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前言:

话说几年前你到中国的大街上抓一个人问:听说过立陶宛吗?

估计也就能收到以下几个答案。

直截了当款:不知道,没听说过。

搞笑逗逼款:对不起,我只听说过董小宛。

体育爱好者:是不是篮球还不错的那个小国呀?

地理爱好者:嗯,好像是波罗的海三国中的一个吧?

这很正常,毕竟立陶宛这个东欧小国,面积比咱中国的宁夏还小一点点,人口连宁夏的一半都不到,并且还跟中国有6000多公里的航空距离。

现在不一样了,立陶宛依靠自己蹦来蹦去地反复横跳,从欧洲各国中“脱颖而出”;算是如愿领了一个打手和马前卒的身份,就此刷足了存在感。

那么,立陶宛是真的喜欢蹦来蹦去吗?

是的,立陶宛真的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不信的话,给你说3个老非我在波罗的海三国的旅行见闻。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巡游

1,

很多自由行的背包客,在旅行的时候都有一个习惯——在目的地国家买一两张明信片寄给自己,收集邮戳,以资纪念。

然后你在波罗的海3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旅行时,去它们的邮局或旅游纪念品商店,会看到同一个系列的这款邮票。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波罗的海之路”的邮票

这个叫“波罗的海之路”,也叫“波罗的海人链”,以距离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而入选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在上世纪80年代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的总人口不过520万,竟有200多万人走上街头手拉手,组成了一条长达600公里的、世界上最长的抗议人链。

人链穿过了波罗的海3国,抗议的主题是要求苏联承认在1940年非法侵占三国,并对三国人民犯下的一系列罪行。

最终,波罗的海三国分别获得了独立地位。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波罗的海之路”的历史照片

独立就独立吧——苏联解体时,独立出来的国家多了。

立陶宛就开始折腾:两位兄弟,咱们仨都不够大!如果各自为阵,谁说出一句话,放在地球上都跟蛐蛐叫似的;不如咱们共进退,挑一个代言人啊,让它但凡说话就代表咱们仨的意见,如何?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比较温和,也可以说是比较鸡贼:好啊,好啊,这个角色非你莫属!

这两国的心思是:立陶宛你负责嚷嚷呗!能捞着好处,我们就说“这也是我们的意思”;万一玩现了,我们就不吭声不掺和,或者说“这是立陶宛的意思”。

就这样,立陶宛成了波罗的海三国的代言人。

你看这一次立陶宛针对中国蹦啊蹦的,另外两个“共进退”的国家,其实就没怎么吭声。

并且这么多年来针对这个“代言人”的角色,另外两国连“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意思都没有。

也不知道是谁真傻啊!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中心广场

2,

波罗的海三国独立之后,同时都要面临一个共同问题,那就是去苏联化。

刚独立时,波罗的海三国人民的民族情绪高涨,都想以最快的速度和激进的方式,把苏联遗留在自己国家的印记和符号全给抹掉——比如砸毁苏联时期的主题雕塑,甚至想炸平俄罗斯式的洋葱头教堂。

但问题是当年苏联为了加强对各加盟共和国的掌控,都会向该地区实施移民政策——移走一部分当地人,迁入一批俄罗斯人;如今俄罗斯人也算是波罗的海三国的公民了,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看爱沙尼亚是怎么玩的。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爱沙尼亚塔林,苏军英雄雕塑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中心广场上,有一个著名的苏军英雄纪念碑。

一开始大家的想法是:啥也别说了,抡锤子砸掉吧!

塔林的老城区,还有一个很大的俄罗斯洋葱头式的教堂。

一开始大家的想法是:还犹豫啥,定向爆破吧!

好在爱沙尼亚的掌权者还是很理性的——国内有基数不小的俄罗斯族,砸烂苏军英雄雕塑,岂不是剥夺了这群人的心理归宿?那不是自己闹分裂吗?再说了,俄罗斯式的洋葱头教堂,已经可以算作是首都塔林的一部分;难道炸掉了洋葱头教堂,就等于是抹去了曾经的历史吗?

冷静下来的爱沙尼亚人,把苏军英雄雕塑从首都中心广场移走,放到不显眼的公园里继续保存;至于洋葱头教堂呢,咱不但保留,还予以维修。

大家都别折腾了,咱们闷头发展经济,一起过上好日子才是正解。

拉脱维亚差不多也是这个路数——首都里加的俄罗斯洋葱头教堂,同样是予以维修;俄罗斯族人你们该去去,咱们大家和平共处,谁都别闹。

这可以算得上是不错的治国之道了。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塔林老城的俄罗斯式教堂

3,

立陶宛不这么想——我可是波罗的海三国独树一帜的存在;我要是也这么干的话,跟我波罗的海三国代言人的身份不符呢!

于是,立陶宛果断颁布了一条法律:立陶宛境内禁止一切苏联符号!

是不是很猛?

那你接着往下看。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市中心,有一个“种族屠杀受害者博物馆”,几乎是维尔纽斯最拥挤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游客们到这里来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猎奇——因为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是苏联克格勃的办公室、审讯室和监狱!

毕竟历史上立陶宛跟俄罗斯结下了解不开的世仇,所以独立之后的立陶宛,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地方拿出来做反面教材,开放成旅游打卡目的地,向人们展示那个时代“立陶宛人的苦难”。

可是,参观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别说是苏联符号了,跟苏联相关的各种旅游纪念品都不算少,并且销售得很火爆。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维尔纽斯原克格勃监狱

这还不算完,距离首都维尔纽斯25公里外还有一个苏联地堡参观项目,还精心设计了沉浸式的游客体验方式——游客们进入地堡之后,就会自动被当作是“犯人”的角色,一路都会被扮演成克格勃的演员训斥、羞辱和审讯……

这更加吻合游客们的猎奇心理,所以也很火爆。

你看,苏联在立陶宛的符号被法令禁止了,但靠这些个历史遗存来挣钱的旅游项目,其热度却还在持续攀升。

所以,立陶宛也给那条法律开了个口:立陶宛境内禁止一切苏联符号,旅游纪念品除外!

好吧,这充分说明“有利益的话,谁还在乎原则”?

你看,立陶宛它也不是一傻到底啊!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苏联时期的纪念章

4,

但是,如果你继续往下看的话,发现立陶宛又很擅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话说白俄罗斯相对比较亲俄,这让跟俄罗斯有世仇的立陶宛很不爽。

不爽了,立陶宛就想蹦跶。

比如说白俄罗斯总统大选,立陶宛心想,最好把那个亲俄的卢卡申科给搞下去。于是,立陶宛先是暗戳戳地花钱支持白俄罗斯的反对派;大选结果出来,反对派毫无作为,立陶宛又跳出来指责白俄罗斯的大选舞弊,进而支持和煽动了好几次的抗议活动。

最搞笑的是,立陶宛还亲自上场,往白俄罗斯境内放飞了不少气球,上面也都是煽风点火的内容。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白俄罗斯一看,真怒了!

本来白俄罗斯为了报复欧洲的各种指责,早就开始做起了难民生意——收钱组团,把中东的难民接过来,再给他们指指哪边是欧洲边境的方向。

白俄罗斯一看,立陶宛你这么玩是吧,那我就多放点难民给你:向往自由的难民们,我告诉你们哈,前面就是立陶宛,过了立陶宛就是欧洲的花花世界呢!

立陶宛苦不堪言,瞬间就被整晕了。

这还不算完——在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中,有一个货流点设置于立陶宛的必经港口,多年来立陶宛从中获取了大笔的过境收入。

白俄罗斯说:大哥,反正这家伙看你不顺眼,看我也不顺眼;要不然咱们一起建个港口,省得你再给它送银子!

二者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眼看着立陶宛的这项收入又要泡汤了。

虽然历史上立陶宛与俄罗斯的世仇,说不上谁是谁非;苏联当年的民族政策也是乏善可陈,甚至是血泪斑斑的;但立陶宛你蹦归蹦,蹦之前你好歹掂量一下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啊……

说3个旅行见闻,你就知道立陶宛为啥特别喜欢蹦来蹦去

欧洲难民

结语:

从老非以上的旅行见闻,你就能得出结论——在波罗的海三国中,立陶宛确实是最喜欢蹦来蹦去的。

并且它这个只看眼前这点利益的蹦法,有很多又带着作死的味道。

立陶宛对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各种蹦跶,是为了从欧洲求财;这一次它针对中国的蹦法,本质上其实还是一个求财——从美国那里讨钱。

但眼见着不但会是入不敷出,而且肯定还会大亏一笔!

真应该把中国那句老话拿过来辅导一下立陶宛: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啊!



#旅行# #历史# #欧洲新鲜事#

关注@老非2020 ,分享旅行。

文字原创,未经本人允许拒绝任何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立陶宛   塔林   拉脱维亚   波罗的海   白俄罗斯   爱沙尼亚   维尔纽斯   苏联   俄罗斯   欧洲   见闻   旅行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