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云游记

川西,是我魂牵梦萦的远方,是跳跃于我心中不曾止息的诗行。

十余年来,为踏上那一方秘境,我一次又一次畅想谋划,却一次又一次叹息失望,深切地体会到了“公务在身,身不由己”的无奈。一次偶然相约,利用公休假日,我们说走就走,终于开始了神往已久的川西之行。

折多山,人到山前竞折腰

新春云游记

川藏第一关——折多山。(拍摄:田文国)

16日上午8点,我们从康定出发,向折多山进发。

新春云游记新春云游记

云雾缭绕的G318折多山盘山公路。(拍摄:田文国)

折多山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折多山,就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藏语的意思就是弯曲,真是神形兼备。一路走来,开始地势还比较平缓,但进入折多山区后,道路明显陡峭起来,九曲十八弯,曲折何其多!我们这些从大湘西跑出来的老司机都感到胆战心惊。行驶36公里,于8点45分爬上了折多山垭口,这是川藏线上需要翻越的第一个高山垭口,因而有“康巴第一关”之称。

新春云游记新春云游记新春云游记新春云游记新春云游记

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拍摄:田文国)

垭口寒风凛冽,乌云密布,阴雨蒙蒙,天空浑沌而低沉。观景台已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在观景区中央立着一块大石碑,上书“西出折多,海拔4298米”。石碑后面是一道山梁,旁边有两座白塔,周围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塔形经幡,五颜六色,迎风猎猎,雍肃而神圣。山梁铺设一条栈道,直达山顶,可“欲穷千里目,一览众山小”。观景台对面的山坡则几乎被经幡所覆盖,蔚为壮观。路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神秘莫测。第二天我在香格里拉镇时曾就沿途屡见的石头堆是什么、作什么用,专门询问过当地一位藏族妇女,她告诉我这叫玛尼堆,是用来镇邪消灾和祈福的。

新春云游记

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口,有的游客在吸氧。(拍摄:田文国)

我沿栈道拾级而上,兴奋忘形,大步流星起来,可仅迈出十多米,就感觉呼吸不畅,脚软乏力。这时迎面碰上一小伙子背着一位姑娘喘着粗气,面色潮红,艰难地移着脚步往下走,姑娘已是神情扭曲,花容失色。我猛然醒悟,脚下已是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高反”来了!

只见周围游人,不少像驼鸟一样,含胸弓背,直不起腰身,气喘吁吁。这时,成湘走过来颇有经验地对我说:“不要走台阶,从旁边走”。果然如此,我们从旁边慢慢地绕着往上爬,安然无恙地登上了山顶。

新春云游记

康定情歌。(拍摄:田文国)

极目远眺,高原壮阔,气势雄浑,山川苍茫,天地悠悠。前方数公里外一面开阔的山坡镶嵌着“康定情歌”几个硕大的白色汉藏文字,分外醒目。原来这里就是康定情歌的发祥地!“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一下子拨动了我们心中浪漫的琴弦,憧憬与遐思顷刻飞扬起来。但就是不见“李家溜溜的大姐”和“张家溜溜的大哥”。除了拄着拐杖吸着氧气佝偻着腰身的游客,就是山下一群埋头啃草的牦牛。跑马溜溜已被“宝马”“奔驰”所取代,李家的大姐,张家的大哥早已手机在握,忙着视频传情,不屑于鞍马劳顿了。风烟远去,风情不再,徒留一段美好的传说。

我们驱车上路,揽胜新都桥,直向稻城亚丁。阴云渐渐地退去,天地开始明朗起来。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刊载由亚文撰文,田文国摄影的游记《川西纪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多山   藏文   康定   山梁   栈道   腰身   石碑   溜溜   海拔   情歌   游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