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过年的几天,免不了带着双胞胎兄弟走访了亲友,参加了几场聚会。

嘴甜爱笑的弟弟,被长辈们连连夸赞:“这孩子真聪明呀!”“细毛真可爱!”“细毛太懂事啦!”有几个亲戚还私下问我们夫妻:“平时是弟弟更聪明些吧?”

我们只是尴尬微笑,摇摇头,小声回答:“大多数时候,哥哥更聪明更厉害。”

然后众人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再看下在一边安安静静的哥哥右右。

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发现生活中讨喜的一般是活泼、嘴甜的孩子,而实际上,被忽视的安静孩子,往往是隐藏的“学霸”。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错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1

安静的双胞胎哥哥,在各方面“吊打”活泼的弟弟

我家双胞胎兄弟,一直在同一个屋檐下长大,没有分开过。出生就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弟弟月子里就会冲人笑,几个月时家人都爱逗得他咯咯地笑。一开始,哥哥在各方面都显得木讷很多。

但到了3岁时,我开始给孩子教一些东西,两兄弟的情况就反过来了。

学古诗,五言绝句,基本是我带着读一遍;再给孩子讲一遍每一句诗的意思,整首诗的意境,诗人当时的生活处境;再带着两兄弟一句句诵读3遍。哥哥这时就能背出整首古诗,大致意思也能说出一二。

弟弟了?结结巴巴再学个20分钟,我再纠正各种发音,最后只能我放弃。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小猫和妈妈一起钓鱼,它总是去抓蝴蝶、抓蜻蜓,没钓到鱼

背单词,用最傻的方法:看单词卡片教孩子,读过几遍,哥哥10个单词能认得出7、8个。在强化复习下,几天后,半个月,几个月后再问,哥哥也能记得七、八成单词。

弟弟一般学得慢,忘得快,基本我是在给弟弟巩固,哥哥去其他房间玩积木啦。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你要说这是语言学习,可能哥哥是强项。那看看思维上吧!

我教孩子认时钟,就认几时整,几时半。过一阵子再讲,两兄弟都不太熟悉了,我就再讲。再讲过一遍后,哥哥就明白了看长腿哥哥分针是指12,还是指6,认识是“整”,还是“半”。

弟弟反复讲,还是一头雾水,似乎总不开窍。

哥哥平时会自己独立玩玩一套逻辑思维游戏,弟弟是玩一下,基本刚摊开就不玩了。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你说活泼的孩子运动能力应该好些吧?

没错,哥哥协调能力不太好,有时跑着跑着还会摔跤。

两兄弟学了一年打篮球。开始明显弟弟打得好些,什么新动作都能很快学会。哥哥本身是左撇子,有时左右手都得想半天是哪个,什么都慢半拍。

但现在哥哥每次打篮球,控球力度都比弟弟好不是一点半点。我没有给哥哥加课,教练也没有。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你要说悟性吧,其实哥哥基本属于慢半拍甚至慢一拍那种,学习的初级阶段基本都是憨憨的样子,但肉眼可见的努力和进步。

可幼儿阶段,哥哥这种安静型的“学霸”,没法显山露水,外人甚至家里一起居住的所有长辈,都会更喜欢弟弟这种孩子,认为弟弟更聪明。

2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活泼外向的孩子更聪明呢?“错觉”是怎么产生的呢?

弟弟有个很大的优点:自来熟。

上个周末,带俩孩子上了寒假后的第一次篮球课。回家路上,弟弟看到篮球课的一个同学在前面(这个孩子有1个半月没见了),他开心地大喊同学的名字。

那个孩子搞不清楚状况,回头问弟弟:“干嘛?”多亏他妈妈机智,说了句,“再见”吧!

然后弟弟也开心地和这个同学说“再见”。刚一起打过篮球,最多一周见一次,离开一会又能如此亲密地打招呼,打招呼后只为说一声“再见”。

弟弟的这种热情,确实有一定的感召力,老师和同学评价也很高(同学的评价,是哥哥反馈的,应该比较真实)。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社交型人格的孩子,受人欢迎,大家自然也觉得外向的孩子更聪明。比如《忆江南》这首诗,他和哥哥都能背,但老师问谁愿意上台表演节目时,全班经常只有弟弟举手。后来就成了他教全班背《忆江南》,还给同学们讲诗词的故事。小朋友一脸崇拜。

弟弟心细周围有什么新鲜事物,总能最先发现,哪怕家里多了一箱卫生纸。

心细自然也就体贴暖心些。我右手前阵子摔伤了,弟弟每次牵我右手,总会问我:“妈妈,你手好些了吗?还痛吗?”然后温柔地轻轻牵着我。

哥哥呢?即使我再三提醒,他也是直接一手抓过来,我真是惧怕的。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社交能力强、心细,这两点不都是优势吗?

是的,是优势。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会在情感上投入很多的时间,会因一点小事就哭鼻子(我家弟弟是如此)。

喜欢新鲜事物,但每件事物的持久性都不强,专注力不够,就无法发展专业性。在基础学习阶段,专注力又是非常重要的。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蒙台梭利说:“注意力和专注力标志着儿童内在生命的成长。”

个性活泼或者调皮好动的宝贝,天生就不如安静的孩子专注力高,这点大家还是公认的。

而锻炼专注力,可以多鼓励孩子在特别有兴趣的方面,尽量每次多玩一会。

比如走迷宫、画画、玩积木、看绘本(喜欢哪类书就看哪类型),这些活动都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不推荐长时间看电视。

我们更需要鼓励和关注的,其实反而是家里安静“弱势”的那个孩子。

3

安静的孩子,需要家长的一顿“彩虹屁”

我家哥哥右右偏向5号探索型人格,生活中喜欢做个“观察者”。他表面上话不多,但很多事情非常清楚,逻辑性也很好,和我们夫妻争辩,有时候我们还不一定能赢。

他比较冷静、分析力强,确实比弟弟也更好学。“闷骚”的他,喜欢默默观察然后“一语道破”。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在还没上学的幼儿园阶段,没有成绩可以拿出来讲,各方面他在外在表现上毫无优势,毫无展现力,这样很难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经常会形成“弟弟更被喜欢,弟弟更聪明”的想法。

这时候,我们家长怎么做,就至关重要了!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态度决定的。”

家长平时要学着变着法子夸孩子,至少在公共场合,他人诋损孩子“害羞”、“不爱说话”、“不叫人”等等时,不要跟着附和他人。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在别人拿两个孩子作比较时,尤其是家里的兄弟姐妹比较时,不要看不到安静的孩子的优势。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渴望欣赏。

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结语

不管孩子个性开朗,还是沉静,都有着好的一面,也有着需要家长引导的一方面。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陶瓷,小时候会形成一种雏形。因此父母引导的作用尤显重要。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看到、被爱护!

讨喜的往往是嘴甜的孩子,但安静的孩子,为什么可能更聪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安静   孩子   嘴甜   心细   双胞胎   专注   活泼   弟弟   家里   哥哥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