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呼仑贝尔大草原

生活 | 呼仑贝尔大草原

生活 | 呼仑贝尔大草原

我去过国内一些地方,但呼伦贝尔,却是我非常想念的地方。去过了,会让你难忘;离开了,我还会常常记起。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回首过去如同梦幻一般!时光流逝,一分一秒,一天一天,一年过一年。当你蓦然回首,多少岁月可以重来?又有多少光阴可以追忆? 过去无论是多姿多彩抑或苍白无力,都只能成为脑海深处的记忆。

如今的我,肩负着家庭和生活的重负,出趟远门几乎举步维艰。虽说大自然的魅力无穷,但现在很难像年轻一样,因为没有生活负累一身轻松,背起简单的行囊,说走就走,洒脱自由。

人就是这样,一旦挑起生活的重担,卷上离家的行囊,就很难回到从前。无论如何,过去终将成为记忆中的点点滴滴,仅此而已。也许这就是很多中年人逃不开的天命和宿命。

岁月的年轮已从脸上辗过,往昔荣光已消失在时光的长河中。

下面一段文字,是我二000年八月去内蒙古参加培训时写的手记,在整理旧照片时,发现当时记了些文字,还有零星的旅行札记,我重新把零星碎片文字整理一下。

生活 | 呼仑贝尔大草原

我一直对大草原有着深深的向往和期待!

城市五光十色的广告令人眼花缭乱,路边繁花似锦令人目不暇接,在城市生活久了,从内心特别想感受一下大草原最原生态的恬静、舒缓、平和的感觉。

二000年的八月,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第一次踏上内蒙古呼和浩特,来到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第一次来到这个传说中的草原城市,很是兴奋!

集团公司从全国各地选派的一百来号人,住在呼和浩特的君怡大酒店。培训安排十天时间,其实就培训了四天半,其他时间就安排自由活动,并组织郊外的旅行。

培训的第五天下午,三辆旅游巴士从酒店门口出发,沿小路颠颠跛跛,开了二个多钟,终于在傍晚到达呼仑贝尔度假村,终于见到大气磅礴、苍茫壮阔的大草原!

异域风情让我耳目一新!

呼仑贝尔大草原空气清新,放眼过去,成片成片的绿草地一望无际、毫无遮拦!地平线上的一轮红日,毫无屏障地悬挂在那,似乎触手可及!

我对这片土地的最初印象是:空旷、清新和高冷,并有一种视觉上的美丽冲击。

傍晚时分,暮色渐沉,夕阳透射在远处的山脉,显出一种柔和的灰色,草原披上了一层喑红色的轻纱。

地平线灰白两色是草原上最原始的线条,这种简单的色调在这里显得格外分明别具一格。从初春的嫩绿到晚秋的黄绿,永远是单一的色调。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心境自然而然心如止水、超然物外!亦使人顿悟生命的苍白!

晚上,当夜幕降临时,皎洁明月、清风拂面!天上星星是清澈、明亮的, 星辰错落有致,极具层次感,这是沿海的城市是很难见到的。城市因为工业污染和温室效应,南方的天大多时间是灰蒙蒙的,晚上很少能看到繁星闪闪的星空,但在这里,抬头便是清爽的万里星辰。

生活 | 呼仑贝尔大草原

晚餐十二个人围满一个大圆餐桌。 一百来号人,几乎把整个度假村包满了。招待我们的是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烤全羊。

店家服务员端上来一只呈半跪状的全羊仔,表皮烤得金黄金黄色的,散发着诱人的焦香味,桌面上配各种各样的沾料,一小碟、一小碟的五颜六色。

餐桌上还有草原特有羊奶、马奶酒,青蒿酒、奶酪、大烙饼之类的小吃;但桌面上也没有汉族常使用的筷子之类的餐具,更没有南方人的米饭、北方人面条之类的主食。每一个人面前就简单的配一把半弯月状的蒙古手刀,说是餐具,但生活在南方的我们却不知如何动手用餐。

“难道用手抓来吃!”我们这一边嘴里叽里咕噜地说着说笑,一边心里疑惑着。

大伙个个坐得端端正正的,围着餐桌面面相觑、不知所措。顿了顿一会,内蒙分公司一个小女孩过来的引导我们来动手用餐,并示范我们套上一次性手套,熟悉地用手直接抓着羊肉切下、抓起来直接大口吃,粗旷、简单而特别、很有意思,大家也觉得新奇,打心里却都乐呵呵的,我们是用手来吃饭了!头一回尝试!

烤全羊味道油而不腻、滑而清甜,品味独特!味道完全和平时市场买的羊肉不一样,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的这样!

晚上八点多钟,草原的夜很是安静,静得全世界只剩下一个度假村这么一个小世界。草原上,只有偶尔听见远处牧场的羊、马的嘶叫和打噜的声音。有别于城市繁华嘈杂的车水马龙,和汽车轮子辗过柏油路的声音。

九点钟大家就开始打点睡觉。住的地方是蒙古包,男的二十几个人住一个大的蒙古包,女的七八个人住一个小蒙古包,都是席地而眠,垫一床被盖一层被,和衣而睡。被子有点薄,且有一股羊骚臭、酸酸的,发霉的味道,闻起来很是难受。

同去的同事中,包括我在内二十几号人是来自广东,从酒店坐大巴过来时,天气还热,大都是穿着短衫薄裤,也没想过带厚衣服。南方的城市, 八月份正是酷热难耐的季节,哪里会想到这天气说变就变,温差还那么大。

大草原气候干爽,到了晚上特别冷,气温低到零度以下, 凌晨还噼里啪啦地还下起了小冰雹。下半夜,遇上西伯利亚寒流来袭,天气更是骤然下降,每个人冻得像龙虾一样卷缩成一团。

其实我是一宿无眠,半夜三点半钟就披着租来的军大衣,起来数星星看月亮等日出了!

生活 | 呼仑贝尔大草原

第二天上午九点,吃完早餐,我骑着高大骠悍的蒙古马,跟随当地的牧民,拜祭蒙古神灵祭祀的纪念标志--敖包,大家亲身感受千百年来蒙古草原民族的传统。

祭祀敖包是草原民族纪念已逝去的先祖辈的传统仪式,是非常严肃和庄重的仪式!不能戴帽子、墨镜之类遮光衣具,仪式中不能喧哗!

按当地习俗,围着敖包转了三圈,一圈也不能少,少转就会认为是对先祖神灵的不敬,会带来厄运!所以一定要遵守当地的习俗,马虎不得,因为这是蒙古族最神圣的祭祀仪式!

游牧民族认为山山水水都有自然属性,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崇敬自然,他们相信如果做出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感恩和敬畏是融合渗透到草原民族生活每个细节中, 蒙古族人对大自然的保护和敬畏用宗教思想加以固化,并上升到地区立法层面加以上执行强化。

其次是喝下马酒,在接受敬酒时,要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自己的额头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父母。

在呼仑贝尔大草原的几天里,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个民族对大自然的保护和敬畏!

他们对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草原和水资源,要求都非常严格,并深入到自已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游人来到这里也不能例外。

蒙古族大多信仰萨满教和藏传佛教,萨满教崇拜大自然,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生命、有神灵,其教义里面同样也隐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

也正是这些宗教信仰思想,支配着人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奉行一种正确的生态观。

草原民族对草原的保护是高度自觉的,这一点,我们应该表示高度的敬意。

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给我们留下很深刻印象。

离开前一个晚上,草原民族用他们传统的民族礼节欢送我们,围着火堆跳篝火舞蹈,欢送远方来的客人。

离开呼仑贝尔,离开大草原,很多年了,我时常记起。那里的阳光、牧场、草原,将成为我生命中永久的美好记忆!

生活 | 呼仑贝尔大草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贝尔   蒙古族   蒙古   敖包   蒙古包   大自然   仪式   草原   民族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