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藏南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清朝时期,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便在属于藏南地区管辖的达旺出生,藏南因此被藏传佛教徒们视为宗教圣地。20世纪初,清末将领赵尔丰在藏区实行改土归流,设立察隅县。这些均是藏南自古以来隶属于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

然而,因种种历史原因,印军一度非法侵占我国藏南地区,而藏南地区北部广袤的喜马拉雅山脉,则为我国内陆和藏南地区的沟通带来了地理上的诸多不便。那么,如果中国要在未来进军藏南,究竟能走哪几条路线?在1962年的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又曾走过哪些路线,能够给今天的我们带来启示?今天本期节目就为您讲述:中国的收复藏南之路。

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地图上的红色标记处为藏南地区)

藏南在哪里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山脉的南麓地区,被北纬28度线贯穿,介于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西临不丹,东临缅甸,南临印度阿萨姆邦和那加兰邦,位处四国交界之地。藏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领土,然而,在近现代时期,印度则以所谓“麦克马洪线”为依据,非法侵占了藏南的部分地区。目前,中、印实际控制区以所谓“麦克马洪线”为分界线。印度将其控制的藏南地区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而我国则坚持对藏南地区的全部主权,对“阿鲁纳恰尔邦”不予承认。

藏南地区的地形十分复杂,该地北临喜马拉雅山脉,南处藏南谷地,海拔分布从低于海平面80米至最高海拔5000米以上,军事角度来看易守难攻。而从气候条件来看,藏南地区临近印度洋,夏季的印度洋西南季风会携带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这些暖湿气流在遇到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时,因无法攀升而就地成云致雨,在此地形成频繁的降雨天气。隶属于藏南地区墨脱县的巴昔卡镇年平均降水量可达4500毫米,有“中国雨都”之称。加之地处低纬地区,日光充足,藏南地区整体非常适宜农业的发展,故被称为“藏区江南”。

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印占藏南地区与我国藏南地区行政划分图)

一直以来,我国对藏南地区的行政管辖十分重视。因此,我国自西向东将藏南地区大致划分为错那、隆子、墨脱、察隅等四县进行治理。从藏南以北的我国内陆地区,进入藏南,也通常需要途径这四县的管辖地区。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从我国内陆出发,究竟有哪几条路线可抵达藏南。

西段:达旺路线

位于藏南地区西段的达旺路线,当属从中国内陆地区抵达藏南首屈一指的陆上交通线。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过,达旺是西藏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之地,也被藏传佛教徒视为宗教圣地。因此,自古以来,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们就会徒步踏上这条朝圣之路,从祖国内陆抵达藏南。如果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出生之日算起,那么西段的这条达旺路线迄今已经具有339年的历史。

然而,随着近现代我国交通技术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达旺路线已不再是昔日由藏传佛教徒们徒步踏出的一条“朝圣之路”。那么今天的达旺路线,该怎么走呢?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今日的达旺路线是从隶属于西藏自治区的山南市的乃东区出发,走省道S202可抵达山南市的错那县。再从错那县出发,向西南方向而行,途径临近不丹的塔希央奇宗谷地,便可抵达达旺。临近塔希央奇宗的中、不两国交界处谷地地势平缓而狭长,是顺利抵达藏南达旺地区的绝佳路线。而在抵达达旺地区之后,沿谷地向东南方向而行,便可抵达藏南的另一重镇:邦迪拉。

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达旺路线,红色为省道S202)

在1962年的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第11师第三十三团,便是沿此线出发,抵达邦迪拉地区,并对非法侵占这一地区的印军部队予以迎头痛击,史称“邦迪拉激战”。据统计,经此一役,我军共歼灭印军105人,缴获坦克2辆,火炮17门,机枪 9 挺、步枪 69 支,堪称大捷。解放军在邦迪拉取得的胜利,是构成我国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西段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国解放军也经常通过达旺路线,拱卫我国藏南地区的边疆安全。

除了贯通山南市至达旺的省道S202路线外,从山南市出发,向西而行的省道S101,向东而行的省S306,则分别将山南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林芝市两地连接起来。而在西藏自治区外,另有自四川雅安市出发的318国道,可直达林芝市,与省道S101、S306交汇,构成了一条我国川藏交通线的大动脉。

中段:墨脱路线

如果说西段进入藏南地区的达旺路线,是自古以来由虔诚藏传佛教徒用脚踏出来的路,那么中段进入藏南地区的墨脱路线,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墨脱线自北从扎木镇出发,途径嘎隆拉隧道,向南抵达藏南重镇墨脱,再由墨脱深入藏南腹地。或者自西从林芝市出发,途径派镇,穿过多雄拉隧道向东南方向而行,抵达墨脱,再由墨脱进入藏南腹地,共有两条中段路线,可选择性相比达旺路线更强。

那么,为什么要说中段的墨脱路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因为墨脱路线南段,也就是从墨脱县深入藏南腹地的路段,恰巧坐落在雅鲁藏布江谷地之上。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受内力地壳运动作用和外力流水侵蚀作用的双重影响下而形成的一条谷地,其中中游谷地大部分是属于宽谷,宽度约在10——15公里之间。而在谷地下方的地势也是十分平坦开阔,适宜来往车辆的行驶。

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墨脱路线)

此外,墨脱一线所处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不仅是天然的自然交通线,而且还一年四季光照充足,水资源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种植。青藏高原地区著名的特产农作物:青稞就生长于此。近年,随着国家日益重视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发展,墨脱一带的冬小麦种植业发展也是十分迅速。

然而,墨脱路线虽然被称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它却并不是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解放军曾经行军过的路线。其实,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形容墨脱路线的南半段恐怕更为合适。因为将墨脱与林芝市、扎木镇等内陆城市打通的,还是在21世纪修筑的嘎隆拉隧道和多雄拉隧道。这两条隧道是墨脱线的北段克服了喜马拉雅山山脉的天险,将墨脱与祖国的内陆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在1962年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时,解放军还并不具备打通这两处山地隧道的技术条件。此外,自四川省雅安市出发的318国道,同样与自林芝市、扎木镇出发的墨脱路线相通。

东段:察隅路线

东段进入藏南地区的察隅路线,是最后一条仅途径我国一国境内可抵达藏南地区的陆上交通线,也是西、中、东三段路线中较为年轻的一条路线。察隅路线和墨脱路线相似,可大致分为两条,其中一条是自察隅县出发,向南而行,途径下察隅镇,再由下察隅镇可抵达藏南重镇瓦弄。而另一条路线则是在2009年开通,2016年前后进行改造,较为年轻的丙察察公路。该路线可自察瓦龙乡出发,朝西北方向而行可抵达察隅县,再由察隅县出发抵达瓦弄。

在1962年的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察隅路线是东线解放军进军藏南地区的一条重要路线。其中,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最后一战:瓦弄战役就是在这条路线上爆发。解放军第130师先是转战察隅,后在瓦弄地区击溃印度精锐部队第三廓尔喀步兵团二营、三营,并俘虏其三营营长,史称“瓦弄大捷”。据统计,在此战中,解放军共歼灭印军部队1200余人,击落、缴获印军飞机各1架,缴获51口径以上火炮62门、轻重机枪94挺、长短枪715支、炮弹10000余发、枪弹102万余发、手榴弹5400余枚、地雷1400枚。此战结束后,非法盘踞在藏南地区的印军部队基本上被解放军消灭殆尽。在瓦弄战役结束后的第十天,前线解放军部队便奉命后撤,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也宣告结束。

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察隅路线)

但与其他路线不同的是,构成察隅路线的丙察察公路在西南方向与云南省丙中洛镇相通,而丙中洛镇可由新219国道,与云南省会昆明相连。因此,丙察察公路是由滇入藏的一条重要公路线。此外,察隅县以北通过省道S201可抵达318国道上的然乌镇,从而进入四川省雅安市。

南段:滇缅路线

最后一条进入藏南地区的路线十分特殊,它是唯一一条途径第三国缅甸,从我国途径印度,最终抵达藏南地区的路线。该路线可从云南省会昆明出发,从北到南可分别通过片马镇、腾冲市或瑞丽市三个地点,抵达缅甸境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密支那。再由密支那进入印度东北邦阿萨姆邦的雷多市,再由阿萨姆邦的雷多市抵达藏南。该条路线的优势在于可绕开险峻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可从印度南部宽阔平坦的阿萨姆平原进入藏南。

这条进入藏南的公路,历史也十分悠久,它在世界上被称为“滇缅公路”,或者被称之为“史迪威公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修建,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西南大后方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援助物资。据统计,仅从1939年1月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滇缅公路就为中国提供了高达22万吨的国际援助物资。然而,在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后,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反法西斯同盟国不得不另外开辟一条援助中国的国际运输路线,这便是从空中飞行,途径喜马拉雅山脉赫赫有名的“驼峰航线”。

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滇缅公路)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这条公路便基本结束了它的战时使命。在今天,解放军利用滇缅公路,途径缅甸、印度两国进驻藏南的可行性也不大。但是,如果江心坡在我们的控制之下,那么从滇缅公路进入藏南地区的可行性将大大增强。因为这样一来,解放军便可绕过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从云南途径江心坡直抵藏南。届时,藏南与祖国内陆的联系便可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中国收复藏南,能走哪几条路线?对印自卫反击战走的哪几条?

(图为江心坡地区)

但无论藏南与祖国内陆相隔多少艰难险阻,它从始至终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而这四条陆上进入藏南的公路线,则将藏南与中国人民牢牢系在了一起,永不分离。

参考文献:

  1. 吕昭义; 刘名望. 民國標界第一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4年
  2. 康民军. 地理原则能论证“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吗?. 南亚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2009-09-24 [2017-07-27]

[3]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 1993,2.1.7 中国边防部队在平叛的同时逐步进驻中印边境东段地区,实际控制线的形成.

[4] Google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墨脱   中国   山脉   察隅   路线   反击战   谷地   内陆   边境   解放军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