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逛陕西:村志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陕西省作家协会融媒体中心联合陕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推出“跟作家云逛陕西”栏目。今年,我们换个角度,让耳朵先尝尝鲜。


近年来,文學陝軍非常幸运得到众多作家朋友的支持,拥有很多书写乡俗、乡味、乡情的美篇,让我们心底滋生一抹温柔和眷恋。今年,让耳朵带我们去目的地。尽管路过了许多城市,听见了千百种声音,但只有家乡的土地,才是我们的根……


本期带您云逛陕西,看一看作家李慧和吴有臣笔下的杨凌法禧和旬阳金寨。



云逛陕西——村志


云逛陕西:村志


你好,法禧

作者:李慧 朗


杨凌,是一个因农而生的小城。从城的最高处往南看,天气好,可以一眼看到渭河,白绸带一样的渭河蜿蜒着,从西向东千年不息。不远处的秦岭,高高耸立,黛青色的线条勾勒出连绵不断的曲线。城的西南角,在四千多年前,叫有邰。我们的故事从有邰说起。


云逛陕西:村志


四千多年前,尧舜时代。帝喾的原配夫人姜嫄是有邰氏的女儿。和别的部落一样,家庭这个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部族之间的走婚制是当时成年男女的基本交往形态。这是一个春天,渭河两岸水草丰美,美丽的姜嫄头戴花冠行走在绿草茵茵、野花盛开的草地上,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不期而遇也正在来的路上。另一个部落里一位健美强壮的男子,手持石块,身着兽皮,看到美丽的姜嫄,四目相对,天空不远处,似有电光火石闪过……

不久,姜嫄怀孕了。太史公在《史记·周本纪》里这样记载,“姜原出野……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这样一个数次抛弃不掉的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就显示出异常的禀赋。

这个孩子从小就很神奇。别的孩子出门玩儿不是打鸟兽,就是丢石头,再不济也是聚在一起掐掐逗逗,可是弃不一样。他的骨血里流淌着对耕种庄稼的热爱。弃日复一日地趴在野草丛里,观察着野草哪些能结籽粒,什么时候种下能得到更多的粮食,而在什么时候收割最适宜?甚至总是忘记吃饭。就这样,他尝试着种菽、种黍、种麻,把隐藏在野草间自然生长可以食用的粮食留心记下来,采摘它的籽粒,以便下一季播种,并把长期观察来的发现运用在这些种植游戏里。直到有一天,部落的族人们在照常收获野生的籽粒时,突然发现不远处黄灿灿的谷子、糜子接连成片,弃站在田边,满足地看着这一切。


云逛陕西:村志



人们突然发现,那个被樵夫捡回、被牛马绕道、被鸟儿羽翼庇护的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小小少年,成了一个沉默不语却能耕地、相地的耕种能手。人们纷纷拜他为师,让弃教给他们种庄稼。弃是个大方的孩子,手把手地教给本部落以及外部落的人耕种,甚至还有人远道求教,而弃总是耐心教授。帝尧听到了这件事,推荐弃为农师。帝舜封弃于邰地,别号后稷,赐姬姓。

后稷,也就是姬弃一举成为皇帝的农官。这个天生热爱种庄稼的年轻人,让华夏民族的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开创了农业文明的后稷,也因此成为农耕始祖,成为周人祖先。这样的祖先,让神破天荒地离现实民间这样近。而从人到神,来历不明往往是一大忌,于是,太史公的《史记》里如是说,“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后稷的足迹从邰地出发,沿渭河、出渭北、达山西,后稷的后人们效仿先祖,执农不弃,成为所到之处人们争相膜拜的神。这一路的耕种稼穑,犹如文明的火把,照亮华夏民族蒙昧的暗夜,让渔牧狩猎、刀耕火种成为历史。

而当年的封地邰,就在法禧,也就是历史里记载的有邰。


云逛陕西:村志


有邰,后称古邰国。据《扶风县志》记载,一九七八年法禧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十米左右的秦汉城墙,出土了大量刻有“邰”字的秦代鼎和温壶,让人想到这里与史书中关于秦汉邰城在这一代的记载相吻合。在其周围的殿背湾、尚德、陵东、石家、太子藏等村,均发现战国到秦汉的墓葬区。石家村六组一条长不足百米的土崖上,暴露出秦汉墓葬三百多座,内有大量铜、铁、陶等珍贵文物。后来经过多次考证,那些从疙瘩庙、杜家坡等周围村庄挖掘出来的瓦当、陶器、铸铁作坊和墓葬,均刻有“邰”字铭文。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六日,当时的法禧村还隶属于扶风县管辖,一块“邰城遗址”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被扶风县政府竖在了法禧村。

一个个深埋于尘土的出土文物,无声地证明了邰的所在地,太史公的记载、“邰”字的出现,把历史一锤定音:当年后稷教民稼穑的活动范围核心地段就在法禧。以姜嫄名字命名的村子姜嫄村就在法禧村的正西,相距十里左右的林草茂盛之地,而如今的姜嫄村,每逢正月二十三仍然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人称“姜嫄圣母会”,这一传统,延续上千年。


云逛陕西:村志


法禧村,承载了农耕文明始祖具有进程意义的煌煌封地,村民们依然保留了祖祖辈辈口耳相传的传统叫法:把城内称为前街、后街、马道,城外叫作大南巷、小南巷、东关。直至今日,不论遇到哪一位法禧人,都言必称后稷于世有功,人人都能讲出一段后稷老祖的故事,说几段与后稷相关的传说……

甚至于今天,杨凌当地人和法禧本村人在口语称谓上,仍然把法禧叫“发起”或者“发起儿”,这发起的字意,或许也透露着农业的发源、农耕的发起?

而为了纪念这位周人始祖、农耕先师,法禧村先祖曾在村子修建了后稷大殿和后稷庙,以供奉这位伟大的农神。到了唐中宗年代,佛教盛行,关中大地寺庙遍布,犹如散珠撒落。老法禧村西北角就有一座法禧寺,法禧寺的规模之宏大,横跨大半个村子,以至于如今法禧村周围的寺背后、殿背湾皆因法禧寺和后稷大殿而得名。顺着法禧村旧址往西看去,赫赫有名的法门寺正矗立在法禧寺正西,闪烁着从历史深处走出的幽微光芒,这名号同字、排列对称的庙宇,是否是一根同源的皇家寺院,隐隐中,历史的暗夜透出一缕意味深长的星光……



你好,金寨

作者:吴有臣

01


金寨是旬阳南部的一个小镇,距县城大约三十公里。

这里四面环山、奇峰林立,两条河流一路欢歌从镇内缓缓流出,流到金河口就形成一道飞瀑,不舍昼夜地奔向江河湖海。在瀑布的上方,有一道天然屏障,远看活像一条巨龙盘亘于此,把金寨与外界隔开,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过去那动荡不安的年月,这里虽然不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但历来都是先民反战乱、保平安的理想场所。他们往往都会以一个家族而居,族长先去挑选一座山头,然后让族人带上妻儿老小到上面安营扎寨,一切收拾妥当之后,就组织精壮的劳力去开采巨石,把大山的四周包围起来,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留一个哨所,挑选几个精干的劳力时刻关注着山下的风吹草动。直到现在,但凡山峰突兀的关隘之处都依稀可见当年残留的“寨圈”。金寨境内的男女老少,都对“九寨十八洞”的说法了如指掌,我想金寨的由来,大概就源于此吧!


云逛陕西:村志


所谓的九寨,就是红岩寨、石家寨、吴家寨、金岭寨、五虎寨、太平寨、青龙寨、画眉寨和四合寨。在这稍有名气的九座山寨中,规模最大的就是红岩寨,它居九寨之首,是一座雄关之寨,壁立千仞的凌霄岩变成珠红色。它方圆十里、岩高万仞,四面绝壁,形若一口钟,相似一枚印,像一座孤岛巍然屹立在苦菜沟口,周围被一潭深不可测的水潭重重包围。

在苦菜沟口的上方,是一个叫刘家河的的村庄。传说当年新上一个县令,就任第一天就有一个刘家河的村民前来喊冤。县令就问来者是何方人氏?鸣冤者说草民来自刘家河。县令一听觉得奇怪,说我初来乍到,知道这里河流众多,有大金河、小金河、神河、吕河、平定河、桂花河、小河、旬河等等,虽然不敢说境内的所有河流都了如指掌,但也可以说是知道的八九不离十,就没听过刘家河!你说说,刘家河的水有多大,最终流到何处?鸣冤者说刘家河的水不大不小,最终流到苦菜沟了。

县令一听更觉得神奇,世上只有沟里的水汇入河流,哪有河里的水流进沟?就接着问了一句,那苦菜沟的水流到哪儿了?鸣冤者说,苦菜沟的水流到红岩寨了。县令一听勃然大怒,说着草民简直是无法无天,竟敢戏弄本官,拉下去重大四十大板!鸣冤者虽然受了皮肉之苦,但还想要把事情问个明白,县令说,你在哪里见过河里的水流进沟,沟里的水流上寨?这不是戏弄本官是什么?鸣冤者就直喊冤枉,说你不信可以去实地查看,这几个地名就是这样啊!经过这一个冤案,红岩寨的名声大振,方圆百里无人不晓。现在的寨上庙宇当顶,柏影摩天;逢年过节,或是初一十五,这里香烟缭绕、钟磬长鸣,两棵苍翠的柏树上挂满绸缎;寨下流光溢彩,岩映深潭;周围是三峰叠翠二龙惊叹,只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小道能上山顶,下面是深不可测的水潭。


云逛陕西:村志




02


金寨多溶洞,大大小小的溶洞总共一十八个。每一个溶洞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每一个溶洞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在这诸多的溶洞中,神仙洞最为神奇。神仙洞镶嵌在半山之巅。洞口高约一丈有余,宽两丈许。洞内宽敞明亮,同时可过两列火车。有一头石狮子,高约两米,做半蹲状,和熟睡的狮子惟妙惟肖。它由石钟乳长年累月聚集而成。在狮子的上方,有一条石龙飞天凌空,龙头紧贴岩壁上空,龙尾夹在一道石缝里,从嘴里不停地吐着晶莹的水珠,不偏不倚正好滴在石狮子的头上。


云逛陕西:村志


神仙洞究竟有多长?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团,因里面岔洞很多,一直没有人走出去。据说一端通向湖北,也有一种说法是洞的尽头就是四川,但一直没有人去验证。越往里走,岔洞越多;越往里走,洞越漆黑,偌大的火把或手电筒越来越像个萤火虫。每一个景点完毕,末端就有一个仅能限一人通行的小洞,你就必须弯下身子,匍匐前进,爬进去后又豁然开朗,它又尽情地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你觉得不虚此行。


图片来源:网络

设计制作@胡湫

摘选自:文学陕军,版权书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陕西   渭河   金寨   红岩   籽粒   县令   农耕   溶洞   秦汉   水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