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开幕式、场馆、奥运村的高科技让世界震惊,中国健儿为国奋战的身影让无数人热血沸腾。

谁能想到90年前,中国人想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甚至要极大的压力和风险,排除千辛万苦才能成行。

“本人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中国人绝不代表伪‘满洲国’出席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说这番话的人,叫刘长春,是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这访问当时发表在《大公报》,绝非一个运动员请战的慷慨陈词,背后是一段近代中国屈辱史和体育史交织的史实。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1896年4月6日,第一届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发源地希腊雅典庄严开幕,这是现代奥运会首次举办。

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英国、匈牙利、德国、丹麦、美国、法国、智利、瑞士、瑞典和希腊等国家共300多名运动员参加盛会。

本次赛事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世纪末正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门槛,各种思想潮流激烈交锋。

奥运会的举办,让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意识到,体育是唯一可以用和平方式,展示、表达自身价值和竞争意识的途径。

所以虽然举办奥运耗资巨大,参加奥运也花费不菲,但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一形式,依然从此固定下来。

不过因为成本高昂,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能够举行奥运会的都是世界强国。

能参加奥运的国家,也起码要国家安全、财政稳定,有运动员可以训练的条件。

这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对当时的中国却是奢望。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

无论是晚清还是民国,无论是封建王朝的弥留之际,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乱世,热爱体育的中国人想参加体育锻炼困难重重。

但无论多么艰难,还是有很多人对体育的热爱难以抑制,即使家境贫寒,也无法阻挡他们追求梦想的脚步。

刘长春就是其中之一。

1909年11月25日刘长春出生于辽宁大连,家境贫寒,为了上学,他每天都要跋涉十几里路。

刘长春年少老成,他知道家计艰难,所以在各方面都十分节省,上学的这十几路他不但不舍得坐车,甚至连鞋子都舍不得穿。

天气不算寒冷的日子,刘长春就会脱掉鞋子,赤脚跑步上学。

这样艰苦的童年,并没有影响刘长春天生乐观的性格,赤脚跑步竟然让他培养出对运动的喜爱。

这种艰难困境都无法阻挡的热爱,让刘长春很快展现出跑步才能。

在一次运动会上,刘长春以100米11秒8和400米59秒的成绩打破大连市小学生中、短跑纪录。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比赛中的刘长春

这样的成绩就是很多成年人也不能及的,更重要的是,刘长春是在日本人组织的学生运动会上创造的这些成绩。

当时是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虽然还未正式入侵东北,但通过南满铁路等右翼势力和大量日侨,已经在东北悄悄展开文化经济侵占。

日本作为20世纪新近崛起的强国,对国民体育发展非常重视,在中国建立的日侨学校体育课也相当正规。

日本人组织中日小学生运动会,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体育赛事向中国人展示日本人的身体素质和日侨财富,以此达到心理优势。

但在这次运动会上,刘长春展现出非凡的短跑能力,一举在100米和400米比赛中夺魁并创造新的记录。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

这次比赛从某种角度彻底改变了刘长春的命运,否则以他贫寒的家境和差强人意的成绩,估计很难接受高等教育。

可他展现的体育才华却让慧眼识才的伯乐们了解到“吾家亦有千里驹”。

近代中国开启新式教育之后,中国教育界的先驱们很多就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可以让年轻人强健体魄,培养精神,一雪被列强刻意污蔑的“东亚病夫”之辱。

1922年春,张作霖命奉天省长兼财政厅长王永江筹办东北大学,1923年10月24日,东北大学正式开学。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东北大学

两年后东北大学特别建立了体育二级教学部门,除了加强东北大学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外,还在更广泛范围内挑选体育人才。

虽然没有受过专业体育训练,但刘长春一直坚持跑步,并且尽可能参加所有他有资格报名的比赛。

这种竞技体育特有的永不放弃和勇于竞争的态度,让他进入东北大学体育教学部门负责人孙庆博的视线。

孙庆博赞赏这个年轻人的努力、天赋和热情,让他和东北大学的田径队一起训练,这是刘长春第一次接受正规的田径训练。

尤其可贵的是,他的队友李显章也被他的才华折服,特意把他介绍给张作霖的次子张学明。

体育大概是最容易引起年轻人共鸣的话题,虽然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完全不同,但张学明也和李显章一样,欣赏坚韧努力的刘长春。

当时张学明的胞兄张学良已经准备就任东北大学校长,张学明深知哥哥对体育教育也相当重视,因此把刘长春引荐给张学良。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张学良

张学良听说了刘长春的经历、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现在的水平后,特批刘长春进入东北大学预科学习。

当时东北大学已经在筹备体育专修科,刘长春这样既有努力和天赋,又有成绩和经验的适龄青年正是他们招收的目标。

1929年东北大学体育专修科成立后,刘长春名正言顺地成为第一批学员。

张学良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也远超他的父亲张作霖,特地出资30万,建了运动场,同时还力邀国内外体育界友人前来比赛。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张学良

1929年10月20日,张学良组织的中日德三国田径对抗赛在东北大学举行。

刘长春以10秒7的成绩破全国100米纪录并获得100米亚军,要知道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百米金牌成绩也不过就是10秒8。

刘长春也由此渐渐习惯于和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比赛,这样的锻炼机会打开了他的格局和视野,让他对竞技体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左二是刘长春 左四是张学良

作为运动员,他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国家民族。

张学良在组织赛事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体育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因此更看重刘长春。

除了特批给刘长春生活津贴,让他没有后顾之忧的训练,还特聘原世界5000米长跑纪录保持者、德国人布奇担任其教练。

1930年在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运动会上,刘长春先后获得100米、200米、400米冠军以及800米亚军并获得个人总分锦标。

在和东北大学结缘后,刘长春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接受系统训练,短跑上的成绩在国内始终遥遥领先。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左为刘长春

刘长春所创造的10秒7的百米短跑全国纪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刷新。

但保持这记录的原因,并非成绩遥不可及,要知道,创造记录时刘长春不过20岁,最可能持续刷新这记录的人,就是刘长春自己。

让这记录定格多年的终极原因,是日本侵略者的枪炮和刺刀。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引发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因为实力不济又对欧美国家的“干预”心存侥幸,张学良错误地制定“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在几个月内就全境沦陷。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左为刘长春

刘长春原本在张学良和东北大学的庇护下,埋头在训练场上,一心专注于短跑,可战火无情地毁灭了一切。

东北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有很多跟随东北军的脚步撤往关内,刘长春也是其中一员。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三天,刘长春就搭上了由大连开往天津的客轮,他的目的地是北平南兵马司,那是东北大学临时校址。

不想做亡国奴的东北大学生,在当时有个专有名词叫“流亡学生”,虽然逃离了战火的威胁,但他们只能背井离乡,曾经的一切化为泡影。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张学良

刘长春虽然身边还有匆匆打包的运动装备,但那刚建成没几年的新运动场和世界级的德国教练,都成了他再也无法碰触的旧梦。

运动场已经被日本人占领,德国教练布奇也因为战争离开了中国。

望着局促的临时校址,刘长春重振了精神,他不是温室里长大的,当年赤脚奔跑在上学路上的经历足以让他有从零开始的韧劲和信心。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中心为溥仪

不过刘长春不知道,作为当时最出色的短跑健将,他早已进入日本人算计的黑名单。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3月9日,满清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就是臭名昭著的伪满洲国。

日本人为了尽快让伪满洲国这个傀儡政权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打起了定于1932年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的主意。

日本在1912年第一次参加了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成为亚洲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国家。

当时日本并不重视奥运会,只派出两名选手参会,但因为他们的参与,奥运会第一次实现了“全球五大洲运动员齐聚”。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溥仪在伪满洲国登基仪式

因此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主流媒体大肆报道,这样免费的宣传和曝光让日本人尝到了奥运会的甜头。

此后日本国内的体育教育掀起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只是专注于军事体育的发展,也以奥运会奖牌为目标开始了竞技体育的投入。

到了1932年,日本已经在游泳项目上拥有多名世界级选手,摩拳擦掌要去洛杉矶奥运会上一显威风。

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也不想放过利用奥运会,将自己的侵略在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上合法化。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

因为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改革了颁奖仪式,不但在每项比赛结束后直接颁奖,而且首次引入了升国旗奏国歌环节。

让奥运选手代表各自国家的意义,更加鲜明和突出,以此激发更强烈的国家荣誉感。

这神圣而新颖的仪式,让日本人动起来歪脑筋。

日本人在国际奥委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将以伪满洲国名义组团前往美国,参加奥运会。

在日本人控制的汉奸媒体上,代表伪满洲国的运动员中赫然有刘长春的名字。

私下里,日本人更多次联系刘长春家人,企图迫使刘长春以伪满洲国选手的身份参加奥运会。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

甚至不惜炮制谎言,在汉奸报纸《泰东日报》造谣道:

“(伪)满洲国已决定派刘长春参加世界运动会。”

“国际奥委会已经复电承认(伪)满洲国的建议,并要求速交(伪)满洲国的国旗与国歌,以备届时应用。”

实际上国际奥委会并未批准伪满洲国的申请,所谓要求上报国旗国歌的声明,更是子虚乌有。

国内的有识之士,识破了日本人的谎言,并帮助刘长春亲自表态,维护名誉。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在比赛中

刘长春在《大公报》上发言道:“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则又岂可忘却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牛马耶。”

不过刘长春等人知道,想真正洗清谣言,光是发表声明是不够的,他必须有所行动,最有力的反击,就是刘长春真的参加奥运会。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日本人利用奥运会制造的谣言,就要在奥运会上打破,证明刘长春从来不是日本人傀儡。

可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当权者,既没有格局看到奥运会的重要性,也不想为遭受诽谤的运动员花一点心思。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张学良

他们以“经费不足”为由,拒绝了参加洛杉矶奥运会的申请。

这时候张学良站了出来,此时他已经深深为丢掉东北而懊悔,知道自己成了罪人。

在听到刘长春希望参加奥运会,以粉碎日本人的阴谋后,张学良拿出8000银元,约合当时1400美元,作为参赛经费。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会徽

又经过很多人的多方奔走,终于成功报名,获得参赛资格,最终由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组成了代表团(后又加入美国当地华侨三人)。

其中的运动员只有刘长春一人,他报名参加了100米、200米和400米的比赛。

1932年7月1日,东北大学毕业典礼上,张学良亲自宣布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消息。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刘长春当年被比喻为单刀赴会的关云长

日本侵略者当然对此大为不满,当时中国境内,即使非日本占领区也有大量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日本打手存在。

不少与日本人产生矛盾的爱国人士,都被人暗算过。

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张学良一宣布消息,刘长春和随行教练宋君复,就隐藏行踪,秘密前往上海。

上海已经组织起庞大的欢送队伍,有近2000人为刘长春践行。

欢送的人群虽然庞大,但参加奥运的运动员却又只有一人,巨大的反差让很多人心中产生出无奈的悲凉。

国家羸弱,列强环伺,官员不支持,但运动员依然有报国之志,漫漫万里,单刀赴会。

刘长春就这样带着家乡父老和祖国人民的期盼,踏上了自己孤独的奥运之旅。

刘长春在威尔逊总统号邮轮上,足足颠簸了21天,当他到达洛杉矶为了奥运会特意建造的奥运村时,距离开幕只剩下2天。

望着其他国家人数众多的代表团,刘长春心中涌起一股无以名状的悲壮,他暗暗下定决心,虽然自己只有一个人,也要拼尽全力。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32年奥运会现场照片

可惜竞技体育的现实和残酷,远不是精神力量可以跨越一切,自从九一八事变后,因为缺乏条件,刘长春的训练难以保持正常。

虽然在九一八之前,他就屡屡跑出10秒7、10秒8的成绩,但在1932年7月,这个成绩仿佛已经难于登天。

报名时的东奔西走,参赛途中的海上跋涉,让刘长春好几个月连基本体能训练都难以保证。

器材方面,刘长春也只有东拼西凑的运动衣,连跑鞋都是穿了很久的旧鞋。

到达洛杉矶不到2天,刘长春就仓促上阵,在身体有伤、体力不足的情况下,在自己最拿手的100米比赛中无缘晋级。

没过多久,在另一个主项200米中,刘长春也在预赛就被淘汰。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32年奥运会现场

接连的失败,让伤势加重、体力透支的刘长春再也无法支持下去,之后400米的比赛只能弃权。

竞技场上的失败,总是让人苦涩万分,特别是这失败还源于战争导致的训练条件丧失。

亲身来到奥运赛场后,刘长春不但感受到了当时世界强国的强大,也意识到自己在正常训练时的成绩其实和这些人也相差不多。

热切、悔恨、委屈、希望,任何中国人了解其中真相时,心中都会五味杂陈,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所有人都明白有一件事无可置疑。

那就是中国人终于走进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刘长春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90年前,中国刘长春顶着嘲笑站在奥运赛场:望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84年奥运会上的许海峰和王义夫

即使这次仓促的奥运之旅,起因荒唐,过程跌宕,结果凄凉……

赛后刘长春根本没有路费回家,当地华侨为他举行募款活动,张学良也从国内发来关注,几方筹措下,才顺利回国。

中国人第一次奥运之旅,就如《大公报》当年所写:

“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当刘长春踏上归乡路时,他一定没想到,洛杉矶注定会成为中国人第一块奥运金牌诞生之地。

52年之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终于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而在他身边的季军则是中国选手王义夫。

两面五星红旗同时伴随着国歌,在洛杉矶上空飘扬,就此开启中国人在奥林匹克领域中真正的史诗。

“敬告前辈,我中华健儿,至今仍奋勇争先,汝辈星星之火,业已燎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中国   洛杉矶   奥运   后辈   日本人   日本   赛场   苦难   运动员   奥运会   东北大学   年前   成绩   体育   刘长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