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精读一本书

“双减”之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精读一本书

1

一个课程的意义

这个寒假,我利用了15天的时间开了一门短期课,精读赏析《小学生散文读本》。

方式是领着孩子们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做笔记。因为以前并没有这样领着孩子们读书,也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只是没想到,还挺成功。家长与孩子们都很喜欢。

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听了四五次后,自己读书的时候也能拿起笔画一画,标一标。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还有家长说,孩子每天听课特别认真,对自己说,从来没有这样读过一本书。

是的,我也从来没有这样讲过一本书,或者说,这样细致地讲过一本书。

“双减”之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精读一本书

“双减”之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精读一本书

“双减”之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精读一本书


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阅读不可能一直有人领着,这样的课也是希望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而且更多的时候,阅读是需要自己完成的,无论怎样,学习都是自己的事。所谓的学习兴趣,不是别人给你的,也不是别人可以挖掘的。而是自我感知到的,老师与家长只是引导你,给你创造条件显现出来。

所以,当你真正喜爱的时候,就会更主动。老师,家长,扮演的不过是个引导人的角色。摆正这个位置,教与学,方可长久。

而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并不是容易的事。那些鸡娃家长的焦虑,正是源于自己没有扮演好这样的角色,或者说,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焦虑才会滋生,孩子更累,更有依赖,成绩也未必与“激”的力量成正比。

所以,虽然我讲了很多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认为我一直是在辅导家长。甚至在一些作文中,都是可以旁窥出家长的教育观的。

这个时候,我会旁敲侧击地将我的想法告之家长。我也清楚,虽然这样做并不能够真正地解决什么问题。但是不管怎样,我发现了问题,正如爱因斯坦说的,发现问题,提出疑惑,比解决问题更能让这个世界进步。


当家长们直接向我倾诉,在辅导孩子学习上的困惑时。其实我能够明显感觉到他并不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他只是在寻求一种安慰与认同,而我给出的方案可以抚慰他们教育上的挫败感,尽管我认为我的方法是有实际效果的,但是在家长们的眼中,这并不重要。他们仍然会我行我素,只有极少部分的家长才会真正思考我给出的意见,并且努力地去践行。

短短的15天,并不能使孩子真正地学会精读,也不会让孩子在阅读时多么勤快地拿起笔,动起脑。但是,这确实为他们打开了精读的大门,包括给家长们也打开了一扇门:原来,精读批注可以这样做。


所以,我认为这个课程的意义,对于家长将是大于孩子的。


2

关于精读的认知

也正是因为我觉得家长学会精读批注的意义更大一些。所以我将一些精读中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在这里给家长们讲一讲。


首先还是选好书。因为我们的教科书,也就是课文的篇幅都不长,而在一篇小小的文章里,老师们要分析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生字词的意思。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平时精读的训练上,也要选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所以,散文是比较恰当的。

这类书比如《小散文100课》《最美散文小学生读本》《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小学生散文读本》,都是不错的选择。

《小学生散文读本》 29.9 购买

另外,最好是每篇后面能设置一些思考与训练题,因为我们的精读重点就在于思考,如果有了这些思考训练题,精读就会有入口,有角度,不再那么盲目。方便家长对孩子进行引导。

其次,精读的核心是思考。家长们最困惑的是,孩子读了很多书,却不求甚解,停留在泛读。无论真正的精读该如何定义,家长应知道,你所谓的精读,其实本质上就是要启发孩子的思考。


而这种思考是有两个前提条件的。

第一,家长也要阅读思考,不能当甩手掌柜,把一本书丢给孩子,就指望着他自己能读出个所以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不现实的。你随便去找一个孩子读书很好爱思考的学生家长问一下,他一定也是一个爱思考的家长。

第二,交流和讨论是平等的。家长不要预设任何的结果,将交流与讨论当成与孩子共同发现与探索的手段。当孩子的思考结果并不准确,并不客观,并不深入的时候,你要完全地接受。


对于精读这件事,思考本身的意义要大于思考出什么样的结果。

这就像阅读理解出题人出的题,并不一定是作者所思考的那样。不是经常会有新闻爆出,语文阅读题的原文作者,也无法得满分嘛。

形象大于思维,当孩子的大脑真正运转起来的时候,他给你的答案也许会超出你的想象。

所以,思考本身就是精读的意义所在。


3

关于精读的技巧


接下来,家长们要知道,思考的三个方面。

一、内容与思想。这是精读思考的重点所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当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起码要搞懂这两个问题。

二、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技巧与方法。比如说前后呼应、起承转合的结构、对比与铺垫,象征与伏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是难点。需要家长去学习一些文学与写作的知识。只要有一颗肯学习的心,这些写作上的概念性问题,其实在网上都能够找到。

三、精彩的语句语段。这个方面往往是家长比较在意的,这里就不得不多说一句,家长总是将孩子作文的不好归于没有好词好句,这显然是片面、肤浅的。希望家长能转变这个观念。

而精彩的语句语段好在哪?为什么好?这属于赏析的部分。这需要家长有一定的共情力,才会将这种审美上的感觉传递给孩子。

精读一本书,做好以上3点,可以借助一个小技巧。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

如下图

“双减”之下,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精读一本书

黑色笔,画叙述的关键内容与好词。

红色笔,画描写的语言与好句子。

蓝色笔,画与思想感情与主题有关的语句。

能够用使用好三色笔,是做好精读的第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家长   孩子   读本   语句   小学生   散文   意义   思想   方法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