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接着分享我的旅行故事,东北其实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今天要介绍的是街津口赫哲特色民族村,街津口位于黑龙江下游的同江县境内,距离同江市区东北45公里处。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这里是一个特别适合自驾的景点,从哈尔滨出发,第一站可以到佳木斯稍作停留,然后直奔街津口。我第一次去街津口是在8月末,秋色渐浓,公路两侧都是金黄色的万亩良田,非常壮观。出人意料的是,一路高速鲜见其他车辆,这也是黑龙江经济欠发达的一个表现吧,但绝对适合自驾游。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20世纪60年代,一首描写赫哲族人美好生活的《乌苏里船歌》唱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唱出了赫哲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对家乡生活的热爱。在黑龙江南岸的街津山脚下,有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村庄。这个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村落,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街津口赫哲族渔业村。100多座赫哲族特色的民居依山傍水而建,500多位赫哲族人生活在这个仿佛是童话世界的村庄里。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随着《乌苏里船歌》的传唱,街津口村,这个中俄边境线上的小村庄,也越来越成为海内外游客向往之地。村里建起了博物馆,展示赫哲族人的传统。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鱼皮衣制作工艺和“伊玛堪”,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在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来到街津口村的游客能达到两三千人。他们对赫哲族人的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很感兴趣,这也让生活在小村庄里的赫哲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信。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尤大姐多年前从邮政部门退休,回到了家乡居住。当时村里的博物馆刚刚建成,需要讲解员。虽然尤大姐干了大半辈子的邮政工作,从没有接触过导游这个行业。但是尤大姐觉得自己熟悉家乡,就试着报了名。尤大姐说,自己从小就是在这儿生的,在这儿长的,土生土长的人,整个展览馆是自己写的一套导游词。想办法把自己家乡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喜欢,而且能把我们赫哲族人这些淳朴的东西讲出来,让游客能听进去。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俗话说,“年过半百不学艺”,当时已年近花甲的尤大姐学习非常吃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赫哲族的文化,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让尤大姐终于成为了一名受人欢迎的导游,而她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赫哲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尤大姐说,我现在感觉挺自豪的,比如说赫哲族老祖宗创造出的日历,还有鱼皮衣,我们民族那么少的人,就能创造出那么多的东西,所以说我特别自豪,为老祖宗自豪。我一定要把我们民族文化好好地讲下去,让更多的中外游客更了解赫哲族文化。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清亮而又缭绕的“伊玛堪”,唱出了赫哲人的自尊,也唱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随着生活内容的变化,村里会说唱“伊玛堪”的人越来越少,为了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在接近口村有很多老村民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村里建起了“伊玛堪”传习所,教年青一代学唱“伊玛堪”。

黑龙江边的赫哲族村,尤大姐退休后当上了导游,自编了一套导游词

夜幕低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江边,点起了篝火,烤起了赫哲族的传统美食“塔拉哈”。千百年来,在“伊玛堪”抑扬顿挫的曲调中,白山黑水的赫哲族人延续着祖先的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古老的赫哲族文化正在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赫哲族   黑龙江   同江   大姐   族人   民族文化   村里   导游   家乡   游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