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现代地球物理研究根据分析地震波观测记录,发现我们的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分层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我们人类生活在地壳上的陆地。但地球的最外层——地壳,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裂成几个大块和多个小块,科学家称之为板块。目前,地壳主要由6个大板块组成,分别是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全部位于海底,是典型的海底板块,也是地球上最古老和坚韧的板块。其余五个板块称为大陆板块,但它们上面既有大陆又有海洋。中国大陆就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在海底,地幔岩浆从地壳板块的缝隙中冒出,形成新的地壳,并推动原来的板块移动。太平洋板块平均每年向西北方向移动8-9厘米。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1 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相互挤压,导致上地幔岩浆喷出,在板块边界形成了很多火山。

当两个板块相遇时,在板块边界碰撞挤压,这时,坚韧的板块会发生弯曲,插入到较软的板块下面。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板块俯冲。通常,坚硬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板块俯冲导致板块边界经常出现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图1)。太平洋海岸附近是太平洋板块与其它板块碰撞挤压的边界,由此形成了漫长的俯冲带,这里经常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发生。因此,环太平洋海岸被称为是地球表面的火圈(图2)。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2 太平洋板块的移动形成了多个俯冲带,火山喷发和地震经常发生在俯冲带。环太平洋海岸被称为地球的火圈。

地球上约95%的火山位于板块边界附近,例如最近爆发的汤加火山。但还有约5%的火山远离板块边界,出现在板块中部。这些板块中部的火山喷发很强,并形成一串火山岛,被称为火山岛链。地质学家发现,岛链中火山岛的形成时间相差很远,差异达十多万年。例如夏威夷火山群,冰岛火山群,埃塞俄比亚阿法尔火山群。科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些火山岛链是如何形成的。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无法进入地球内部直接观测地球的内部结构。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是: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利用地球表面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证实模型。1963年,地球物理学家威尔森(W.Tuzo Wilson)首次提出:地幔中的岩浆喷口通道(火山通道)的位置保持不动,地球板块在火山通道上方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就可能形成像夏威夷群岛那样的火山岛链。通常将远离地球板块边界的火山口被称为地球的“热点”。

这些“热点”的位置如何长期保持基本不变?地球物理学家摩根(W. Jason Morgan)脑洞大开,他在1971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地球的“热点”是源于核幔边界升起的超级热柱——地幔柱。超级地幔柱就像是地球内部巨大的大烟囱,从地核边界延伸到上地幔底部,高达2900余千米。一些超级地幔柱的分枝继续向上,形成上地幔柱。上地幔柱到达地球岩石圈底部,导致大量的岩浆上升到地表并喷发,形成位置基本固定的“热点”。由于地壳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几百万年后,地幔柱造就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诞生时间不等的夏威夷火山岛链。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3 地幔柱示意图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4 地球板块运动,地幔柱不动,最后造就了夏威夷火山岛链。

通过分析火山岛岩石的微量化学成分, 地球化学家可以判断火山岛是否由地幔柱的喷发形成。例如,分析地幔柱火山岛的岩石中氦气的同位素氦-3(3He)的含量。科学研究认为,地球中自然存在的氦-3源于宇宙大爆炸,在45亿年前和地球同时形成,是地球上的原始同位素。经过45亿年的漫长岁月,地球表面和浅层上地幔中的氦-3几乎都逃逸到太空中,基本耗尽。而地球深部仍然含有原始的氦-3。因此,火山岛岩石中的高含量氦-3可证明形成火山岛的岩浆是来自下地幔深处,不是来自上地幔浅处。

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地球物理学家可以用地震波“看”到地幔柱。地震波在温度较低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温度较高的岩石中速度传播较慢。在地球地幔层的上部(上地幔),地幔柱的温度显著高于周边环境的温度。地震波在地幔中传播,若穿过地幔柱,其速度会显著变慢。这样。科学家就能计算出地幔柱的大小。这类研究的结果表明,,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个大小不等的地幔柱,地幔柱的直径最大可达到600~800km。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5 地球上地幔柱热点的位置——图源自维基百科

近十几年来,科学家在南极大陆也布置了许多地震仪,分析地震波观测数据后,发现南极罗斯海附近的火山岛群也可能与地幔柱活动有关。其中埃里伯斯“热点”是南极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幔柱热点(图5中的第54个热点)。这个热点目前的喷发口是埃里伯斯火山,位于南极罗斯岛,海拔高度3795米,是地球最南端的一座活火山,终年和冰雪相伴。

自1841年被南极探险家发现以来,埃里伯斯火山一直在持续喷发。图5显示了埃里伯斯火山,这张照片是笔者摄于2018年2月,当时中国南极考察船雪龙号在埃里伯斯火山附近开展科学考察活动。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6 云端上的南极埃里伯斯火山口

美国和新西兰在南极罗斯岛建立了常年有人驻守的观测站。其中美国的麦克默多考察站是南极最大的科考站,最多可容纳2000余人。图7显示了游弋在埃里伯斯“热点”下的美国南极科考队破冰船。2018年,中国南极考察队也在罗斯海岸边建立了一个新的考察站,图8是当时正在建立的罗斯海新站。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7 游弋在南极埃里伯斯“热点”下的美国南极科考队破冰船

火山岛链和地幔柱

图8 正在南极罗斯海岸边建立的中国科考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地幔   火山岛   罗斯   南极   地震波   热点   太平洋   火山   板块   地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