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玩具事故频发,适用年龄多成摆设,家长如何降低儿童玩具安全隐患

儿童玩具日益多样化,玩法也都带上了“益智”的帽子,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儿童玩具引发伤害事件的新闻时有发生,玩具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这不,2月8日晚,西安市红会医院就接收了一名误吞11颗磁力珠的5岁男童,险些酿成大祸,多亏医生及时在小肠处取出才避免了开腹手术。


网红玩具事故频发,适用年龄多成摆设,家长如何降低儿童玩具安全隐患

西安市红会医院医生从男童小肠取出的磁力珠可以吸起三串钥匙



虽有年龄限制提醒 但磁力珠更多被幼儿家庭购买

磁力珠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玩具,又称巴克球,直径仅5mm,因为带有磁性,可以组合成多种造型,很受孩子青睐。殊不知,磁力珠是有一定危险的玩具,并不适合给儿童玩耍,而儿童一旦不小心吞食了磁力珠,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梳理新闻报道发现,2016年,云南一名16个月大的男童误食10粒磁力珠,发生肠穿孔,10天内做了两次手术,肠道无法正常吸收营养。2017年,山东1岁3个月大的女童误吞了6颗磁力球,导致肠道穿孔、肠粘连、腹腔化脓以致生命垂危。2019年,江苏淮安一名11岁男孩误食8颗磁力珠,险致胃壁穿孔。去年6月,西安市第三医院也接诊了1位4岁的小朋友,误吞13颗磁力珠半个多月无法排出,最后造成胃壁穿孔……

磁力珠为何这样危险?记者在网络售卖页查询发现,为了防止磁力珠在游戏中松散、脱落,提高造型成功率,该珠子具有高达5000高斯的磁力。西安市红会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施育鹏说,这样强磁力的珠子一旦吞下,极易在肠管内互相吸引,造成肠道的非正常粘连。小球之间距离越近,相互吸引的力量越大,被吞咽的小球相互吸引、摩擦,就会导致胃肠道穿孔或阻塞,严重者甚至死亡。

在网络售卖页,不少磁力珠卖家会用一行小字提醒,该产品适合14岁以上人群使用,严禁吞食,但在购买过程中并无任何限制。记者在一家电商平台的店铺中发现,八彩的216颗磁力珠仅售34.8元,而且额外赠送8颗,该店铺显示月销量过万。在买家秀中可以看到,不少家长是购买给幼儿玩耍的,而且购买页面显示产品有4人评价“适用年龄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幼儿家庭购买磁力珠,记者进行了走访。家长钱女士说,磁力珠是网红玩具,身边很多朋友都给孩子买了,可以锻炼孩子空间想象力。家长王先生说,孩子在朋友家玩了一次就迷上了,造型多变、颜色好看、价格也便宜,自己没多想,就买了。雁塔区一位刘姓小学老师告诉记者,他的很多学生都玩过磁力珠。磁力珠说是适合14岁以上人群,但大孩子对这个玩具并不感兴趣,五颜六色的小球反而更能引起幼童的好奇心。至于磁力珠的安全隐患以及产品售卖的年龄提醒,受访家长都称,“给孩子说过不能吃。”

购买儿童玩具需仔细检查排除潜在隐患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除了磁力珠,不少幼儿家庭中还有回弹软轴乒乓球、激光笔、牙签弩、口袋弹弓等玩具,这些都被医生称为儿童玩具中的“危险分子”,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比如,回弹软轴乒乓球就曾将一位3岁女童的左眼刺伤。记者在回弹软轴乒乓球网络售卖页看到,不少商铺的买家评价称,“软抽容易脱落、断裂”,这正是伤害孩子的最大安全隐患。施育鹏说,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给孩子做过提醒,就掉以轻心,但在儿童玩具安全上,为了减少悲剧的发生,家长一定要多加重视。

首先,购买儿童玩具时一定不能购买“三无”产品,同时,购买时要认准玩具包装上的3C认证标志,即中国强制性认证标志,是一种最基础的安全认证。另外要关注玩具包装上标注的适合年龄,不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玩具不但起不到益智作用,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最后,购买儿童玩具需仔细检查,排除潜在隐患,如:玩具表面要光滑无毛刺、无尖角;玩具的小部件要紧紧连接在主体上,不易脱落;画笔、涂料、橡皮泥等要通过无毒检测;发声玩具发出的声音不能过大等。

施育鹏提到,一般来说,玩具给孩子造成的最常见的意外就是割伤、夹伤、刺伤、咽下和吸入异物等机械伤害。如果孩子发生类似意外,应尽快送医。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受访单位供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儿童玩具   西安市   家长   玩具   男童   肠道   小球   磁力   摆设   安全隐患   事故   年龄   记者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