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一片白墙,听清风徐来,看树影婆娑;

一池倒影,坐观云起云落,花谢花开;

一片草坪,季相变化,闲坐消磨半日时光……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项目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曾家镇虎峰山村,傍百年步道而建,隐于林海之中。沿步道拾级而上,又可见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虎峰寺(川主庙)遗址埋没在山顶的荒草丛中,只剩几座百年残佛记录岁月起落更迭,故将项目名为“寺下山隐”。

虎峰寺下

隐于山间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随着这些年虎峰山村所处的重庆大学城的逐步发展,为距离大学城核心区仅20余分钟车程的虎峰山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来自川美、重师、重庆大学等高校的艺术家纷纷“落户”虎峰村,开设了工作室、画廊、美术馆民宿和茶舍。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民宿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但出于公益性与开放性的目的,民宿中仅在建筑的二、三层设置了七间客房与一间主人房,其余面积均用作公共空间:入口处的游客接待驿站、底层的非遗展厅(接待厅)与无边水池旁的乡间书屋。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传承与新生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建筑的更新与介入带来了新旧关系的思考与重塑。民宿的基址,是一座残破废弃的夯土老房围合而成的三合院。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为了传承这西南地区特有的山地乡村的文脉与肌理,新建的建筑也通过控制体量的尺度与围合还原了基址过去的院落空间。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游人们踏着青石板,伴着清风拂过竹林的声响,路过一湖碧水后望见路边那片拙朴的夯土老墙,便晓得了寺下山隐就在眼前。如同经历了一场自然的精神洗礼,使抵达的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除了通过传承与保留来致敬历史外,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激活并使之得以新生。设计师通过与民宿主的协商,决定牺牲掉一部分的底层面积,从而保留下三合院沿步道一侧的夯土老墙。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防水是保护土墙的关键,为遮蔽雨水以防侵蚀,架空在老夯土墙之上,新建了满足休闲茶饮同时视野开阔具备观景功能的侧翼体量,在材料上则主要采用极具现代感的钢结构和玻璃,与下方传统夯土质感形成强烈的对比。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闲坐其中,抬头将山林云海一览无余,低头看得到老夯土墙的遗迹,演绎出一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从入口的老夯土墙,到主体建筑的素混凝土,再到角落出挑的钢结构楼梯,无不隐藏着建造材料从传统向现代、从旧到新逐渐过渡的巧妙逻辑,能够感受到设计师对这片场地新旧关系的回应与阐释,这片夯土老房在此刻仿佛得到了“重生”。

隐与野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民宿主对纯粹的山居生活充满着憧憬与执着,并希望为久在城市喧嚣中的人们提供一方与浮躁过去和解、重回大地山林环抱的平和之地,设计师则起于对场地自然现状的尊重,根据自然造形赋势,将“山”“隐”二字化作建筑的灵魂。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通过前期的现场勘测,定位了场地内所有的大树,不仅全部被保留,甚至为了树的位置几次调整建筑或景观的布局。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一系列的景观露台,长短坡屋顶依据山势走向、景观、视野的不同而进行高度与进退关系的调整,给予不同层次不同的视觉体验,实现最大化的景观利用。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攀上最高的露台,远眺虎峰大地,林海茫茫,雾气朦胧,一方碧水半隐半现其中;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或闲坐无边水池旁,端详水中倒影,香樟为邻,春风拂面,几片陨叶悠然下落。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入口廊道地面使用了施工余下的竹竿,嵌入泥土之中,穿插其中铺满碎石子,随性又不加雕琢。

可见的设计

不可见的思考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走进三合院内,没有人为设计过的景观痕迹,自然生长的野草毫无荒凉之意,反倒增添了盎然生机。整个院子,自东南向西北,通过建筑的布置与层高的变化形成层层叠叠,虚实相间的视线关系。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三合院内驻足片刻,穿过乡间书屋旁的廊道,才见一栋三层的建筑与一旁优雅的庭院与草坪,颇有发现了世外桃源的惊喜。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室内的秋千,屋顶花园,可望到窗外虎峰山顶的泡池,树影斑驳白墙中的一米阳台……这些细微的设计赋予了每间客房独一无二的个性与风格,但又有一个共同点——拙朴素雅。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客房虽然只有七间,但每间房依据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定位和装饰风格搭配,有些桌椅摆设甚至来自于业主在附近乡村“拾荒”所得,经过随性自然的布置,更添几分“野”味。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房间均朝东,落地玻璃让透过山林的晨光肆意挥洒入屋,同时保证了良好的景观视野。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野”的趣味渗入空间每个角落,诉说着大巧若拙,由自然而生的无设计美感。

面对自然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残墙倚古寺,曲径通幽谷。柴门闻犬吠,琴棋奏和声。开门见山月,心隐淀归尘。辞岁新万物,常聚善缘人。这是当今时代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与工作模式下人们所向往的乌托邦。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寺下山隐的思考与创作是可以算作一个较为成功的尝试。但这不仅仅是为满足人们逃避现世而创造的伊甸园,设计师以谦逊的姿态面对场地与自然,立足于建筑的开放性与公益性,将山居中的隐逸与野性发挥淋漓,亦不乏温度与灵魂兼并的人文关怀,在近年来掀起的民宿文化热潮中,为其增加了别样的态度和可持续的生命力。

有个改造的民宿院子、隐于山间,呈现最静美的样子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夯土   基址   廊道   静美   步道   山间   山林   院子   场地   景观   设计师   样子   自然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