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这是@观众席上的阿景 的第202篇原创文章。

十四五期间,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新基建是大国竞争的制高点,最近美国、英国都在发力新基建。

2021年前三个季度,国内GDP持续下滑,上半年主要靠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出口拉动,下半年只剩下出口了。自2021年9月份开始,中央层面多次释放政策信号,表明疫情之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以基建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因此,在2021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稳”字成为最大主题,而“适度进行超前基础建设”则是本年的核心工作之一。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在过去,以房地产投资为代表的基础建设投资城市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马车,但在“房住不炒”的理念下,切合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红利见顶的事实,过去的老基建已经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所以,此次的“超前基础建设”更多偏重于新基建。

2022年开年伊始,各省市启动重大基建项目,超3万亿投资托底稳增长,其中很引人注意的就是新能源等新基建领域的投资增长。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2022年是碳达峰政策落地和建设的大年,也是新能源电力等新基建建设的大年,此轮新基建的主要方向落在新能源电力建设上,主要是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是特高压,为什么高压线可以替代原始的铁公基?这种电线的投资真的能够拉动经济的增长么?

特高压行业关联产业链长,对经济拉动效果好。

其实,这并不是特高压第一次承担经济托底的责任,早在2008年至2010年的经济逆周期中,国家电网的投资增速就明显增加。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投资规模大,上下游产业链长是特高压行业的主要特点。这和房地产行业关联上下游产业众多的特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有长产业链,拉动经济增速效果就好,特高压关联产业众多,其产业链上分布着变压设备,换流阀,特高压线缆,电器开关设备等细分行业。

随着工业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特高也还有可能带动芯片等硬核科技的增长。

这一点与我们的科技强国大业密切相关,这方面的突破,将能部分解决被美国卡脖子的现状。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双碳战略下,对特高压有很强的现实战略需求。

自2005年开始,我国开始特高压示范工程,之后每年都有较大的增速和发展,所以特高压不仅仅是在经济逆周期发展时承担托底经济的责任,更多的是现实需求的必要性。

一、用电荒和能源区域错配、供需错峰的现实需求。

去年下半年,用电荒成为困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拉着限电对企业生产,对居民生活造成了重大困扰。尤其是双碳战略,“能耗双控”下,对传统能源煤炭行业的严格限制,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用煤,一方面环境污染与气候问题会加剧,另一方面,资源有限,总有枯竭的一天。

用电,国内缺少特高压基础类建设,且用电与发电在地域上不均衡错配。

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风电与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成为政府大力倡导的发电模式,水电受限于地势和季节,风光发电也存在很大的波动情况,供需的波峰与波谷经常错位。

而且中东部用电量大,东部沿海5.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GDP的40%,但这里可开发能源只占全国的0.4%。

中国绝大部分风能在内蒙,绝大部分水电资源在西南,绝大部分太阳能在西北。像四川省,水力发电量非常大;而典型的制造业大省广东,能源又特别紧缺,这种地域上的不均衡错配,推动了“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西电东送”不但能解决这个地域错配问题,还能增加西部省份的收入和就业,所以,特高压基础建设契合现实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具备很大的必要性。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二、对于我国追逐全球经济主权意义重大。

我国在追逐全球经济的主导权时,要从电动汽车5G两个超级用电大户着手,这就对特高压输送的正是西部清洁能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而且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国内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已经基本实现平价上网,成本端与火力发电差距大幅缩小,如果能克服供需不稳定和地域上的错配,彻底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供,风光互补”则能够进一步推广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

这为我国集中资源突破电动汽车和5G技术,摆脱西方列强经济牵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具备技术优势,可以推广普及,属于高效的能源增量市场

特高压是全球最先进的输电技术,而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掌握特高压技术的国家,在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中,国内特高压的技术是最为成熟的,在国际上具备很大的头部优势,从“无标准,无经验,无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从“白手起家”到“大国重器”。中国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实现了特高压项目商业化的国家,并且能够将特高压项目出海。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成功中标,并于2019年完成全部工程建设,跨越2000多公里,被称为巴西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近年来,我国还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开展了互联互通特高压技术合作项目,实现了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装备、工程总承包、全产业链输出,创造了350多亿美院的经济效益。

所以,特高压这方面具备了可以在全球推广普及的特性,而且相比于高铁等基础建设,特高压能够带来新能源的增量市场,这在产业链商业化上具备极大的想象空间。

新年第一个放水大信号,3万亿新基建来了

以上正文,来自@观众席上的阿景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基建   基础建设   新能源   供需   产业链   中国   信号   能源   新年   我国   经济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