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雪运动前辈忆往昔:训练掉进冰窟窿,进奥运村第一天就到五星红旗下

2022北京冬奥会,举国期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冬奥会的举办更是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是中国冰雪运动的前辈:中国速度滑冰首位世界冠军、首个打破世界冠军的中国冰雪选手、198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奥会时的旗手。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故事,能够感受到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史也是中国人的艰苦奋斗史。

苦寒之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罗致焕和王金玉都是中国的第一代速度滑冰运动员。

1963年2月24日,当时只有21岁的罗致焕在日本长野举行的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上勇夺男子1500米冠军,成为中国首位获得冰雪项目世界冠军的选手。那届世锦赛,罗致焕与王金玉双双打破男子全能世界纪录,而王金玉是第一位打破冰雪项目世界纪录的中国选手。

由于体力严重透支加上身体不适,咳出的唾沫里甚至渗着血——这是那次比赛留给罗致焕的深刻印记。运动员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冰雪运动垦荒人的训练条件更是艰苦。

中国冰雪运动前辈忆往昔:训练掉进冰窟窿,进奥运村第一天就到五星红旗下

罗致焕

罗致焕回忆道,“那时我们没有训练场馆,没有先进的运动装备,甚至没有必需的营养补充,全部财富只有靠顽强拼搏,心中装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那时候训练和比赛的条件极其艰苦,在室外训练,除了自己浇冰场,还常常滑‘野冰’,就是到湖泊、泡子(注:小湖)去滑冰。没冰滑的时候,就改骑自行车训练,一骑就是100公里,然后还要长跑17公里回家。”

为了争取尽可能多的训练时间,队伍每年秋末冬初时节就要坐着敞篷汽车出发,像候鸟一样,哪里冰面先冻硬了,就往哪里去,路线是由北向南逐步转移——先到满洲里小北湖、黑河五大连池,然后到虎林的月牙泡,苦寒之地大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初到一地,队员们来不及休息,就拉着水车冒着严寒浇冰。一宿下来,人都成冰人了。擦把脸,吃点早餐,马上开始训练。初冬之际,训练一般从最冷的凌晨4点开始,太阳升起后,就不能上冰了。有时冰面没冻结实,冰面开裂,人就掉到冰窟窿里。王金玉吃过这个苦头,一次他还掉进了奶牛场排出的污水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被部分西方国家封锁、包围,冬季项目又长期被西方国家垄断,别说拿世界冠军,就连出国门比赛也是困难重重。

当年去日本参赛时,中日两国还没有建交,中国代表团一行抵达香港办理相关手续及转机。由于日本方面迟迟没有给出签证,团队在香港等了3天,在距飞机起飞还有两三个小时方才获得签证。

罗致焕回忆,抵达日本后,各种刁难接踵而来:不允许随便乘坐火车;临时雇佣司机被扣押;住宿房间条件较差;训练时间安排不是最早就是最晚,一些敌对势力甚至扬言要绑架参赛的中国选手。“好在我们得到了当地华侨的鼎力相助,他们每天给我们送饭;近百名华侨在我们下榻的旅馆值班,在冰天雪地里日夜地坚守。”

赛前的种种困难并没有压垮中国选手,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比赛中,罗致焕与挪威选手伊瓦尔·默排在第4组出场,他一路领先,最后以提前冲刺的战术获得成功。在颁奖仪式上,世界滑冰联盟副主席、瑞典人拉夫特曼给罗致焕戴上金质奖章,还用手亲切地拍了拍后者的脸颊,以表达他对第一个亚洲速滑运动员荣获世界冠军的祝贺。

来自黑龙江鹤岗的王金玉是煤矿工人的儿子,具有扎实的身体基础,从小在冰天雪地里长大的他对滑冰运动有着特殊的热爱。他从1956年开始速滑训练,曾获得全国速滑500米、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冠军,是不折不扣的“全能王”。

中国冰雪运动前辈忆往昔:训练掉进冰窟窿,进奥运村第一天就到五星红旗下

王金玉

在世界赛场上,王金玉是第一位进入“大全能”世界前10名的中国运动员。1959年苏联6国速滑比赛中,他获得5000米冠军和全能亚军。1961年挪威9国速滑锦标赛中,他获得1500米第3名,并获“亚洲最佳运动员奖”。

在摸爬滚打的年代,也曾有失误的教训。当时的国家队教练孙显墀坦言:“中国速滑队取得飞速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与苏联的训练体制和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但说起临场应变和赛时计划,我们却比国外差了一大截。正是因为没有大赛经验,让一个曾在15天前打破世界纪录的人,在正式比赛中却痛失金牌。

1962年,莫斯科世界速滑锦标赛。中苏双方在赛前15天举行了一场友谊赛。500米、1000米、5000米,中国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最后的10000米中,王金玉像闪电一样冲过终点。最后的统计结果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王金玉打破了世界纪录。

赛后,苏联方面盛情邀请中国队参观茶厂、糖厂、贝加尔湖赫鲁晓夫的别墅,然后队员们又滑了一天雪。比赛过后本需要静养,因为缺乏赛时经验,却变成了消耗。王金玉自己都没有察觉,兴奋掩盖了疲劳,最后的正式比赛中,他只获得了1500米第3名、全能第5名。

王金玉当运动员的时候,只听说过冬奥会,至于中国申办冬奥会,对他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说:“申办冬奥会证明了祖国的伟大,真是扬眉吐气。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光荣,更是我们老运动员的期待。现在我们的冰雪项目成绩也上来了,在世界上占据一定的位置,我感到很高兴。冬奥会不单纯是一场比赛,更是体现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窗口。”

一双冰刀鞋穿了五年坚持到冬奥会

罗致焕和王金玉在冰雪运动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但都遗憾没能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冬奥会。那时,中国还没有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

1964年冬奥会上,夺得男子1500米速滑金牌的运动员成绩是2分11秒。当时罗致焕就想,“要是我能去,肯定也很有机会取得好成绩。”

正是因为有了罗致焕和王金玉这样的铺路石,才有后人循着前辈的脚印继续前行。

1979年,中国奥委会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第十三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代表队首次出征冬奥会,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的18个单项比赛。速度滑冰选手赵伟昌成为首个中国冬奥代表团的旗手。

中国冰雪运动前辈忆往昔:训练掉进冰窟窿,进奥运村第一天就到五星红旗下

1980年,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奥会,赵伟昌担任开幕式旗手。

赵伟昌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你是什么时候得知要去参加冬奥会的?”“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要当旗手的?”

1979年12月,赵伟昌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进行滑冰训练,教练告诉大家要参加第二年的冬奥会。这个消息让赵伟昌非常激动,“当时对冬奥会的细节规模都不了解,时间挺仓促,不过我想我是一定能参加的。”

上世纪70年代,赵伟昌是中国最出色的冰上运动员之一,曾连续11次夺得男子全国速度滑冰全能冠军,26次打破全国纪录。这样的成绩也保证了赵伟昌的冬奥会参赛资格。他说:“参加冬奥会那年我正好30岁,在运动员生涯的最后时期赶上这么一个机会。我们有很多老运动员,像王金玉、罗致焕,在世界大赛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没有机会参加冬奥运会。”

进奥运村的第一天,赵伟昌就跟队友们来到五星红旗下,“看着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大家都很激动,热血沸腾,真的。”至今回忆起来,赵老依然热泪盈眶。

中国冰雪运动前辈忆往昔:训练掉进冰窟窿,进奥运村第一天就到五星红旗下

赵伟昌

就在冬奥会开幕式的前两天,赵伟昌接到教练的通知,让他担任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自己作为老运动员,有生之年不仅能参加冬奥会,还能担当旗手,这是之前没想过的。开幕式前还特地进行演练,在场地内彩排走了一遍,组委会告诉旗手们怎么走。”

40多年后,赵伟昌对开幕式的场景依然难忘。“当我手举五星红旗,中国代表团队进入奥运会赛场,现场的气氛都不一样了,观众都在欢呼,为中国欢呼,欢迎中国体育代表团重新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其他队员向观众席招手,我举着旗,不能挥手,全神贯注目视前方。那一刻,作为中国人很自豪,没有理由不爱国。”

赵伟昌收藏着自己运动生涯的老物件,其中一双冰刀鞋也是故事颇多。“我参加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的那双冰刀鞋,整整从1975年穿到1980年,一直穿到冬奥会冰场上。”那双冰刀鞋用的是当时最好的挪威刀,是朋友送给赵伟昌的。“每天下冰第一件事就是磨刀,磨完刀才能休息。那时设备都不行,赛后教练还要帮着直刀。一双冰刀鞋穿五年,要省着用才能坚持到冬奥会。”

中国冰雪运动前辈忆往昔:训练掉进冰窟窿,进奥运村第一天就到五星红旗下

2015年7月北京申冬奥成功,赵伟昌第一时间得到消息,“1980年我们就希望中国能承办冬奥会,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但其实算了一下时间,2015年距离那时候也三十多年了。北京是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这在奥林匹克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罗致焕、王金玉、赵伟昌,他们都在退役后仍活跃在冰雪运动一线,担任教练或裁判。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三亿人上冰雪,不仅在北方,南方省份的冰雪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中国的冰雪运动正在续写新篇章。

栏目主编:陈华 文字编辑:秦东颖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秦东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中国   冰雪   挪威   苏联   奥运村   冰刀   旗手   冬奥会   窟窿   代表团   开幕式   前辈   运动员   旗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