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发展史之早古生代

古生代因地史上出现大批较高级生物而得名。可以说地球中所有的动植物先祖都发育在这个时期。它包括早、晚古生代两个阶段。早古生代时限为距今5.7亿年一4.0亿年,延续时间1.7亿年。包括寒武纪(5.7亿一5.0亿年前)、奥陶纪(5.0亿~4.35亿年前)和志留纪(4.35亿~4.0亿年前)。

我国地质发展史之早古生代

生物圈

生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地球发展到寒武纪(距今6亿~5亿年),出现了大量门类众多的和较高级的动物。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叶虫、笔石、头足类、腕足类、珊瑚及牙形石等外,还出现了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化石,如怪诞虫,它的腹下有许多脚;又如奇虾类竟身长至2m,身下无脚,更令人惊讶的是还发现动物的云南虫。不过到寒武纪末期,这些动物受到地质、气候等原因,除少部分进化以外几乎全部灭绝。到了志留纪后期,已出现了半陆生的裸蕨植物,也出现了脊椎动物的原始无领类的鱼类,这说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我国地质发展史之早古生代

地质圈

.旱古生代的地壳运动和地层华北主体在寒武纪早期处于陆地环境,此后整体下降接受海侵。早寒武世地形是北高南低,海水由南侧秦岭洋向淮南、豫西、陕北和贺兰山地区侵进,中寒武世海侵向西延伸到吕梁山,晚寒武世南部淮南、豫西和晋南一带开始上升,海水变浅。早寒武世晚期至中奥陶世为滨浅海碎屑岩及含磷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沉积,岩相厚度稳定。

我国地质发展史之早古生代

寒武纪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含有一套磷块岩,在滇东、川中、黔西形成大型磷块岩矿床;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奥陶纪是我国南方地理史上海侵范围逐渐扩大的时期。海水不断向西侵进,在康滇古陆以东的川西、滇东一带沉积了砂岩、页质、钙质岩。由此向东,陆源碎屑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碳酸盐沉积,再向东至鄂西一带以碳酸盐沉积为主,至下扬子区全部为碳酸盐沉积。志留系为灰黄色和硅质页岩。志留纪后期华南主体上升。秦岭微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使北秦洋闭合,并形成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扬子地块东南缘华南裂谷盆地褶皱成山,形成华南加里东褶皱带。

我国地质发展史之早古生代

我是人文地质观察,一个痴迷于天文、地理、文化的疯子,关注我们,后续将分享更有价值和实用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古生代   加里   秦岭   志留纪   扬子   淮南   碳酸盐   华北   寒武纪   华南   发展史   地质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