像这一颗这样奇怪。但是随着更多小行星被人类发现,其形状就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创造力”到底有多强。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宇宙——人类最后的边疆


比如说美国OSIRIS-REx探测器发现的B型小行星,这颗小行星是该探测器与2018年12月3日发现的,给其命名为Bennu。从传回来的图像来看,这颗小行星的外形也很奇葩,就像是一个陀螺一样,如果它能像磁星那样“旋转跳跃”,就完全是陀螺精在世了。

Bennu的平均直径为490m,自转周期4.296h,平均密度1.19g/cm3 ,反照率 0.044,孔隙率50% 60%,这表明Bennu很可能也是一颗碎石堆结构小行星。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Bennu的外观


此外还有不少小行星也被留存了影像,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还需要介绍一下另外一种很重要的小天体,就是彗星。提及彗星,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彗星撞地球”事件的传言了。实际上,很早人类对于彗星就有了认识,比如我国的《史记》当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夜空中最亮的彗星


彗星因为自己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太阳系当中的时间胶囊。在迄今为止发现的彗星之中,人类最熟悉的就是哈雷彗星了,这一彗星正是源于柯伊伯带,其运行周期大概是76年

在2014年时,欧洲航天局发射的罗塞塔号传回了好消息,这一探测器实现了人类登陆彗星的梦想,被登陆的彗星是1969年时苏联科学家丘留莫夫发现的67P。让人意外的是,67P和MU69的形状非常相似,都是由双叶形结构组成的。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彗星掠过地球的画面


新视野号的其他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新视野号作为经验丰富的摄影师,除了传送回了有关最远小行星MU69的相关图像信息以外,对首要探测目标冥王星以及它的卫星卡戎,也进行了详细的探测。

通过新视野号传送回的照片能够看出,冥王星因为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很远,反而让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外貌。首先当然就是其表面的冰川和广阔的冰海了,看起来非常的壮观。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冥王星最大的卫星卡戎


其次是在2015年7月传回的照片当中,展现了冥王星表面存在着一个“心型”,这颗爱心的跨度达到了2000千米,科学家判断应该是由液化氮冷冻组成的,给其命名为汤博斑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心型的汤博斑


此外,新视野号在2015年探测时也造访了卡戎,最近时的距离仅有27000千米。其实人类对于一颗卫星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关注,是因为多年之前的误会。过去的探测科技十分有限,所以对于行星的质量大小大多都是推算出来的,不少人可能还记得当年上学的时候学习的明明是太阳系内存在着九大行星,可是到后来官方说法就变成八大行星了。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新视野号拍摄的卡戎


这并不是错觉,从前确实有九大行星其中就有新视野号探访的冥王星。不过后来科学家发现冥王星的质量计算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因此它惨遭降级,被踢出了九大行星,而在它身边与之共舞的卡戎对这件事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78年,当冥卫一卡戎被发现后,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通过冥王星和卡戎之间的引力,才第一次正确测算出冥王星的质量,结果证明冥王星的质量仅为地球的0.2%。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清冷的冥王星


当我们对比卡戎和冥王星之间的大小差异时就会发现,卡戎的直径已经超过了冥王星的半径,质量也达到了冥王星的八分之一左右。因此,它看上去并不像是冥王星的卫星,反而像是陪伴冥王星一起旋转的兄弟,许多科学家此前就将其判定成了双星系统

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

卡戎和冥王星


以地球的守护者月球为例,其质量只有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左右,所以能被地球牢牢地潮汐锁定。而卡戎和冥王星之间的潮汐锁定却是相互的二者都是以固定的一面朝着对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说月球和地球是这样的关系,那么地球上就永远有一半的人类看不见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9

标签:小行星   人类   星体   冥王星   太阳系   天体   彗星   行星   科学家   新视野   图像   表面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