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线:2022年,水往哪儿流?风往哪儿吹?

2021年,A股市场经历了极大的分化,价值线研究院一直强调的“小而美”和坡长雪厚的新能源赛道大放异彩。

截至12月24日,上证指数今年上涨了4.17%,但小市值公司扎堆的创业板指数年内上涨了11.15%,上证小盘指数上涨了15.72%,巨潮小盘指数上涨了15.99%。

在板块方面,新能源一枝独秀,在申万28行业中,电气设备板块领涨,涨幅 43%,国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今年上涨30.66%。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去年表现较好的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全年整体下跌。

2022年,今年热点板块能否持续大涨?风会向哪里吹?水会往哪里流?美联储加息会否成为A股最大的灰犀牛?哪些板块是被我们忽视的“灯下黑”?

价值线研究院综合业内人士最新权威观点,和大家聊聊2022年的投资。


A

美联储加息VS中国货币宽松

”水往哪流“??

11月,美国CPI高达6.8%,连续17个月上升,创下1982年6月以来最大单月升幅。


美联储在11月正式启动了缩减购债的进程,当时的路线图是每月缩减1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但在短短一个月后,美联储就将这一Taper数字翻了一倍至300亿美元。


随着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均不同程度地收紧了货币政策。有人惊呼:在2022年,一场史上空前的货币紧缩之旅可能即将开启!


但中国则是完全一番不同的景象,去年5月开始,中国央行开始收水,遏制了国内金融市场资产的泡沫。今年7月,对应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央行降准,12月再度降准。

值得关注的是,若要实现高层提出的2035年经济总量或者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远景目标,中国每年经济增速不能低于4.73%。而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已回落到4.9%。


新的一轮稳增长要来了,货币将会转向宽松,这一观点已成为国内的主流认知。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明年货币宽松必要性主要基于以下四点: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奠定了货币宽松的政策基调。


2、就业压力逐步显现,凸显货币政策托底的必要性。2021年11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12个月滚动平均值已经远低于新冠疫情前的中枢水平。


3、2022年如无进一步的逆周期宏观政策,我国GDP可能仍然运行在潜在增速之下,给完成“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的远景目标带来挑战。


4、实体经济的结构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重点行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仍有降低的必要性。


中国的货币宽松,能有效抵抗全球的货币紧缩对A股带来的影响吗?


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美联储因素是明年资本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以及美国股市的表现会间接地影响到中国股票市场,但影响没有那么大。”毕竟中国有外汇管制,而且我们在之前一直是比较谨慎的,一直在防止出现大的资产泡沫。“


可以大概率的肯定,美联储加速Taper势必压制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大水漫灌的情况不会出现,投资者必须盯紧”水往哪儿流“。


钟正生指出,对国内货币政策总量宽松不宜抱有过多期待。货币政策更有可能配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等,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充裕。相关部门对重点领域,如小微企业、制造业和碳减排等的定向支持仍将继续或扩大。


经济学家任泽平日前表示:对资本市场对股票市场不应该再悲观。发力的方向肯定是未来的新基建、专精特新,




B、

今年大涨的锂电、光伏板块

明年还会长牛吗?


2021年,锂电板块一骑绝尘,但在年末却出现了剧烈的调整。


上周五,宁德时代市值一日蒸发千亿,电池ETF(159755)跌5.21%,碳中和龙头ETF(512580)跌3.21%。剧烈的调整背后,是外界对其过高的估值以及野蛮生长的担忧。


外界对整个锂电板块担忧的三大理由在于:


一、LG化学上市在即,宁王的高估值能否持续?

锂电池上市公司股指普遍高企,如宁德时代,即使在深度调整之后,其动态市盈率仍高达130倍;天齐锂业动态市盈率达194倍;比亚迪动态市盈率更是高达超240倍。过高的估值也引起了锂电上市公司的减持潮。


而宁德时代最大的对手,全球排名第二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韩国LG化学子公司LG新能源,也踏上了IPO之旅,消息称,目前LG新能源已经通过了上市资格初步审查,接下来将寻求规模为12.75万亿韩元(约108亿美元)的募资,这也将成为韩国最大IPO,预计在明年1月底正式上市。


价值线此前曾将市盈率150倍的宁德时代与市盈率50倍LG化学(LG新能源母公司)进行了对比,随着LG新能源母公司的拆分上市,投资者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LG新能源估值便宜,或将能把锂电池板块的”梦幻市盈率“拉回现实。


二、原材料上涨不断侵蚀厂商利润


不断上涨的原材料成本,让行业老二比亚迪其前三季度净利润居然出现了负增长。


四大材料中,六氟磷酸锂今年以来上涨超400%;铁锂电解液年初至今涨幅逾 175%;三元电解液年初至今涨幅约为 232%;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上涨约140%;隔膜及负极价格较为稳定,但亦有上涨趋势;同时其他各环节均有较大幅度涨价,其中锂矿及锂盐涨幅超过200%。

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明年原材料价格有望回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利润有望修复。


三、会产能过剩吗?


为了抢占市场,动力电池企业也疯狂扩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在内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宣布未来5年新增产能累计超2TWh,约为今年装车量的20倍。


市场已有机构担忧动力电池供大于求,东方证券就表示,三元正极行业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扩产,预计2025年全市场产能将达到 242 万吨。但从实际需求端看,车用动力是三元正极的主要应用领域,预计2025年对三元正极需求量为 171 万吨,对比三元正极产能投放,预计未来几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较低水平。


光伏板块也与锂电类似,在新一轮产能扩张中,再度出现了过分超前、非理性投资等现象。


年底之际,硅片龙头在硅料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率先降价,这样的内卷趋势还在向上游蔓延。数据显示,由于硅料供应偏紧,加之硅片新玩家疯狂抢料,硅料价格从年初8万元/吨左右飙涨至最高27万元/吨,典型的166硅片价格从3元/片的水平上涨接近90%,这让电池、组件以及电站运营商”很受伤“。近期,多个新规划的10万吨级硅料项目浮出水面,硅料会否过剩已经是业内普遍议论的话题。


但按照外界预期,在上游原材料硅片价格下降、硅片渗透率的提高降低生产的“单瓦”成本的利好刺激下,电池片和组件环节在明年迎来盈利改善,特别需要关注的是N型电池的进展情况,包括TOPCon与异质结技术,在新型技术方面有优势的企业能够在更长期的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图片


C、”风往哪儿吹“?

苹果产业链、氢能能成为新热点吗?


年末,美股苹果的大涨,带动了歌尔、立讯的大幅上涨,让投资者重新把目光投向了这一板块。


业内人士认为:从逻辑来看,背后依旧是科技创新推动。


2021年,是苹果的创新小年,iPhone 13没有太多亮点,苹果创新乏力让A股产业链一蹶不振,加上疫情、芯片缺货、人民币汇率等利空压制,前三季度相关板块均出现了一定的调整。


明年将迎来苹果的创新大年,供应链毛利相对较高,利好明年果链的业绩表现。


苹果将于2022年下半年发布MR产品,具有显著的生产力工具特征,不仅仅是娱乐平台,而是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重磅消费电子创新。按照天风国际预测,苹果MR产品分2步走,第一代VR/AR混合产品预计300万左右出货量,售价预计达3000美金,第二代平民款年出货预计将达1000万部,预计售价1200美元,长期看,参考apple watch,远期年出货规模或达到5000万部。站在现在的时间点,应该乐观的看待明年的苹果产业链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苹果汽车来了!


有媒体报道称,苹果预计明年9月发布Apple Car,原型车已上路测试。有供应链人员透露,苹果按照iPhone备料催货惯例,近期向和大、贸联-KY、和勤、富田等台湾汽车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将相关业内企业入列首批供应链。据《经济日报》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台湾制造商高管的话说,苹果造车计划已经进入超速运转状态。


申万宏源电子分析师骆思远表示:消费电子的阵风吹来,苹果概念股必然是首选的族群。另外,还有一些苹果在国内培养的第二梯队,在11~12月间陆续通过苹果认证、2022成为苹果供应商的概率也在增加。


另一个明年值得期待的板块是氢能,12月17日,深圳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500亿元、2035年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直接带飞了整个板块。


12月24日,国家能源局表示,2022年将加快推进技术装备攻关。重点推动燃气轮机、核电、可再生能源、油气、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力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取得突破。


与此同时,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已确定。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5%;到2050年,需求量有望达到60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为10%。


目前,国内氢气压缩、精制、加氢站关键设备、零配件和技术大部分都还依赖国外。氢气瓶用材料,如高强度碳纤维、密封胶、气瓶阀组等基本也依赖国外,造成成本居高不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0余省市布局了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在内的氢能产业,并强调加强前沿技术攻关。


国盛证券预计,氢能产业可达万亿规模,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通过刺激下游需求,带动上游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的加速扩张,到2025年我国氢能行业产值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重视高成长赛道中的投资机会。


D、

还有哪些”灯下黑"?


不可否认,前期大热的锂电、光伏、CRO赛道中,一些公司未来几年仍然具有成长性。但当前估值确实太高了,处于“透支状态”,在上涨的途中避免不了休息和调整。


在大热赛道之外,依然有部分估值低、业绩好、现金流充裕的板块有望成为黑马。


有基金经理称,2022年看好元宇宙题材带来的传媒、游戏、影视板块的反转机会。


目前看,部分公司股价已经开始底部异动,比如某照片版权龙头已经悄悄翻倍。


2015年以来,板块内很多公司已连跌5年,部分公司10多倍左右的估值,而且账面大量现金,如果能搭上火热的元宇宙题材,那么不起飞都难。


价值线研究院筛选了在传媒行业(申万行业分类)近200家公司中结合动态市盈率30倍以下、现金流为正、市值小于500亿,大于80亿等指标筛选了基本面值得跟踪关注的19家公司如下:

价值线:2022年,水往哪儿流?风往哪儿吹?

2022年注定还是结构之年,但市场将会更加复杂,在3年结构牛市下,大部分赛道股都被大资金挖地三尺,预期差早就抹平,投资者尽量多一份谨慎,同时更要把握好“风向、水势”。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投资顺风顺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宁德   正极   硅片   市盈率   新能源   宽松   中国   板块   明年   苹果   价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