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之火汇于肺!三味药小方子,清肺热、泄肺火、止肺咳

关注中医养生,对中医学有兴趣的人,特别是有肺部疾病的患者朋友,都会听到一句话,叫做“肺为储痰之器”,今天我们把这句话稍作修改,变成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肺为储火之器”。

一身之火汇于肺!三味药小方子,清肺热、泄肺火、止肺咳

大概是2016年的时候,有一个退休的机关干部来就诊,看一个怪毛病,每到下午的时候身上就发热,坐立不安,尤其是到了下午四五点钟,发热更明显,他本人平时比较注重养生保健,出现这种情况以后,自己觉得是个问题,就来看看。当时正好下午四点多钟,触诊发现摸上去的确热,但按下去的时候却又不热了。舌诊发现舌红苔黄,脉细数。然后就问他除了热之外,是不是总咳嗽,鼻子也觉得干,还有气管炎?

我这一问,他像是遇到了知音,连忙点头称是。其实,这个患者属于肺中有伏热的典型例子。于是给他药用泻白散加减,大约4剂之后,不但咳嗽症状大大缓解,皮肤发热的现象也逐渐消失。

一身之火汇于肺!三味药小方子,清肺热、泄肺火、止肺咳

很多朋友可能不太清楚什么是肺中有伏热?其主要表现就是咳嗽,皮肤发热,尤其是下午四五点钟最明显,且舌红苔黄,脉象细数。这种现象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身上特别多见。我们的肺,平时主输布和行散津液,是“水之上源”,好像一个水库。如果水库都干旱着火了,那还不得天下大乱啊?因此,肺有伏火,就会全身大乱,有诸多症状。肺气因火邪而不降,我们就会咳喘。因为肺主皮毛,且肺金旺于酉时,故而下午皮肤发热。但是这种热,仅仅局限于皮肤,你仔细按下去就不热了。另外,肺开窍于鼻,其门在喉,所以出现鼻干、咽干。

一身之火汇于肺!三味药小方子,清肺热、泄肺火、止肺咳

此时,有朋友可能会问什么叫“伏热”啊?这个“伏”字怎么理解呢?其实伏,代表着潜伏、潜藏,代表着不明显。肺有伏热,就是肺里面的这种热,不严重,对津液的伤害又不是特别明显,但持续存在,不易清除。这和肺有实热的人就大不一样了。

一般面对这种情况,有经验的中医大夫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桑白皮能够清肺热、泻肺气、平咳喘;地骨皮可以清肺热、滋肾阴。一般和大米粥服下,米粥和甘草能够养胃,固护脾土,使得津液化源充足,培土生金。临证常会加减应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一身之火汇于肺!三味药小方子,清肺热、泄肺火、止肺咳

最后,再多说几句,肺为娇脏,害怕燥热之邪,却偏偏易受热邪困扰,比如肝火旺的人,容易咳嗽、干咳,这就是所谓的火木刑金,源于肝木的火,生生害到肺金。再比如说肾阴不足的人,往往肺阴也不足,常常干咳,甚至咳出血丝。

一身之火汇于肺!三味药小方子,清肺热、泄肺火、止肺咳

所以我说,肺是储火之器。在此给大家介绍两个穴位,对于肺热有比较好的作用,就是尺泽穴和大椎穴:尺泽穴能调上焦气血,清肺热,泄肺火,降逆止咳;大椎穴能“泄胸中之热”。二穴相配伍,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如果能搭配运用照海穴,效果更好。

一身之火汇于肺!三味药小方子,清肺热、泄肺火、止肺咳

好了,这篇文章就到这里,关注我@呼吸科专家杜教授 ,带你了解更多的中医知识,为你的呼吸系统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咳喘   桑白皮   津液   方子   支气管炎   甘草   患者   中医   皮肤   下午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