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903篇原创文章:


站在2022年年初的时间节点上回顾,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金融,资产维度,“四万亿计划”绝对是一个具有浓厚节点色彩以及非凡意义,同时,也是颇为敏感的名词。

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对居民财富产生深远和持续影响的关键词:

四万亿计划,在中国特指的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起源就是2007年美国国内次贷危机爆发以后,通过美元全球化的环境产生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蔓延和持续爆发)以后,中国国家政府为了托举维护国内经济稳定,而采用的经济策略和货币政策的组合: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

此后,一些媒体和经济界人士仍将其简单地解读为“四万亿计划”。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改开以来第一个四万亿,经过超过10年的消化和发挥作用,被普遍总结为“针对铁工基的一次历史大放水”。2008年的四万亿信贷刺激,对后来近十年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正面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不用多说,非常敏感,也饱受争议的一些负面作用也同样诟病至今,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两个:

一个是房价暴涨。08年底全国各地房价出现大幅下跌,甚至个别城市出现了一小波断供潮。也是那个时候,打砸售楼部、抗议降房价成为各地售楼部一道独特的风景。

可时间不长、情势急转,2009年春开始,信贷放水的效果已在楼市产生作用、房价不仅企稳并且开始上涨,到了年中后,房价如烈火烹油般的扶摇直上。在2010年,全国各城开始新一轮的楼市调控以控制房价,可很多城市的房价都已翻倍。

另一个是产能过剩。08年信贷放水,现在称之为大水漫灌。钱不仅流入房地产,还大量地流入实体企业当中——很多人认为这是好事,其实不然。

因为信贷救命,很多落后产能得以存活,也因为贷款宽松,很多传统企业借入大量的钱去扩充产能、去进入新行业新产业……结果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最大的风险不是在情况出现的时候,而是直接导致了中国各行各业竞争激烈,利润持续下行,陷入恶性内卷的持续影响。

2015年底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及降成本和补短板),一定程度上就是解决2008年过度信贷刺激的后遗症。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进入2022年,第二个四万亿又出现了: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具有国家公信力背景给出的数据,又一次点燃了市场的热情和关注,在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之下,很多浮躁,片面的分析观点和言论,开始出现,并且持续酝酿。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很多人认为,这一个“4万亿”是不是又会再来一次2009年房地产行情的翻版。

自从央行公布了2022年首月的金融数据以来,我仔细看了很多相关分析的观点,大致都是以上这套逻辑。

相较之下,我前几天写的分析内容,就显得比较特立独行了(“稳增长”预期的2022年首月经济数据公布,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事实上,2022年的四万亿,和2008年的四万亿,名义和量级上表面上高度相似,但是深层本质和意义,包括后续带来的影响,其实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得上完全不同!

也就是说,在当下,一切基于2022年四万亿的任何浮躁,看好房价,鼓励加杠杆,甚至鼓吹行情的分析,都是值得警惕的。

这篇文章,就从几个理性和现实的维度,客观,冷静地为各位读者朋友,针对2022年开年的四万亿金融和经济信号,进行有深度,有态度,有专业的全面解读和分析。

内容硬核,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网易或者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2年公布的金融数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指标


经历了紧缩,甚至可以说得上艰难的2021年,其实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国家政府对于经济和货币环境的态度,就已经开始释放暖意。

转向说不上,但是态度缓和是肯定的,央妈和财爸的表达在2021年年底,其实有了一些分化的:从12月份开始,央妈开始频繁降准、降息。各种发布会,高级别领导频频发言放风。

这算明确打雷,但是没有下雨,毕竟紧缩了一年的时间,声音再大,效果也有限。

继降息降准,各种预期管理手段和表现以后,2022年开年首月的金融数据出炉。

先看一下具体的几个关键数据: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继续抬头上行。

2、狭义货币(M1)同比下降1.9%(剔除春节错时因素,同比增长约2%)。

3、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98万亿元,为单月统计的高点;

4、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5%,超出预期。

从总量上看,确实可以说开门红、超出预期。

在报告当中,央妈还特意加了一句“这是单月统计高点”,生怕大家看不懂、没注意到,干脆明文告诉大家。意思就是:

托底政策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大家不用担心,我们还会继续稳增长的。

一时间,各路在2021年被锤的死去活来的媒体,专家又死灰复燃,丝毫没有人还躺在ICU的觉悟,不顾死活,无视风险的又开始振臂疾呼:“大放水,大通胀,房价要暴涨,行情要启动,经济要腾飞”!

如果大家看到这样的言论,建议警惕理性冷静一点,让子弹飞一会,因为这样具有浓厚惯性思维,脱离实际的观点和逻辑,实在是经不起推敲和现实的检验。

1月金融数据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或许是被刻意忽视,或许是发出以上观点的人根本不懂或者没有认知基础,释放了非常重要的现实信号。

那就是M1,这里特别要强调和标注出来:M2升高了,M1却在明显下降。

简单地说,M1是活期现金,M2是M1加上定期存款(和定期理财)。这两者的背离,直接表明的问题就是:

活期减少,定期增加;经济活跃度不够。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M1反映现实购买力,高了说明老百姓手头宽裕,说明企业对未来看好,拨出大量的现金随时准备采购原材料。

M2增加,M1下降,M1和M2出现了剪刀差,揭示了怎样的真实经济情况?

敢不敢说?那就是最现实的“资金空转”!

央妈的钱是放出去了,大水也进入了市场,但是无论是企业,还是市场,协调统一,步调一致地选择了节衣缩食,把进入市场的钱,又存回金融机构里面去了。

M1走低,很现实的从资金流向上,说明了两个现实情况:

(从近期金融机构的一个事件,就能得到佐证:中信证券在央行全面降准降息以后配股募资,结果钱到手之后却拿了80亿去华夏银行存了个定期,券商吃利息?

一句话概括:国家金融放水,经济环境存钱。

特别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中国M1有数据历史以来,首次负增长。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市场,企业,经济个体,各行各业,左手拿钱,右手存入。

央妈释放流动性,降息降准宽松释放的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滞留在金融系统里空转。

很现实的结论就是:M1这个关键数据的动态,将中国经济环境中的信心和预期低迷,展露的如此真实,一览无余。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当下并不具备“大水漫灌”的可能和条件


2021年,中国国家政府在高级别会议和各种政策表达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规划,那就是“以我为主”,尤其是货币政策和市场信心的维度,这个主要思路被反复提及。

但是全球化经济大环境,叠加疫情爆发以来拉动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对外贸易,以我为主,兼顾外围,是不争的事实。

以我为主,不是简单粗暴的闭关锁国吧?中国的国内经济货币政策和经济规划,完全脱离国际经济大背景,全球货币流通性和运行情况,可能吗?

所以,2022年首月,中国金融数据开门红的背后,其实还要看中国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具有关键和直接影响意义的几个因素:

第一个就是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日益强烈,特别是随着美国通胀持续加剧,非农人口强势超预期反弹,叠加美国国债突破30万亿美元等等现实压力和需求的挤压,美联储的加息鹰派态度,越来越清晰,当下比较明确的,是3月份采取动作。

美元加息,美元必然走强,美元的购买力上升,美元回流美国,这就是美元潮汐逻辑,而在这个潮汐没有正式启动以前,中国没有可能提前在国内制造通胀,让回流的美元收割,或者是让走强的美元杀个回马枪抄底的做法和理由吧?

第二个是疫情的不确定性,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疫情面前躺平,中国的动态清零,全面抗疫的态度,丝毫没有转变,这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撑,在国家态度坚决的抗疫大计和必须的预备情况下,是无法兼顾经济环境的流动性和活力的。

美国可以用人命换经济,但是中国的选择永远都是经济没有人命重要。

第三个是复杂多变的大国利益博弈,局部地区动荡,不具备稳定安全的放水条件和背景。

随着哈萨克斯坦的暴乱开启的2022年,美国为了实现对全球资本的流向管理,持续不断地在全球制造事端,挑起矛盾,试图通过营造危机氛围和混乱局面,引导全球资本和储蓄回流美国,为美国因为疫情造成的经济大窟窿亏空进行填补。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和不可以说的事情,而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乌克兰局势也是如此,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明显的趋势。

这对于中国来说,同样是一种严峻的经济形势挑战,作为美国最理想,也是长期觊觎而不可得的终极收割目标,美国是绝对不可能死心和放弃向中国转移通胀和收割中国财富的打算的。

这个底层逻辑就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走2008年的老路,放弃汇率,让人民币贬值,承接美国的超发的美元,让美国收割中国的财富。


三个外围环境因素,直接决定了当下的中国并不具备现实意义上进行大水漫灌,全面刺激的货币政策条件和环境,基于中国2021年年底到2022年开启这段时间的政策表达和现实情况来看,对国内经济运行环境和市场的预期以及信心的扶持和支撑,远远大于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刺激。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从内部环境来看,2022年中国大放水的目的其实非常明确。


当然,对于具有国家公信力权威给出的数据,没有任何去质疑的动机和必要,2022年中国金融的开门红,也需要得到充分的承认,也是好兆头。

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社会,认知的不足绝对不是最大的问题,哪怕趋势看不准都不重要,最麻烦的,其实是极端思维,要么就是无脑看多,冲动鲁莽,要么就是极度悲观,就地躺平。

回到中国国内的经济现实情况来看,有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国家从2020年下半年就开始选择主动紧缩,遏制经济流动性和活力,并且凭借外贸绝对优势支撑,大刀阔斧治理中国经济结构中的问题,可以说人为制造了经济下行,环境萧条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认知非常关键,而且并没有什么玄乎,那就是对美元通胀,海外资本,以及投机资金的反向收割。

一个有形之手能够决定生死的环境,资本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而且这是有前车之鉴的,1997年美国资本打手代表索罗斯,在香港铩羽而归,举国体制,开什么玩笑?

但是这样的胜利,包括对金融市场的如臂使指,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必然的遏制效应。

国家要在大局层面集中力量,必然需要从市场中抽水,形成合力。

2021年输入性通胀,原材料大宗商品的冲击,没有传递到中国的民生经济领域,国家承受了多少次挑战和危机,恐怕不是国内经济环境中的个体甚至是公司能够理解和想象的。

逻辑没问题,但是即使这样,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寒蝉效应也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一方面,是银行面向市场的端口,终生责任制,追责到90岁,信用端口层面的堵塞必然存在,相较于去充满风险的市场里面去冒险,还不如银行之间互相拆借,或者和不需要钱的企业玩一出短贷换存款的游戏。

另一方面,曾经主要的放水端口房地产遭遇调控重锤,金融上级态度谨慎,地方监管全面加强,也堵上了,2022年首月的金融数据,一目了然:

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了2272亿;

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了2024亿;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多了600亿。

最后一方面,是国内实体商业,经济循环,在疫情的反复和缺乏流动的环境中,持续萎缩,这也是我近期文章中总结的2021年经济最大的堵点:预期和信心受损。

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从银行责任,到货币渠道,再到市场情绪,事实上整个2021年以来,已经陷入了一种从紧缩到萧条的循环,而这样的循环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是负面的,甚至可以说是恶性的。

2021年全年GDP辉煌之下,是逐季度下行的经济趋势。

所以,从2021年年底开始的货币宽松表达,以及2022年信贷规模放大,目的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重新给市场注入动力,重塑信心和预期。

有形之手,真金白银的开始往市场放水,但是遇到了堵点,需要时间和过程,包括预期和信心的复苏支撑,而这样的放水,和2008年那样,没有堵点,直接释放,有着天壤之别。

国家的不容易就在于,精准滴灌效率太低,就加大了放水力度,但是又遇到水是放出来了,但是暂时性地淤积在了出口,还没有广泛的扩散开来。

能够看懂上面逻辑的朋友,一定具备不错的经济素养,并且能明白这样的观点,是基于现实得出的真实结论。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影响分析:2022年的四万亿,从楼市和金融市场的角度如何理性看待?


2022年的4万亿规模流动性,就算还没有真正开始进入市场,还处于金融空转的情况之下,但是这个规模和力度,是有的。

无非就是过程和后续刺激的力度把控问题,说到底,中国这个国家想要做成的事情,除了时间,没有悬念。

那么这一次的4万亿,会不会重演当年股房双嗨的资产膨胀盛况呢?

个人的观点,是不会,而且这个观点非常的清晰坚决。

首先看中国的楼市:

当前中国经济调速换挡,恢复健康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房价的稳定,4万亿即使部分进入楼市,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将当前存在持续下行压力和已经开始下跌的房价大盘给稳住,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几个支撑楼市房价继续上行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人口支撑不存在了,这个不用多说。

国家对于房地产经济的去杠杆,挤泡沫,降风险,房住不炒,住有所居的主线路没有丝毫的偏移改变。

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整个社会赚钱效应必然经历低谷,哪有闲钱去炒房?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行情预期,已经完全被国家的指导价和房地产税,给拿捏的死死了,再大的资本炒作欲望,放在国家意志面前,说句螳臂当车都是抬举了。


然后再看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就是股市:

同样没有什么强烈刺激,拉动行情的利好,这一点恐怕股民基民这样的市场参与者群体深有体会,从2021年年底金融宽松延续到2022年春节以后,中国股市啥行情心里没有点素么?

其实从美国资本,贝莱德,黑石,以及A50被套牢,就能看懂中国国家在金融市场的明牌策略,那就是海外资本,想来中国金融市场里面搞风搞雨割韭菜,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资格和国家资本比锋利的资格和分量。

误伤在所难免,大环境使然,中国不可能犯土耳其,越南,阿根廷这些国家的错误,让金融市场成为外国资本收割的空子。

这个逻辑就决定了,水进不到股市,即使进去了又如何?中国国家资本一个回购逆回购吞吐,盘前盘后动动指头,多大体量的市场资金还不是灰飞烟灭一瞬间?

还是那句话,美国国家资本白手套索罗斯,包括各路不怀好意的资本,在中国金融市场上面都捞不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在对美国金融和资本的入侵没有绝对把握以前,4万亿的流动性,流不进金融市场。

这或许会打脸很多鼓吹4万亿大牛市的观点和经济学渣,没关系,行情和现实来证明。


通过从楼市和股市两个维度来看,其实可以发现这一轮的放水,并没有真正的开始,而且本质和意义,和08年那一次的4万亿,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个值得指出的区别,那就是量级意义完全不一样,08年的4万亿,和2022年的4万亿,名义上量级相同,但是实际上对标房价和股市,房价已经经历几轮保障,而注册制扩张企业数量的股市也绝对不是08年的价值情况,举个最简单的对比,大家一目了然:

让80年代的万元户,和日进斗金的90年代下海群体,还有和2022年当下的货币环境去对比,同样是一万元的标准,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购买力吧?

2022年的4万亿,能够发挥曾经08年4万亿多少比例的作用和力量?

这是一个好问题。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看清中国经济和货币的真实,警惕浮躁言论的刺激鼓动


嗯,这篇文章写到这里,我个人是非常满意的,因为通过现象,尊重事实,讲究专业的情况之下,用接地气和直白的语言把中国经济当下的真实情况说清楚,和各位朋友进行条理清楚的科普,并不容易。

建议各位朋友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要有耐心,从头到尾,没有水分,都是干货,值得大家一字一句仔细阅读,并且进行思考理解。

文章的最后,基于以上的分析和判断,分享几点作为普通个体面对当下中国国内经济现实情况,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1、节衣缩食没有必要,开源节流才是正道。

还是那句话,经济社会,最怕的就是走极端,对于个人也好,对于行业公司也是一样,面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都不能太极端。

什么是极端?要么就是彻底躺平,自暴自弃,要么就是无脑躁动,盲目扩张。

都不可取,面对不确定,少折腾,保持生存活力,才是智慧。

居安思危,厚积薄发,中国传统生存智慧,难道都是虚假的大话道理?

2、大环境的降杠杆,结构优化,对于个体而言,同样适用。

2022年,对于杠杆和一切债务扩张,都需要有充分的警惕和理性心态去面对和考量。

如非刚需,谨慎买房,如非必需,理性消费,如非闲钱,不搞投机,如非必要,降低欲望。

现金流,是2022年生存的关键。这个不多展开,如果有所共鸣,点个赞呼应就好。

3、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对价值资产保持乐观。

困难和紧缩必然是阶段和短期的,中国的经济和发展不用拉多远去说事情,2022年,等着美国经济的一哆嗦,局势逆转,全面发力,真正的货币刺激力量和效率,恐怕会超过很多人的预期。

预测行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条件和环境还不成熟,现在的一切的短期行情预测和表现,都没有意义,当然除非割肉离场,否则对于中国资产,经济发展,金融行情的这条主线思路只要坚定,怕什么?

只有韭菜才怕,一惊一乍,只能赚的起,受不了亏,所以才叫韭菜,当然,永远都有韭菜,每一次的下行行情都是洗牌,永远也洗不干净。


毋庸置疑的是,2022年中国经济和金融数据开门红的背后,还有很多问题,风险,困难,阻碍等等的不确定现实存在,但是至暗时刻已经过去,剩下就是时间的问题。

理性预计和判断,2022年,在货币宽松和中美经济关键博弈必然出现的大背景下,绝对值得乐观和充满想象力。

面对紧缩下行,最好的策略,就是潜伏,蛰伏,布局,而不是躺平。

《易经》有云:“潜龙勿用”。

如此智慧的中国文明,有什么理由不期待能够顺利度过困难阶段,最终实现“飞龙在天”呢?


以上,就是对2022年开年四万亿信号的分析解读,和各位朋友们分享,共勉。

从现实的角度,如何解读中国2022年开年全新的“四万亿”信号?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中国   现实   美国   房价   信号   角度   资本   环境   金融   国家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