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寻找地球生命的起源,虽然我们对于生命的演化有进化论为指导,但是对于40亿年前,地球最早生命的来源,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确定的证据。

对于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学界主要有两个观点,一个是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生态演化,另一个则是来源于外太空,而彗星有可能在地球早期,将生命的种子带到了地球上。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如果地球早期的生命种子是来源于彗星,那我们要寻找答案,或许只有前往彗星,近距离去探索研究彗星的秘密才可以。而太阳系除了八大行星之外,更多的还是小行星,彗星等小天体。

太阳系彗星最多的区域应该是奥尔特云,只不过那里处于柯伊伯带的外围区域,距离我们特别遥远,即使是旅行者一号也飞行了数十年,现在离奥尔特云的外围区域仍然非常遥远,数千年之后才有希望到达。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所以,我们要探索彗星的奥秘,自然不可能前往奥尔特云,只有将目标放在那些周期性经过地球附近的彗星。我们都知道,彗星的运动是有周期性的,有一些彗星的运动轨道会靠近地球,例如:著名的哈雷彗星,它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一次的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

在此之前的1986年,哈雷彗星到达了近日点,科学家掌握好时间,发射了多个探测器试图靠近它,研究有关彗星的种种谜团。可惜,这些探测器并没有完全解开有关彗星的谜团,于是在2004年3月2日,科学家将更加先进的“罗塞塔号”发射升空。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罗塞塔号”重约3吨,配备有长达14米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携带着更加先进的探测仪器,可以精确地分析出彗星的地形,成分,磁场以及引力等数据。

“罗塞塔号”经过地球和火星的多次引力加速,花费了十年的时间,跨越4.3亿公里,终于在2014年8月6日,追上了一颗高速运行的彗星,这颗彗星被科学家称之为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这颗彗星发源于柯伊伯带,主体有两个部分组成,一大一小中间由一个狭窄的柱状结构连接。根据罗塞塔号探测到的数据,较大的那一部分长度约4.1公里,较小的那一部分长度约2.6公里,它的自转周期约12.4小时。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罗塞塔号不仅仅是要在轨道上空探测彗星的数据,更是想要在彗星的表面着陆,探测到更详细的数据。为了实现彗星表面的软着陆,罗塞塔号还携带了一个名为“菲莱号”,它的任务就是登上彗星表面,让我们近距离探测彗星的奥秘。

飞船追上67P彗星之后,经过三个月的轨道调整,“菲莱号”着陆器于2014年11月12日开始与母船分离,然后以每秒一米的相对速度接近彗星,择机在表面着陆。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菲莱号”的软着陆并没有如科学家预期的那么顺利完美,原因是它自身的两个用于固定的“鱼叉”没有成功发射,最终导致着陆之后发生了两次反弹,才停止下来,而这个时候,着陆器早已远离预定的着陆位置。

“菲莱号”原来预定着陆的位置有着充足的阳光照射,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太阳能,让探测器保持充足的能源。可是最终的着陆位置却到了一个没有什么阳光的地方,无法得到充足的太阳能,着陆器的工作时间就非常短,仅仅分析了一部分彗星表面的环境数据之后,就进入了休眠状态,之后一直没有苏醒。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菲莱号”并没有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彗星表面数据,那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有飞船上的探测仪器。孤单的“罗塞塔号”继续进行对“67P”进行探测,到了2015年8月13日,探测器跟随彗星运行到了近日点,意味着在之后的时间里,探测器接收到的太阳能会越来越少,用不了多久电量就会耗尽。

又过了一年,“罗塞塔号”的电量已经所剩不多,即将陷入沉睡,这个时候,科学家决定给“罗塞塔号”找一个良好的休眠之地,那就是彗星表面。

2016年9月30日,“罗塞塔号”启动推进器撞向彗星,以硬着陆的方式休眠于彗星表面。虽然“罗塞塔号”与“菲莱号”都沉眠于彗星表面,但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罗塞塔号”的表现非常出色,给我们传回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让我们对彗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当然,遗憾也是存在的,由于“菲莱号”着陆器的表面欠佳,没有达到预期的软着陆目标,早早陷入了休眠,让我们失去了更加宝贵近距离了解彗星表面的数据。

如果“菲莱号”能够成功着陆在预定位置,它就可以接收到充足的太阳能,长时间在彗星表面探测。即使后来彗星过了近日点,不断远离我们,“罗塞塔号”无能为力的时候,着陆器也可以继续探测,给我们传回更多的宝贵数据。

彗星到底有哪些秘密?它跟地球早期的演化以及生命的出现,到底有哪些联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索,虽然探测器近距离观测了彗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数据,但是仅凭这些数据想要完全了解彗星,还是远远不够的。

飞行十年,跨越4.3亿公里,飞船成功追上彗星,看到了什么?


受到飞船速度的限制,我们也没有能力快速追上彗星去探测研究,更没有能力将路过地球的彗星留下来。有朋友说了:为什么我们不将彗星捕捉带回地球进行研究,那样什么样的秘密也能够发现。

理想是美好的,可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实力还远远无法做到,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捕捉小行星,捕捉彗星或许也不是什么难事,那个时候彗星的一切秘密也将真相大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彗星   近日点   软着陆   探测器   飞船   太阳能   科学家   表面   地球   生命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